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效果观察

时间:2022-09-05 10:36:0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2013年1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共66例,使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效能。结果:采用不同干预模式后,观察组治疗效能感为100%;对照组治疗效能感为87.88%(29/33)。两组患者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护理、观察

在各大医院的心内科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较为常见,患者具有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发作等特点[1],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了极大负担,同时对患者的机体损伤程度也相对较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治疗效能感也随之降低,并不利于今后的进一步治疗和康复[2]。本次研究将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效果观察,现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共66例,使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58-73岁,平均年龄(68.3±2.1)岁,NYHA分级,包括18例II级、10例III级、5例IV级;观察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69.4±1.8)岁,NYHA分级,包括19例II级、11例III级、3例IV级。两组患者无论是年龄、性别以及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全部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即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疾病知识宣教,同时对患者给予基础生活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模式,其护理方法如下:

1.2.1用药指导

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来讲,主要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因此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当告知患者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作用进行客观评价,进一步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为患者以及家属讲解冠心病心脏病的药理作用以及用药指导,使其能够按时服药,让患者随身携带降血压药物以及硝酸甘油,同时教会患者观察病情,会使用自救措施。

1.2.2运动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程度的不同,为患者选择适当的运动,一定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最好以轻体力或有氧运动为主,可以让患者多参加打太极、散步等运动,告知患者在治疗期间严禁剧烈运动,且每次运动的时间应当控制在30min左右,运动频率为5次/w。患者在治疗期间加强身体运动,同时也有助于心脏,加强体质。

1.2.3饮食护理

告知患者日常饮食应当注重食品的多样化,可多进食水果、蔬菜,严禁咖啡或浓茶等刺激性较强的饮料,同时严禁烟酒且勿暴饮暴食。在进餐过程中做到定时定量,做到以低热量、低钠、清淡以及易消化食物为主。同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若大便过于干燥可使用缓泻剂。

1.2.4心理护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病程通常相对较长,同时极有可能发生心肌梗死,从而使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恐惧、害怕以及绝望等各种不良情绪。在对患者护理时应当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保护患者隐私,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让患者感受到人性化的关怀,消除患者陌生感和紧张感。

1.3评定标准

采用GSES量表对患者的治疗效能感进行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估。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所有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P

采用不同干预模式后,观察组治疗效能感为100%;对照组治疗效能感为87.88%(29/33)。两组患者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能感对比

组别

非常高

较高

较低

非常低

效能感

观察组(n=33)

18(54.55%)

12(36.36%)

100%

对照组(n=33)

16(48.48%)

13(39.39%)

3(9.09%)

1(3.03%)

87.88%

3.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患者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后造成的血管腔阻塞或狭窄情况,WHO将冠心病分成五大类,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以及隐匿性冠心病等。而在临床上则被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以及稳定性冠心病两种[3]。目前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相对较多,对患者各项机体功能也将造成严重危害[4]。患者患上该病后,由于受到疾病的影响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这同样对治疗造成不利,使治疗效能感严重降低。为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需要及时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效能感的干预[5]。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模式后发现,在经过不同干预模式后,观察组治疗效能感为100%;对照组治疗效能感为87.88%(29/33)。两组患者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

【参考文献】

[1]林鸿,张戈. 脂联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2,03(1):354-356.

[2]胡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1(3):306-307.

[3]赵春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新危险因素的研究[J]. 医学综述,2014,01(2):98-100.

[4]邢亚楠,田金洲,时晶,王晓菲,许永杰,倪敬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关系探讨[J]. 北京中医药,2014,06(2):413-416.

[5]江明华,吴连拼,陶红群,李向阳. 汉族人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物编码区的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性研究[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09(2):1017-1022.

上一篇:鼻内镜手术联合微波热凝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下一篇:康复新液与雷尼替丁对照治疗消化性溃疡100例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