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到精敏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变迁

时间:2022-09-05 10:15:23

从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到精敏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变迁

摘 要:本文总结了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的相关概念以及精益供应链与敏捷供应链各自的特征与应用,并对二者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及局限。提出了将精益思想与敏捷思想进行结合的必然性与重要性,总结分析了精敏供应链模式的运用。

关键词:精益生产 敏捷制造 精敏供应链 耦合点

1.引言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在不断的提高,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使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选择更为广阔与自由。个性化需求不仅体现在服饰行业,同时也逐渐体现在电子产品、家电、甚至汽车行业。为适应这一变化,企业不能够再主要依靠营销手段来带动消费,而需要从消费者到生产源头建立一条紧密合作的链条,致力于生产消费者所需求的产品。这样的由消费者、零售商、制造商、原料供应商等通过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料流联系在一起的链条称之为供应链。消费者需求则通过供应链来实现。因此有人提出当今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1。

2.精益生产与敏捷制造

精益生产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生产方式,寻求采用最少的资源而提供最大的产出,一般通过结合“零库存”理念、运用看板系统来达到资源的最大效用2。精益供应链基于精益生产,致力于持续不断的改进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运用信息化技术将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紧密联合,保持生产、采购、分销等体系的信息交流及时、畅通,目的为尽可能减少供应链中的无价值活动及物质与时间的浪费。因此精益供应链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单个部门或者供应链中单个企业的利益,而是关注整个供应链全局。

然而受益于精益生产,现今汽车行业的产能已不容质疑,装配一辆车的时间已缩短至12小时以内,甚至两分钟3,多数企业拥有大量库存,然而消费者依然需要等数周甚至数个月才能够拿到定制车,这无疑显示了精益供应链在满足客户特定需求所显示出的劣势。

敏捷制造的提出则是应对这一市场的变化的而产生的。敏捷供应链强调即时、迅速的应对消费者的需求,抓住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并给予满足。正如Naylor 等学者所定义的,敏捷是指在动荡的市场中通过对市场的把握以及通过公司网络关系的建立尽可能的抓住一切有利机会4。也就是说,敏捷供应链灵活运用企业间的联盟关系构建一条紧密但能够灵活应变的供应链模式。敏捷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或者企业将能够尽可能的发挥其最大效用,并通过信息链保持各个环节都能够接受到准确、及时的信息,而供应链整体则更加侧重于获取信息的及时性以随时满足动态市场的需求。

3.精益供应链与敏捷供应链的对比

从该表我们可以看到精益供应链与敏捷供应链所适应于生产的产品属性有本质的不同,因此根据不同的产品需要结合运用不同的供应链模式。Fisher (1997)也提出供应链的战略设计必须与市场需求情况相匹配,如产品的种类、销售情况的可预测性等等,这些属性对于供应链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6。而我们可以从该表看出,产品的种类大大决定了该产品的属性特征。因此Fisher将产品大致分为两类以帮助判断其供应链战略的选择:

一类是时尚产品:时尚产品拥有较短的生命周期以及较高的需求不确定性,因此对供应链来说存在缺货与浪费的风险。

另一类是日用商品:日用商品则是日常的必需品,如罐装食物,它们拥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并且有相对较低的需求不确定性,因为这一类产品通常以拥有已知的消费模式。

因此,针对这两类产品所采用的供应链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只有明确产品的属性、市场的需求以及管理挑战才能够制定最适合的供应链战略,从而具备竞争优势。另外,精益和敏捷供应链对产品质量均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要求产品的超前时间(lead-time)足够低,因为较短的超前时间才能够更加准确的预测未来。

4.精敏供应链的提出

Fisher (1997)提出以下公式:PDP (产品交付过程) = 物理 PDP 成本 + 市场化成本

从该公式我们可以看出精益供应可以有效的降低物理PDP成本,而市场化成本的降低则需要敏捷供应链来实现。虽然精益制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有效降低库存水平,从而提高生产的及时性,但该系统并不足够于提供消费者最新的需求信息。因此运用耦合点将精益与敏捷供应链结合在一起,构成精敏(leagile)供应链则成为了理想化选择。

耦合原本是物理学上的概念,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或者运动方式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联合起来的现象。然而根据不同的产业以及不同的市场导向,精敏型供应链中耦合点的位置也是不同的。根据耦合点处于供应链中位置的不同,可以生成五种类型7、8,如图1所示:

第一类是定货采购,该类消费者需求难以预测,生产商则需在明确消费者特定需求后再选购原材料进行生产,优势为能够提供较好的服务并满足客户需求,劣势为交货期较长且需要客户的耐心等待;第二类是定货生产,该类与定货采购特征接近,而区别则为定货生产是在已具备原材料库存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生产商存在原材料库存风险;第三类是定货装配,生产库存风险进一步增大,但由于已完成重要部件的生产,在接收到客户订单后即可装配完成最终生产使得商品交货期则大大缩短;第四类是现货生产,能够根据消费市场的动态变化而即时调整库存,但其对市场的判断失误则易导致较高库存风险;第五类是现货销售也是最普遍的销售模式,通常运用于拥有较为稳定的销售记录并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未来趋势的产品生产。

从图1可以看出,在耦合点的上游订单是由预测推动的,而在耦合点的下游订单是由需求推动的。由预测推动的生产模式可以通过精益生产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而由需求推动的生产模式则可以通过敏捷制造来加强组织对于市场的及时反应能力,使生产尽可能的达到供求平衡。通过耦合点结合在一起的精敏供应链则将精益与敏捷供应链二者的优势结合在一起,从而尽可能减少上游资源的浪费,同时在耦合点下游建立敏捷供应链模式以应对多变的市场。

5.结语

供应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其运行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当今企业多元化发展以及产品的时尚性特征越来越显著使得企业难以再使用单一的策略来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建立一个企业链,采用最适合产品性质、市场需求及生产物流条件的供应链模式则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精益生产致力于提高生产率并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与时间浪费,而敏捷制造则为需求波动较大且难以预测的市场而制定的小批量、灵活的生产方式。精敏供应链可以在上游建立精益制造模式,从而尽可能减少上游资源的浪费,同时在耦合点下游建立敏捷供应链模式以应对多变的市场。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已经成功的在社会生产中进行了运用,而精敏供应链则至今还多处于一个理论建立的范畴。精敏供应链的研究与探讨对于现今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Christopher, M., (1997), Marketing Logistics,Butterworth-Heinemann, Oxford.

[2]门田安弘. 新丰田生产方式[M] .石家庄: 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3- 8.

[3]新浪新闻频道,2012年5月2日,

[4]Naylor, J.B., Naim, M.M. and Berry, D. (1997), ``Leagility: interfacing the lean and agile manufacturing paradigm in the total supply cha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Vol. 62, pp. 107-18

[5]Mason-Jones, R., Naylor, J.B. and Towill, D.R. (2000), ``Engineering the leagile supply cha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le Management Systems, to be published.

[6]Fisher, M. (1997), “What is the right supply chain for your produc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rch/April.

[7]Faiza Amir,Significance of Lean, Agile and Leagile Decoupling Point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ehavioral Studies, Vol. 3, No. 5, pp. 287-295, Nov 2011 (ISSN: 2220-6140)

[8]狄瑞坤、蒋君侠,集成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的混合供应链,浙江大学学报,2002年5月,第36卷第3期

上一篇:浅析基于改进灰色理论的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模... 下一篇:事业单位绩效工作若干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