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薪酬激励及时性与个人所得税筹划的博弈

时间:2022-09-05 10:14:25

浅议薪酬激励及时性与个人所得税筹划的博弈

摘 要:现代企业中,薪酬激励是企业激励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之一,而及时激励在一定情况下将使薪酬这个激励手段达到最大效用。同时,企业和个人对个人所得税筹划也越来越重视,如何使企业付出同样的人工成本时在合法范围内最大可能让员工收益的更多,是企业和员工共同希望的事情。

关键词:薪酬激励 个人所得税 纳税筹划

现代企业中,薪酬激励是企业激励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之一,而及时激励在一定情况下将使薪酬这个激励手段达到最大效用。同时,企业和个人对个人所得税筹划也越来越重视,如何使企业付出同样的人工成本时在合法范围内最大可能让员工收益的更多,是企业和员工共同希望的事情。当薪酬激励及时性和个人所得税筹划发生博弈时,应该如何处理呢?在这里笔者抛砖引玉,说说自己的观点。

一、薪酬激励及时性的意义

如何实现薪酬效能最大化,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薪酬激励的及时性显然是薪酬效能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企业在设定薪酬管理制度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地了解员工的需求,适当地满足员工的需求,要将现金薪酬与非现金薪酬结合起来运用,适当缩短常规奖励的时间间隔、保持激励的及时性,有助于取得最佳激励效果。

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企业除了给员工基本固定的工资外,还会根据员工的工作情况发给一定的奖金。这些奖金既有定期随工资发放的、和工作表现及工作量挂钩的奖金,也有做出了特殊贡献时发给的奖金。奖金的作用主要是为员工的劳动增加报酬、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但也会给员工带来心理上的满足,从而调动员工心理上的积极性。这是因为,人们在工作的时候,首要目的当然是获得报酬谋求生活质量的提高,但同时也有取得一定的成绩、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社会承认的目的。每个人都需要在心理上求得对自己的肯定、建立自信、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所以人们总会想方设法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说服自己:我是取得了成绩的、我是有价值的。自己花钱给自己这种奖励本身是不会有收获的的,带来收获的是工作成绩,奖励只是对这个成绩起一个强调作用,作为一个证据,向自己的心理展示肯定自己的理由。因为是在完成了某项工作以后才获得这种奖励,所以,这种奖励奖励带来的就能和这种工作联系起来。奖励得越及时,奖励和工作成果的联系就越直接、越密切,心理上就越能感觉到这项工作成绩带来的,就越能从心理上调动人们对这项工作的热情。对于因特殊贡献(如提了好的建议、有了发明创造或做成了某笔特别重要的交易等)而发给的临时性奖金,一定要及时地发下去才能很好地将奖励与成绩联系起来,通过奖励把他的成就感放大,从而让他的心灵得到最大的、调动他心理上的积极性。

人们对未来将要来到的好事总是心存期盼,这种期盼还会随着时间的临近而增强。如果预期的好事不能如期而至,过了预期的时间后我们的期盼就会随时间的流逝而不断降低。给员工发奖金,如果等到员工对奖金的期盼降低了以后再发给员工,效果当然会差很多,因为满足感的大小和愿望的强弱是成正比的。因此,同样是花那么多的钱发奖金,及时发和推迟发的效果是差很多的。对于企业来说,推迟给员工发奖金实际上是浪费:花1000元钱,只得到500元钱的激励效果,当然是浪费了。对于员工来说,得到的钱虽然没少(甚至可能因为节税而更多了一点,下面一章将会提到),但得到的心理满足少了,当然是损失,其实质是他从劳动中得到的总的(经济上的和非经济上的)收获减少了,他对工作的热情当然也就会降低。

二、个人所得税筹划

在进行个人所得税筹划的时候,重点的就是如何在合法的范围内,让员工节税,使企业在付出同样的成本的时候,员工得到的收益最大。

对于月度工资和年度奖金的个人所得税筹划,已经有很多文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们这里主要探讨一下,以临时性奖金(比如季度奖金)和当月工资合并计税时如何进行纳税筹划。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临时性奖金作为工资、薪金的一部分,要和当月的工资进行合并计税。根据2011年修改的个人所得税税法,现行的税率表如下: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分析出,发放临时性奖金时会遇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临时性奖金加上当月工资之后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当月工资对应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在同一区间,加上临时性奖金之后的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的税率级数未变。此时,临时性奖金和当月工资一起发放,不会引起个税的突变,这已经是最节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方式了。

第二种情况是,当月工资对应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某一档税级,当发放临时性奖金时,工资加上临时性奖金后对应的应纳税所得额变成了下一档税级,这就发生了税级的“跳档”,这时候的税费就可能会大幅度增加。应对这种情况,为了合法节税,我们可以考虑把临时性奖金进行拆开,分几次发放,使拆分后的临时性奖金与当月工资之和对应的应纳税所得额不发生“跳档”,仍在原来的税级里。这样,就比一次性发放临时性奖金节省了个人所得税,使企业花了同样的成本,但是员工得到了更多的收益。

举例说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社保及公积金等)-3500

个税税金=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社保公积金-个税税金

情况一:

员工A,本月扣除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后的工资收入6000元,则其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

(6000-3500)×10%-105=145元

如果本月发放临时性奖金1000元,则其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

(6000+1000-3500)×10%-105=245元

可以看出多的100元得税款是临时性奖金产生的,而且无法避免或者减少。

情况二:

员工B,本月扣除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后的工资收入6000元,则其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

(6000-3500)×10%-105=145元

如果本月发放临时性奖金3000元,则其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

(6000+3000-3500)×20%-555=545元

这个时候,因为发放临时性奖金,员工B的税级从第二档10%变成了第三档的20%。

假定月工资不变,我们现在把临时性奖金分两次发放,这样,本月和下个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均为:

(6000-3500+1500)×10%-105=295元

比较两种方式下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差额:

(545+145)-295X2=100元

这说明把临时性奖金拆分后要比一次性发放节省了100元的个人所得税。

从节税的角度,财务部门应该建议企业将临时性奖金尽量进行拆分发放,使企业用同样的人工成本,为了员工带来更多的利益。

我们也可以总结出,临时性奖金的拆分原则是,拆分之后的临时性奖金与当月工资之和对应的应纳税所得额与只发当月工资时对应的应纳税所得额在同一档税级里即可。

下面我们再探讨一下,拆分临时性奖金节省个人所得税与薪酬激励及时性的问题。

三、薪酬激励及时性与个人所得税筹划

薪酬激励及时性这个环节,是人力资源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而个人所得税筹划则是财务部门需要重点为考虑的问题。这两个环节会产生矛盾吗?

笔者认为,第二部分中的第一种情况是不会发生任何问题的,也没有博弈的说法。直接随当月工资发放临时性奖金既能起到及时激励的作用,又不会产生额外多交个人所得税的情况。

但是,第二部分中的第二种情况,是值得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研究的。是及时激励员工重要,还是为员工节税更重要。

首先,从激励的角度来说,我们在第一部分已经论述过,临时性的激励越及时越能体现效用,对员工的激励作用越大。如果进行拆分,最少要拆分成两个月,甚至可能更多。拆分发放过程中,可能出现月工资发生变化,使拆分的结果可能不适用,要保证节税的效果还需要重新拆分,多次拆分后,员工已经分不清到底这个奖励是多少,就算有工资单将明细列清楚,员工也不会看的太仔细,而是仅凭借实际感受认为自己获得的奖励其实没有比工资多多少,甚至只是以为自己的月工资发生了变化,等这个奖金拆分发放完了,又会觉得自己的工资低了,激励的效果打了折扣。其中,如果是季度性的奖金,拆分不能超过三个月,不然员工会彻底分不清奖金和工资的区别,而如果这个季度性奖金如果拆分三个月而不能降低税级的话,就更没必要拆分了。可以看出,虽然从人工成本的有效使用来说,节税是企业为员工争取了更多的利益,给员工节约了个人所得税,但是绩效的结果已经不能及时反应到员工身上,绩效结果的兑现和员工的绩效期望已经发生了脱节,激励效果变小了。这也不是企业愿意看到的效果。

其次,从员工的角度考虑,有的员工是愿意节税,因为收益早晚是自己的,节税对这部分员工是重要的;也有的员工更愿意早点拿到收益,有可能是落袋为安的心态,或者可能是需要还房屋贷款或者用于投资,收益的时间成本对这部分员工是最重要的。然而,企业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员工的想法, 然后按照其要求进行区别处理。

第三,拆分临时性奖金的工作,尤其是工资每月都会发生变化的企业,对财务部门是增加很大工作量的工作,拆分临时性奖金的当月,财务部门先要进行试算,拆分后每个月也都要试算,如果需要多次拆分,财务部门还要将拆分的结果记下来,用于下一次试算和发放,才能完全保证拆分的结果没有问题。如果拆分的过程中还遇到员工发生流动,将更加增添操作的复杂性。另外,财务部门直接对临时性奖金进行拆分发放,相当于改变了当月的薪酬考核结果。正确流程应该是,财务试算完后,建议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拆分发放,然后人力资源部门将拆分结果再正式通知给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发放。节税将使整个流程更加冗长和复杂。

综上所述,企业在发放临时性奖金时,节税是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但更应该多考虑薪酬激励的及时性效应,这样将更能体现薪酬考核的价值,起到对企业和员工更大的促进作用。如果企业需要更多的体现节税效应,那应该考虑调整薪酬体系整体的发放模式,而不是仅对临时性奖金做调整。

参考文献:

[1]谢新桃.激励的及时性与激励效果[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第6卷第1期

[2]蔡昌.《个人所得税法解读与税收筹划实战》[M].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12年6月

上一篇: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创新活动载体发挥代表引领群... 下一篇:我国上市公司内部财务监控的现状及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