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书画评鉴

时间:2022-09-05 08:38:25

名家书画评鉴

《夜月》

(唐)刘方平(开元天宝年间人)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诗词导入: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河南洛阳人。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寄情山水、书画,诗亦有名,擅长绝句。诗风清新自然,质厚淳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有较高艺术性,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全唐诗》存其诗一卷。一曲《夜月》使他千古留名。诗的前半部:“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描写了夏夜的星空,清澈明亮,更深夜半,星光璀璨,其深邃幽静之美,动人心魄。诗人的笔触从月色写到星光,从星光写到人家,让宁静的氛围弥漫在苍穹宇宙之中,更深夜半之家。从更深月色的“静”字入手,写景状物,出手便高人_筹。诗的下半部:“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由景入情,由静至动,将春气回暖,虫声新透,融融暖意和美妙的声韵,都带给了夜半人家,温馨祥和,娴雅曼妙。诗人以平实无华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月夜、星空、鸣虫、绿窗纱,交织着光与彩,声与色的音乐般的流动着的韵律。清新可人,率真质朴,放佛带领我们回到了那个春气回暖,静谧安详的夜晚,丝丝情怀牵动着夜宿之人浪漫而遥远的遐思。好一个“透”字,恁般迷人,恁般洞彻明亮,穿越了千古诗坛,将刘方平的名字深深镌刻在每一位热爱这首诗的读者心中。

木子画评:这幅《秋声媚幽图》有名款黔章,是何涵宇先生(1913-2003)所作,笔墨细致温婉,构图精致,设色清雅,几茎湘竹,一丛素菊,衬托着翠绿色、姿态优雅的纺织娘,使画面中透出了秋夜有的百虫争鸣的美的韵律。静中有动,动中有鸣,深远悠长的虫声仿佛透过纸面,传送到读者的心扉之中。何涵宇先生,青年时代即师从雪涛大师,勤奋努力,工于绘事。深得乃师口授身传,加之本人勤于躬耕,数十年苦心钻研,其花鸟画笔墨技巧已渐入王派花鸟画堂奥,并融入了个人的绘画风格。这幅作于70年代末期的画作,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绘于1978年,正是“”之后,拨乱反正,冷涩严峻的政治氛围,冰雪融化之际,这时书画作品可以落款签章了,所以这张作品是见证中国传统绘画历尽劫难后,逐步恢复正常创作的起步作品。

画家介绍:何涵宇(1910―2003),原名建平,字涵宇,号寒竽,后以字行。1910年1月出生于北京,原籍浙江上虞。自幼喜爱绘画,曾自学恽派花卉。18岁师从王雪涛,为王先生之入室大弟子。同年加入中国最早、最有影响的美术社团之一中国画学研究会,为当时该会最年轻的会员之一。得与当时名家切磋技艺,绘事大进。解放后加入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任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聘教授等职。

(《华子岗》

唐・裴迪(716-?)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唏。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诗词导入:裴迪(716-?),唐代诗人,河东(今山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大诗人王维、杜甫关系密切。晚年居辋川、终南山,与王维来往更为频繁,故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作。“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谖。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首号称“诗中有画”的诗篇就是闲居辋川时王维答赠裴迪的。这首诗是裴迪与王维诗词唱和之作,华子岗是辋川一带有名的风景名胜。青山苍翠,松涛连绵,日影山光,飞瀑流泉,裴迪隐居在此,与王维时相往来。诗的前两句“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唏”描写了空山落日,松涛起伏,诗人在还家的路上,看到了滚动在小草上的亮闪闪的露珠。诗句率真自然,平实工致,无雕琢之痕,而意趣天成。后两句“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则进一步描绘了高寒之处的山岚雾气变化无常,有“雾从脚跟起,云傍马头升”之意。末一句则是寓景于情,以翠色拂人衣,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情感的相互交流,描写的真实动人。诗人到此,已是物我两忘,将自己完全融入到美丽的自然景色中去了。

木子画评:这幅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隐名青绿山水作品《灵山古刹图》,作者以浓淡相问的笔墨,描绘出深山古刹的雄浑壮丽景色,画面虽小,但意境深远,气魄宏大,再一次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小中见大的章法布局。画面近处林木茂密,宝塔高耸,殿宇深邃,透出隐隐的禅意,又以徘徊的鹰隼暗示出山路的崎岖高险,奇峰列张,流泉飞瀑高悬,悬崖峭壁万仞,自然景观之奇、之险,给人以无限想象的余地,所谓意在画外。笔墨营造出的惊险奇绝,不必面面俱到,而在于让你心潮涌动的巨大的画外空间。大凡中国传统山水绘画高手,只需无多笔墨,便能营造出气象万千的大千世界,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的精妙之处,便在于此。根据笔墨特点和艺术风格分析,应为中国传统山水画大家祁大寿先生所作。在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祁大寿先生在绘画技法上已经逐渐融入了现代中国绘画的笔墨技巧,汲取了西洋画法中一些表现明暗的艺术手法,增加了山石的厚度和苍秀感。但其基本表现方法,仍然严格地遵守着充分利用笔墨技巧展示水韵山魂的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的艺术底线。

画家介绍:祁大寿,字小松,号叔万。1922年生于北京。正红旗籍。其父祁井西系30年代著名山水画家。临摹宋元名家山水,几可乱真,人称“鬼才”。祁大寿10岁即从父学画,每画必临,基础功力极为深厚。16岁即参加中国画研究会,会长为周养庵,会员均系画界名家,如陈半丁、王雪涛、胡佩衡、吴镜汀及祁井西。其所携作品常受指导,也有作品展出。40年代即在荣宝斋、伦池斋等画店挂笔单。解放后加入中国画研究会,一生奋力作画,不慕虚名。

上一篇:真题引路,政治一轮复习有招 下一篇:南人北向觅殊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