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安龙县木咱镇杉木造林技术

时间:2022-09-05 08:17:46

浅议安龙县木咱镇杉木造林技术

贵州省安龙县木咱镇位于该县中部,平均海拔1033米,最高海拔1390米,最低海拔740米,平均气温17℃,气候温和,年降雨量1400~1697毫米,无霜期351天,年积温6083.2℃,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特别适宜农作物和经济林木生长。自改革开放以来,该镇依托气候、土地和丰富的林种资源优势,狠抓植树造林建设,目前已成该县的林业大镇,有林木面积5万余亩,其中杉木林1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40.3%,木材蓄积量达20万立方米,农户种植杉木的收入已成为其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有的农户已发展成为林业大户。据统计,产值10万元以上的林业大户有15户,5万元以上的多达500余户。在该镇的杉木造林工程建设中,笔者作为技术员深入一线指导农户造林,并总结出一定的经验,现将其做简要介绍。

一、育苗技术

1、 种子采集与处理。采种杉木3月开花,10-11月种子成熟。选15-40年生,生长快、通直圆满的母树,或从种子园采集种子。当球果由青变黄、果鳞微裂时,将球果采回,然后薄摊在地面上晒3 d-4 d,球果即可裂开,经翻动、敲打,脱出种粒,再经摊晾、净种,即可干藏备用。要进行水选、浸种和消毒。先用清水浸种24 h,将上浮者捞起弃掉,留下沉者再用0.5%高锰酸钾浸泡0.5 h-1.0 h,然后用清水冲洗,再将种子与干净细沙按1∶3的比例拌匀,以利于播种均匀。

2、 选地整地。山区育苗应选坡度平缓的杂木林地或老荒地、深厚肥沃的沙壤土,丘陵平地育苗应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的水稻田地作为苗圃地最好。忌黏重土壤和积水地、老菜地,育松、杉木多年的老圃地,种过感病作物的土地。杉木种子小,播种后带壳出土,故必须细致整地。先撒施腐熟圈粪30 t/hm2、过磷酸钙750 kg/hm2、碳铵750 kg/hm2,用微耕机翻耕碎土,再以宽1.2 m 东西向开沟做成高床,沟深、宽各30 cm,床面粗略刨平后,撒入硫酸亚铁150 kg/hm2、敌百虫(或呋喃丹)30 kg/hm2,最后用钉齿耙翻刨至少两遍,使床面药土混合,土粒细碎,再轻拍使其平整待播。

3、 播种。杉木播种育苗冬季、春季均可。南方地区冬播,出苗早,扎根深,生长期长,抗逆性强,而且还免去冬季贮藏种子的麻烦。播量为 150 kg/hm2-225 kg/hm2,常采用撒播。播种后用过筛的黄心土或绵砂土覆盖,厚度0.5 cm,以不见种子为度。为保证杉木苗的半遮荫需要,可在每床面的南边沟沿点播一行稀植玉米,后再用锯末覆盖整个床面。播种完毕后立即沟灌浸湿苗床,必须及时灌透而又不能积水。种子若经过催芽,则更不能拖延时间,以免种芽在干土中萎缩死亡。

4、 苗期管理。杉木苗是越小对遮光要求越高,虽然在苗床南边点种了玉米,但只能解决苗木中后期半遮荫的要求,到生长后期则要将玉米叶去掉,以至于玉米成熟后还需将玉米秆全部割除以利于透光。而刚出土至苗高6 cm阶段,是杉苗最经不起太阳曝晒而致死亡的时期,也是决定杉苗出圃量甚至育苗能否成功的关键时段,故此抓住刚开始的遮荫是出苗管理非常重要的工作。较可靠方法是在每个床畦上搭建南高30 cm、北高50 cm的简易棚架,在出苗和嫩苗期每遇晴天太阳曝晒时用薄的草帘盖在棚架上遮荫,傍晚和阴天则卷起让其透光露苗。速生期(6-8月)可每月追施氮∶磷∶钾为3∶1∶1的速效肥料,遇雨撒施或阴天喷施,每次施肥后要用清水淋洗苗叶;遇干旱早期要洒水浇灌,中期后可引水沟灌;还要间苗定苗,保留200株/m2左右为宜,间苗后即要浇灌,最好结合施肥进行。硬化期(9月后)则应控制肥水,防止徒长,促进苗木的木质化。

5、病虫草害防治。出苗期要经常保持苗床湿润,刚出土的幼苗易感染立枯病(猝倒病),出苗后 10 d开始喷0.5%波尔多液,以后每隔7 d喷1次0.5%-1.0%的波尔多液。幼苗出齐后即要开始拔草,要除早、除小、除了,间隔期要短,要趁草小、根小及时拔除,以免草大后根大拔草时带土带出杉苗造成死亡。扎根期(4-5月)遇阴雨天可将草木灰与生石灰按 8∶2 的比例混合撒于苗根处,晴天可喷洒 0.1%-0.5%的敌克松或1%-3%的硫酸亚铁溶液防病。

6、 苗木出圃

杉木苗封顶木质化后,一年生苗高达到20 cm以上,根径达到

0.4 cm-0.5 cm即可出圃。一般可产合格苗150万株/hm2左右。

二、造林技术

1、 选地整地。要选海拔较低、背风向阳、地势较缓、水分充裕的小地形。土壤要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酸性反应,湿润而又排水良好,尽可能做到适地适树,不过分强求集中连片。采用带垦加大穴及深翻整地等方式,深度最好能达50 cm,时间应在造林前的一个季节进行。

2、造林。造林时间以早春或晚秋为主,栽植天气以阴天较好,忌大风天栽植。造林方法有实生苗造林、插条造林、分蘖造林等,一般采用实生苗造林。在栽植前1 d-2 d起苗,要用镢头带土挖苗,忌用手直接拔苗。起苗最好为阴天,边挖边移至阴凉处,将一、二级苗选出,按100株为1把根际对齐捆扎,并立即用黄黏土泥浆蘸根。泥浆内加入适量生根粉、过磷酸钙则更有利于成活。要做到随起随运随栽,在起苗分级运苗,短暂贮存过程中要始终防止风吹日晒和堆压发热, 必要时遮盖以保持苗根湿润。栽植时要苗端根舒,适当深栽(苗茎入土1/3-1/2),苗梢向山下,用细土覆根压实。株行距采用1.5 m×2.0 m,造林密度3 330株/hm2。最好营造松、杉隔行或块状混交林。为确保成活,可在栽植时使用保水剂或栽后浇水。

3、抚育管理

(1)、补植。对造林后成活率达不到85%的地块,要在当年秋或翌年春用大苗补植。

(2)、松土除草。每年5-6月及9月进行2次,连续进3-4年,直到幼树郁闭成林为止。

(3)、除蘖防萌。应按除早、除小、除了的要求,及时清除根际处的萌蘖条,防止一树多干,分散营养,除萌后要用厚土培根,使根际遮光,抑制萌芽。

(4)、加强管护。防治病虫害 禁止牛羊践踏,以确保造林成功。

三、 结束语

工作实践表明,只有充分遵循苗木的生长规律,并有效的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才能培育出优质的苗木。同时,造林完成后仍要加强后期的抚育管理工作,最终实现连生丰产,利于当地林业发展。

上一篇:浅析仪器仪表中自动化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下一篇:浅析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