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卡特朗讯:抢在无线通信转型的拐点

时间:2022-09-05 08:08:22

阿尔卡特朗讯:抢在无线通信转型的拐点

业界公认阿尔卡特朗讯是两个固定通信巨人的强强联手,而在移动通信领域,只从公司合并后二年来的财报来看,成绩很难令人满意。

庆幸的是,整个移动通信也面临着紧迫的转型和演进,以全IP为核心的网络转型已经箭在弦上,这给了阿尔卡特朗讯一个绝佳的追赶机遇。“我们已经意识到我们应该在何处发力,”阿尔卡特朗讯通信网络集团总裁MichelRahier说,“这就是迎接移动通信的全面IP化转型,我们在转型上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

从已经落幕的2008全球无线大会上看,阿尔卡特朗讯的整个无线战略相当清晰。在这个关键拐点上,阿尔卡特朗讯勾画的转型框架包括三大关联项目:业务转型、网络转型和商业转型。

在业务转型下,阿尔卡特朗讯重点设计了移动娱乐、移动办公和融合支付三大业务平台,还提供手机电视、三网融合的IPTV等业务来丰满这些业务平台。在网络转型下,客户可以利用阿尔卡特朗讯成熟的IP核心网,根据不同阶段的市场环境来决定全网IP化转型的阶段。阿尔卡特朗讯还特别为成熟市场的运营商提供多种节能型产品,以降低开支提高收入。在商业转型下,阿尔卡特朗讯就新商业模式的需求与流量管理、网络运营管理等之间的矛盾解决提供了许多务实的方案,包括支持多供应商维护、RAN共享、管理和托管业务,网络及商业流程外包等,其中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名为“数据网格”的服务,可以实时地分析用户的行为习惯,从而使运营商从容地向该用户推送其感兴趣的业务。

为了全力实现在无线通信上的全新地位,阿尔卡特朗讯还在奋力抢占4G的制高点。目前,它已经成为AT&T的LTE测试供应商,并宣布与NTTDOCOMO的LTE测试供应商NEC结成合资公司,共同开发LTE技术及产品,其通信网络集团总裁MichelRahier还对《通信产业报》透露,即将在中国部署一支强大队伍开展TDLTE的研发。此外,阿尔卡特朗讯还在全球无线大会的英特尔展台上搭建了一个WiMAX基站,与三星终端一起,演示了WiMAX与GSM/EDGE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CDMA市场,阿尔卡特朗讯虽然不太会选择UMB,但其宣称还将积极扩展CDMA在全球的市场,包括成熟市场的升级演进和初级市场的部署。

通过这些积极的行动,阿尔卡特朗讯在无线通信上的投入将大大增强。“三年前我们就实现了固网的IP转型,”通信网络集团总裁MichelRahier说,“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移动网IP转型解决方案。”

把资源集中于主流标准

通信网络集团在阿尔卡特朗讯中占有73%的业务份额,是名副其实的支柱性业务,它的业绩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整个公司的生死存亡。在刚刚的第四季度财报中,该集团受到无线业务收入冲销的影响,业绩不甚理想。对此公司是否能够有力地改变局面?为此集团总裁MichelRahier接受了通信产业报专访。

通信产业报:公司刚刚宣布了与NEC在LTE上的合资计划,为什么选择NEC,这样的合资计划对公司来说意味着什么,具体的合资方式和运作方式是怎样的?

MichelRahier:LTE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全球多数运营商的选择,阿尔卡特朗讯也被选择成为最早进行LTE商用试验之一的合作伙伴,此时与NEC进行合作研发和生产无疑是把握了最好的时机。主要出于两个考虑:一是双方的技术积累都很强,二是双方各自是AT&T以及NTTDOCOMO的LTE商用试验伙伴,那么合资后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实际的经验,整合资源,获得在LTE上的优势地位。具体来说,目前双方将把目前的LTE研发人员逐渐转移到这个合资公司去,约有1000名工程师,公司总部将主要设立在美国和日本,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好首先进行LTE试验的两个运营商的考虑,同时,我们也有部分工程师分布在欧洲和中国,其中中国工程师将超过300人。在运作上也会避免以往的一些失误,比如在销售上尽量利用双方优势的市场渠道。

通信产业报:公司在LTE上投入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是否意味着对UMB的放弃?加上公司在第四季度财报中宣布了冲销25.2亿美元的CDMA资产,那么对CDMA业务是如何考虑的?

MichelRahier(微笑):我们必须把资源优先集中在主流标准的演进上,但我们也会充分考虑客户的想法,只要客户有需求,我们也要提供相应的产品。从目前来看,LTE的发展是绝对的主流,UMB的发展可能主要看高通的进展,我们也会及时跟踪。

通信产业报:在之前的会上,公司总裁陆思博表示LTE合资公司并不包括TDLTE的研发,但会另外考虑,是否已经有计划了?

MichelRahier:对,我们已经计划马上在上海贝尔阿尔卡特部署一支TDLTE的研发团队,这将是一个很大的计划,该研发将与中国的权威机构合作(据悉是中兴通讯,编者加)。由于TDLTE与WIMAX使用相同的频段,具有许多相似的特性,所以依据我们以往的技术积累,我们将很快地在TDLTE上有所突破。目前,阿尔卡特朗讯在中国拥有5000名研发人员,其中3000名来自上海贝尔阿尔卡特,2000人来自朗讯,投入TDLTE研发的人数大约在100名左右。

通信产业报:阿尔卡特与朗讯合并以来,业界十分关注你们的整合情况,特别是你们的客户们,他们希望能够拿到一份明确的产品清单。希望你们已经决定好究竟选择谁的产品作为主打,技术路线也足够明确。

MichelRahier:我们产品线确定的原则就是要充分发挥新公司的优势,这个整合也是我们非常重视的工作,早在公司整合之前就开始了。这其中关键的是如何把两个公司的产品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平台,这个工作在去年的8月份已经全部结束。我们的产品从内在的板卡到外面的LOGO业已完全统一。

通信产业报:整合后公司在固网方面的优势很明显,相比之下移动业务弱了一些,特别是从合并后公司的财报来看,移动业务收入拖了整体业务收入的后腿。对此公司是如何认识的,有何提升的战略?

MichelRahier:确实如你所说,移动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拖了后腿。我们目前的策略是,充分认识并理解到当前移动通信向IP整体转型的状况,抓紧一切时机迎头赶上。三年前,我们就实现了固网的完全IP化转型,而在移动通信领域,转型的方向就是宽带无线化,我们已经有一整套的产品技术来支撑这一转型,并获得了一系列的合同。

我更看重中国研发的创新力

一进巴黎阿尔卡特朗讯总部,门口用13国语言标识的“欢迎”牌上,紫色的新LOGO甚为抢眼,令人完全想不起旧LOGO的模样。这也让来访者生出由衷的信服:一个完整的新公司已经在高速运转。那么,在新的战略部署中,中国的角色是被削弱还是加强了呢?为此通信产业报专访了阿尔卡特朗讯CTOOlivierBaujard。

通信产业报:中国的研发成本被许多跨国公司所称道,阿尔卡特朗讯也已经拥有了一支数目不小的研发团队,那么未来会不会继续扩大这种优势?

OlivierBaujard:目前,我们在中国的研发人员近5000名,已经与法国研发人员数量相当。我们非常看重在中国的研发,不仅仅是成本因素,现在一些大城市的研发成本并不低,事实上,我们更看重中国研发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把更多的新技术研发放在中国。比如我们最近将在中国部署一支很大的4G研发团队。现在,我们在光通信、宽带接入、无线通信等重点领域的研发都放在了中国,由于中国市场多样性的特点,客户的需求刺激我们对产品技术进行了许多好的创新,比如IPDSLAM这个新产品。毫无疑问,我们会继续扩大整个中国研发团队,现在,公司人员中15.5%是研发人员,中国公司的比例要更大,逼近50%。虽然中国市场收入只占公司整体收入的10%,但中国研发人员数量却占到全公司研发团队数量的16%,因为中国研发是要服务于全球市场的。

通信产业报:从刚刚落幕的全球无线大会上看,LTE已经成为主流方向,为什么大家都选择LTE?LTE的部署会影响到还没有3G的国家的选择吗?

OlivierBaujard:我想,LTE被厂商们看好主要是由于运营商们的选择。Verizon、AT&T都选择了LTE,Sprint则选择了WiMAX,其他一些大的运营商也都在向这两种标准进行演进。那么,决定运营商演进路线的因素主要取决于,该标准是否有足够的终端来支持,是否具备良好的互通性和漫游性能,LTE和WiMAX无疑符合这些关键因素,因此,这也是我们对4G的判断。这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LTE这些4G的技术并不是与3G形成竞争关系,LTE将在2009-2010年进行商用测试,2011-2012年逐步部署,重点还取决于终端的支持情况,在这种情况下,3G,包括2G还将有一个漫长的优化使用过程。未来,我相信支持多种标准的双模或多模手机会成为主流。

通信产业报:既然LTE也是公司的选择,那么会不会影响到公司对CDMA研发的投入?

OlivierBaujard:UMB的空间缩小并不代表CDMA的市场需求量会减少,因为整个移动通信市场规模仍在扩大,许多市场仍在部署CDMA和演进版。比如美国还在部署EV-DO,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部署CDMA网络,我们还会继续支持这些市场的需求。

通信产业报:对于中兴、华为在全球的扩张,特别是他们也在欧洲甚至是公司的家门口设立研发中心,您看到了吗?

OlivierBaujard:我们很尊敬来自中国的伙伴,他们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从研发上来说,他们在中国之外的地方还比较薄弱。比如华为最近宣布他们在法国的研发队伍长期计划要实现200名,而我们在中国的研发队伍已经接近5000名,所以我认为,他们的研发力量还远远达不到本地化的要求。我想我们今后还要在技术创新上继续加强,利用我们在全球25000名工程师的力量,着力于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和服务,这非常重要,因为网络转型的IP革新即将到来。

上一篇: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瞄准下一代汽车电子开... 下一篇:淘宝试水移动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