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财富与视觉消费

时间:2022-09-05 07:22:19

探险、财富与视觉消费

任何一个有着国家民族意识的中国人在看过《木乃伊3:龙帝之墓》后产生的第一感觉必然是:这是一部潜藏着编导人员深刻的东方主义观念的电影。从《功夫熊猫》到《木乃伊3》,北京奥运风固然让中国元素成为国际电影市场追逐的对象。但《木乃伊3》中的中国元素并不能让中国观众感到舒服:影片中的龙帝作为一个象征符号,是专制独裁的代名词,这无疑是西方人对现代中国社会认识的体现;强大的龙帝居然被几个西方小子简简单单的几个招式彻底打败,永无复活的可能。在此,21世纪中国的真实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展示,21世纪初的中国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在西方人眼里没有根本的差别,中国仍然是一个愚昧落后、狂妄自大的野蛮国度。这一切难免让国人联想到奥运前西方世界的反华浪潮。

不过,正如有识之士指出的,《木乃伊3》只是一部“爆米花剧”,暑期大片,供观众消遣的影片,因此,在洞察其东方主义倾向之后,值得中国电影人深思的应该是这样一个问题:《木乃伊3》是如何适应并引导观众的消费欲望的?

一、普世价值:探险与财富的故事

西方人所宣扬的普世价值,是从文艺复兴运动而来的。

文艺复兴运动是14~16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形式,其实质是“人文主义”。当研究者把“人文主义”提高到人类普世价值高度的时候,“人文主义”便具有形而上学的本体论意义。它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高贵,要求人的享乐和个性的解放,肯定现世生活的意义,主张人的自然平等,等等。在14--16世纪,在意大利、在西方其他国家,“人文主义”当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是西方自然科学发达的必然结果,也是西方人反对中世纪神学主张的合理要求。西方人为实现自己的价值,对自然的认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自然从人类的朋友变为人类为实现自身幸福的对象,“改造自然”成为当然的口号;向自然攫取财富、满足人的现世生活成为一条坦途。

东方各国学者从积极的角度最充分地接受了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并在各国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复兴潮流。但是,“人文主义”旗帜是由西方最早树立的,阐释权自然在西方人的手中。“大自然”一词作为能指在西方人的心目中从一开始就蕴含着双重所指:一方面是通常意义上的属于本国的大自然,另一方面指遥远东方的大自然(包括人及真正的大自然)。前者是本国企业家的事情,而后者则是探险者获取巨大财富的追求目标。

如果说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是西方人征服东方这个“大自然”、获取财富故事的开始,那么18世纪时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则是这类故事的忠实记录。鲁滨逊不安于父母给他安排的小康生活的命运,不顾生命危险,先是到海外经商,而后又冒险到非洲进行奴隶贸易。“东方”在鲁滨逊的心目中是获取财富的最便捷的道路,也是最富于刺激的方式。如果说经营种植园还是一种正当商业行为的话,那么从事奴隶贸易绝无任何正当性可言,但在鲁滨逊的认识中,奴隶只不过另一种形式的自然而已。笛福描写鲁滨逊在荒岛的生活,正是从正面肯定了鲁滨逊的探险精神。“鲁滨逊的形象中体现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创业精神,鲁滨逊也成为欧洲文学史上一个理想化的资产者的形象。当然,鲁滨逊的身上也表现了一个私有者和殖民主义者的思想特征。他的冒险精神和他的占有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的一切冒险活动,无非是为了更多地占有。”而冒险活动,正是为了实现鲁滨逊的“人文主义”目标。稍后在英国出版的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作为一个整体是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全面讽拟,在“大人国”被展览出售的经历,使格列佛处于受剥削被利用的地位,使格列佛“没有成长为合格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中坚,而是成为彻底的异己者和批评者,从而否定了鲁滨逊式的自我提升的人生计划”。但是,《格列佛游记》历来是被当作童话来阅读的,作者对英国政府的讽刺批判更能引起读者最直观的重视,对鲁滨逊的讽拟在一定程度上被读者所忽略。格列佛经历的奇特性得到了更多的渲染。可以说,到东方探险并获得财富,从而满足自己的“人”的现世生活需求已经成为西方人的一种潜意识。一部西方近现代史,从国家行为到个人探险行为,就是一部西方向全球攫取财富的历史,这是一个至今没有结束的事件。

《木乃伊3》的起跳点就是打着西方“人文主义”烙印的思想符号:在这部好莱坞影片中,20世纪40年代末上海夜总会的纸醉金迷的生活、英国牛津附近的宽敞别墅、钓鱼的休闲生活、伦敦城内充满浓郁书香的读书会、伊芙琳安谧生活中冒险故事的创作,所有这些,无一不是人作为高贵的人所应该享受的现世生活。这些生活元素是如此的贴近西方人的现世理想,与中国现行的俗世生活亦如此合拍,以至于观众几乎感觉不到电影的起点其实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但,能够拥有这样的生活,与探险有着密切的关系。里克与伊芙琳的温馨生活是建立在曾经的探险,他们的儿子艾里克斯的幸福生活同样是建立在探险生涯之上。可笑的是,编导在此虚晃一枪,为这些探险者贴上了正义的标签:艾里克斯在中国的探险是接受了中国人的邀请,里克来中国竟然是为了送还中国人民那个来历不明的香格里拉之眼。但这个谎言是无法遮掩其真实目的的。

二、战胜龙帝:保卫财富的故事

《木乃伊3》的故事是在与龙帝的战争中展开的。这是一个保卫财富的故事。

拥有财富、享受现世生活是许多人的终生渴望,但对拥有财富并已经享受现世生活的人来说,保卫财富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中国人有创造财富的思想和能力,但是中国人没有“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更没有捍卫私人财产的勇气与决心。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的思想根深蒂固。既然连土地与个人都属于君主,那么财产当然也属于君主,三者都自然而然地服从着君主的意志。

但是,西方人从古希腊时代就有保卫个人财富的思想。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开篇,描写了民众的王者阿伽门农与其部下――卓越的战神阿基琉斯的一场争论。阿伽门农不愿放弃自己劫夺来的姑娘,而阿基琉斯也拒绝阿伽门农对自己利益的侵犯。阿基琉斯说:“阿特柔斯之子,最尊贵的王者,世上最贪婪的人,你想过没有,眼下,心胸豪壮的阿开亚人如何能支给你另一份战礼?”“,彻头彻尾的!你贪得无厌,你利欲熏心!凭着如此德性,你怎能让阿开亚战勇心甘情愿地听从你的号令,为你出海,或全力以赴地杀敌?……我们跟你来到这里,好让你这狗头高兴快慰,好帮你们,你和墨奈劳斯,从特洛伊人那里争回脸面!对这一切你都满不在乎,以为理所当然。现在,你倒扬言要亲往夺走我的份子。”这是对王者侵犯个人财产的公开控诉,其理直气壮的程度让人目瞪口呆,其决绝的态度简直气吞山河,阿基琉斯甚至不惜为此进行决战。17世纪英国哲学家、政治学家霍布斯要求人民根据社会契约论臣服于一个正直的统治者,但是,“他的政治哲学不仅与革命党人背道而驰,而且也为王党所不容,因为即使是国王 的亲信也不能容忍极端化的王权,那同样会威胁他们的利益”。可见,西方的传统中拥有为财富而战的本能。

《木乃伊3》中,里克、艾里克斯与龙帝之战带有鲜明的保卫财富、捍卫幸福生活的意义。当龙帝复活之时,龙帝发出了杀戮檄文:“止世上混乱腐败,恢复法制,夺取天下,绝自由余患,广施正义于天下。”“攻占城池,大开杀戒。”而里克、艾里克斯、紫嫒则直称龙帝为“暴君”,一个为了个人私欲而发动战争侵吞别国领土的君主,一个为了永久保持皇威而追求长生不老的君主,一个为了个人私情而斩杀大将郭明、破坏郭明与紫媛爱情的君主,没有任何人可以期望他的复活会主持公道与正义,使人民继续生活在现世的幸福生活之中。他带给人们的只有恐惧,只有即将失去幸福生活的恐慌。里克、艾里克斯与龙帝的战争在所难免。这场战争不仅得到了里克等西方人的支持,同样也获得了女巫紫嫒及其女儿小林的倾力相助,小玲甚至甘愿放弃长生不老之体,以对抗龙帝,享受与艾里克斯的爱情生活。紫媛喊出了“打倒暴君和他的追随者”的口号。他们与龙帝经过在上海的阻止龙帝肉体复活,在喜马拉雅雪山阻止龙帝灵魂附体、在宁夏大沙漠与获得神力的龙帝的搏斗,凭借巫术和勇敢杀死了暴君龙帝,让龙帝“去地府当你的皇帝吧”,实现了他们保卫财富、捍卫现世幸福生活的目的。

这是《木乃伊3》的编导们财富观的印证。龙帝的思想是负面因素,作为中国元素,或许编导们还寄望于借机启蒙中国人吧。

三、展示价值:消费“人文主义”

本杰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曾指出,与传统艺术给人以膜拜价值不同,现代艺术给人以展示价值。“艺术的全部功能就颠倒过来了,它不再建立在仪式的基础之上,而开始建立在另一种实践――政治的基础之上了。”可见,今日之艺术的关键就在于展示姿态,它们所唤起的不是移情而是惊异。

在《木乃伊3》中,编导展示了里克等人与龙帝的战争,这场战争既是思想的战争,同时也是对战争的视觉消费。影片里有里克与龙帝等人在上海街头的追逐,其激烈与惊险不亚于警匪片的街头混战。疯狗驾驶飞机的娴熟与疯狂,让观众舌挢不下。武术、玄技与现代兵器的对决,宁夏沙漠中的古代兵士与现代军人的战斗,都让人顿生时空错乱之感。

东方元素自然也是编导展示的重要成分:中国人的新年,世俗而热闹,既具有享乐的成分又与西方的节日有所不同。中国人的爱情,在郭明与紫媛之间,小玲对艾里克斯的爱情,既有西方式爱情的甜蜜又有东方人的含蓄。中国的功夫、龙帝的强悍和近乎玄幻的对金、水、火的掌控。除了这些人文因素外,还有那些大自然的风光:喜马拉雅山香格里拉的冰雪景致,中国宁夏大沙漠的辽阔。

对大牌明星的使用当然也是展示的一部分。李连杰、杨紫琼等人的出场自然会引起追星族的追捧。

在这样的展示中,编导不仅适应着现代西方人的思想,而且也激发着西方人对古老东方的关注之心,从而引导着西方人的视觉消费。

[作者简介]赵新顺(1967―)男,河南林州入,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上一篇:从帝王爱情看东西方悲剧精神 下一篇:重读《牧马人》中的意识形态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