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朋辈辅导

时间:2022-09-05 06:53:48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朋辈辅导

摘要 朋辈辅导是当前国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较为受关注的一种形式。本文阐述了朋辈辅导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了在高校开展朋辈辅导的意义,提出了当前国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朋辈辅导实践所面临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朋辈辅导 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48 文献标识码:A

Peer Counseling in Universit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U Hua, TAN Yafei, GUO Shaoda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12008)

AbstractPeer counseling is a widely concerned form in the universit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eer counseling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ce of it in universit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is paper gave an insight into the problems appeared in university peer counseling practices and discussed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peer counseling; universit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朋辈辅导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各高校正面临着专业心理辅导服务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心理咨询需求这一困境,于是有实践者尝试培训有积极助人意愿的在校学生,以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①经近五十年的改进和完善,朋辈辅导已从专业心理咨询的辅助措施发展成为一种可独立产生效应的干预方式,并延伸到青少年犯罪和艾滋病预防等其他领域。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于20世纪70年代在高校中引入朋辈辅导机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相比之下,内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朋辈辅导概念则出现得较晚。近年来,随着在校生人数的增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压力不断加大。因此,在扩充专业心理工作者队伍的同时,建构有效率的学生朋辈辅导体系也成为了受关注的解决方案。

1 朋辈辅导的定义和特点

朋辈辅导(peer counseling)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督导,向年龄相当的来访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互动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咨询形式。②其中,“朋辈”一词同时包括“朋友”和“同辈”两个概念,反映了咨访双方通常具备相近的价值观、人生经历和生活方式,具有年龄相仿以及所关注的问题相似等共同特点。③在进行朋辈辅导的过程中,朋辈咨询员主要就来访者在学业、感情以及人际适应等方面遇到的浅层问题给予安慰和支持,而不参与深层和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干预。

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朋辈辅导具有下述特点:④(1)形式灵活,简便易行。传统的专业心理咨询常需要提前预约固定的时间并涉及固定的咨询场所,朋辈辅导则较少受时空条件的限制。(2)时效性强,对心理危机反应迅速。朋辈咨询员来源于在校学生,他们与来访的求助者一起学习和生活,接触密切。相对于学校的专业心理老师,朋辈咨询员能更直接地了解来访者遇到的学习、生活、情感等问题。此外,来访者对于生活和学习在自己周围的朋辈咨询员更易产生认同感,这为建立相互信任的咨访关系也创造了条件。(3)自发性、义务性与互。高校朋辈咨询员产生于有积极助人意愿的在校学生,他们的助人行为完全是自发的和义务的,没有现实功利色彩。而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朋辈咨询员也在人际互动的过程中丰富了阅历并体验到了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喜悦,从而完善了自己的品格和特质。

2 高校开展学生朋辈辅导的意义

2.1 朋辈辅导是对高校专业心理咨询的有益补充

我国内地高校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建立了正规的心理干预体系,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在校大学生的日益增多,专业心理工作者队伍的扩充已逐渐赶不上需求。将朋辈辅导机制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让更多的学生成为高校心理教育工作的主体和原动力,是对高校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力量和工作的有益补充,可以缓解专业咨询人员不足的困境,有助于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效果。

2.2 朋辈辅导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求

朋辈咨询员与来访的大学生之间在年龄、生活经历、知识水平等方面相似,容易互相理解和沟通。因此,在咨询互动的过程中,朋辈咨询员所给予的心理安慰、鼓励和支持更容易被来访者所接受和内化。

2.3 朋辈辅导有助于促成助人自助的双向目标

高校学生朋辈辅导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通过与来访者的交流互动过程最终实现学生的自助成长。经过培训和定期的督导反馈,朋辈咨询员可以掌握基本的心理咨询知识、心理调节方法和技能,这样一来,他们不单单能为来访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效应的辅导,同时还能以榜样的形式对其他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积极导向作用。

2.4 朋辈辅导是发现在校生心理危机有效信息途径

一般而言,高校的专职心理老师所能接触到的来访者都是自己主动求助的学生,其信息所涉及的范围相对较窄。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表明,那些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甚至失去自知力(如重性抑郁和精神分裂症)的学生往往是不会主动寻求帮助的。朋辈辅导则是在同学、朋友之间进行的互助沟通,其涉及范围在理论上可以覆盖全校的学生。朋辈咨询员生活在学生的身边,每天都和同学接触,能最快地了解同学存在的问题和苦恼。通过培训,朋辈咨询员可以辨别和发现严重的心理危机并及时反映给专职心理老师,为危机干预赢取宝贵的时间。

3 朋辈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不足与对策

朋辈辅导实践在我国内地高校开展的时间虽然还并不长,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暴露了一些不足。针对现有的问题,研究者正尝试以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模式构建对策。

3.1 朋辈咨询员专业性有限,解决问题的程度不深

朋辈咨询员来源于在校学生,他们在经过短期培训后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临床心理学知识和沟通技巧并用于助人实践。但当求助者的问题更为深层和复杂时,就需要咨询员有更多的相关知识经验。有实践者认为,除了先期的培训外,长期有效的督导机制、朋辈咨询员与专业心理老师的定期沟通机制能最大化地促进朋辈咨询员的专业化水平。

3.2朋辈辅导体系组织机制的不规范导致效率降低

在建构朋辈辅导体系时,一些高校的朋辈咨询员往往没有严格按照特殊的角色要求来产生,而是按照一般的班级干部选举产生,或直接由班干部兼任,而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不是出于自发的助人意愿而担任这个角色的。思想和态度上的懈怠则往往导致了专业不精,从而使辅导的效率大打折扣。对于这一不足,我们认为应当从朋辈咨询员的选拔方面加以改善:首先,申请者的动机应当是帮助他人和完善自我,而非在班级或学生会担任职务。

3.2 针对朋辈辅导工作的评估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朋辈咨询员在辅导互助过程中的主导动机是帮助他人和完善自我。在朋辈辅导的实践中,不论是来访者还是朋辈咨询员,其自我成长都很有可能是缓慢的或内隐的,因此朋辈咨询员在与来访者的互动过程中会因为长期不能得到积极反馈而导致角色自我效能感的降低,甚至产生“职业倦怠”。针对这一问题,不能够简单地给予安慰或鼓励,而是应当让专业心理老师对那些“效果不显著”的朋辈辅导个案进行督导,帮助朋辈咨询员厘清其中的思路,同时鼓励他们继续进行下去,这样一来,不论个案最终的结果是成功还是转介,都可以让朋辈咨询员在辅导过程中能够获取及时反馈,维持和提升他们的角色自我效能感,使他们保持对朋辈辅导工作的热情。

注释

①石芳华.美国学校朋辈心理咨询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7(8).

②王小芳.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3).

③傅博娜,张敏,张慧.朋辈心理互助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5).

④吕燕青.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手册.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浅谈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下一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