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中小企业信贷问题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9-05 06:48:14

关于解决中小企业信贷问题的策略研究

摘 要:本文从信贷市场中存在的歧视、商业银行存在的歧视还有企业自身的原因等方面分析了中小企业信贷难的成因,并通过加强中小企业信贷的措施,提出通过改革金融体制,充实中小企业自有资本等手段,加强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贷 融资

一、客观看待中小企业信贷难

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渠道可以分为两类: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可分为折旧和留存收益(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外部融资分为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其中前者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和民间借贷等,后者主要指股票融资和民间联合入股。中小企业由于底子薄。自有资金少,民间融资渠道和发行债券、股票渠道十分不畅通,资金的主要来源仍然是金融机构信贷。在金融机构内部,国有商业银行则占绝对优势,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依然是中小企业的现实选择。但是由于以下原因,中小企业在信贷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信贷市场中的歧视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是由于存在来自商业银行的需求导向型歧视和来自中小企业的供给导向型歧视,歧视的经济效果是供给方和需求方效率的损失和交易成本的增加。一方面商业银行花费更多的交易成本竞争大型企业和优质项目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将花费更多的交易成本寻求其他融资渠道,以满足资金需求。

(二)商业银行存在歧视

1 行业、企业规模歧视。出于对信贷安全性的考虑,商业银行将信贷资金投向所处行业前景良好(如:铁路、交通、电力、石油、烟草等行业)、规模大的企业,而对行业不稳定和自身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惜贷”,

2 地域歧视。目前商业银行的审批决策权利机构在一级分行,而信贷的营销大部分在二级分行和基层行。处于决策层的一级分行在分配有限的信贷资源时,必然会将信贷资金向位于大城市的大型企业倾斜。相当一部分经济落后的县市。仅保留了农行、农发行和农村信用社。使得县域经济的融资渠道明显变窄。保留下来的基层分支机构没有信贷投放权,信贷投入不断萎缩。作为向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机构农村信用社贷款手续比较简便,但其资金实力有限,经营较为困难。制约了其信贷能力。同时,农村信用社以服务“三农”为经营宗旨,对企业信贷支持仍持谨慎态度。

3 信用歧视。中小企业资信能力较差,缺乏信用担保,信用识别难和信用水平低是商业银行惜贷的主要原因。另外中小企业在商业银行的信用等级偏低(大部分是A级和A级以下)。而信用等级评定是办理一切业务的前提,过低的信用等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的可能性。

4 企业自身原因。由于很多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内控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较差,生产经营乃至风险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金融部门难以掌握其真实的经营状况,很难对其资金使用实施有效监管。正是由于这些缺陷。金融部门贷款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调查企业的真实财务、经济状况,防范逆向选择的风险,贷后同样需加倍监督,以避免企业道德风险的发生,因此。金融部门对其贷款更加谨慎。

二、加强中小企业信贷措施

(一)大力优化县域经济信贷载体,增强中小企业的信贷承载能力

1 深化企业改革,激活企业的经营机制。内地县市要抓住机遇使中小企业的资本资产结构得到改善,实现规模、技术、产品的升级、经营机制得到根本调整,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从而激活企业的经营。同时通过嫁接与引进。在内地县域形成优秀的中小企业群,使信贷承载能力和吸引力得到增强。

2 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提高经营水平。企业要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采取措施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同时积极参与大企业、大集团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取得稳定的发展优势。在经营上中小企业应确立自己的特色,走小而专、小而稳、小而特的道路,确立、保持并发展自己的市场竞争优势。

3 要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一方面要规范和完善企业的财务规章制度。依照规范的程序定期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透明度,方便银行的信用判断和分析。另一方面要规范信用行为,包括企业规范改制,不逃废悬空金融债务,不恶意拖贷欠息等,真正树立起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从而优化银企合作的诚信基础。

4 商业银行要正确进行功能定位和级层分工,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经营仍是基层银行发展的重要要求,由于商业银行是实行一级法人。多级经营的体制,这就要求其分支机构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分工,级层高的省(市)、大中城市银行应重点管理大客户的信贷经营,级层低的基层银行其重心是管理小客户,以支持县域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经营中心。级层低的基层银行要具有战略眼光,在选择客户上要发展和培育那些潜在的优良中小客户。这既是银行充分发挥网点功能、增强货币政策效应的需要,也是有差别的地域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因而基层商业银行要依托县域经济实际进行功能定位,实行适合中小企业实际的信贷经营机制,消除对县城中小企业的不当信贷限制,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壮大企业,壮大银行自身。

5 政府要积极协调银企间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银行企信贷推进环境。政府应为银行和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外部环境,使商业银行和企业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并努力创造银企发展的良好信贷推进环境。政府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通过召开银企协调会、项目推荐会等多种形式为银企合作牵线搭桥。在银企之间发生矛盾时,要主动介入,缓解矛盾。减少隔阂。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政府应加强对全社会信用观念教育,不干预司法部门依法清收银行债务,加强对金融经营的法律保障,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应结合当地实际牵头成立贷款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机构。实行信贷风险的分担,加强信用信息的管理和利用,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功能,减少信贷风险,从环境上解决制约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推进基层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三、中小信贷融资如何走得更远

从国际经验看,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融资难易程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创新,包括制度创新、融资工具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等都将对企业融资产生深刻影响。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竞争机制的完善,未来几年,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环境将有可能获得较大的改善。

(一)利率市场化将有利于完善风险补偿机制,使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

当前外汇贷款利率已实现市场化,但中小企业最关心的人民币贷款利率则是由中央银行给定基准贷款利率,只允许在此基础上有一定范围浮动,如最高可上浮30%-50%。其实在当前已经很低的利率水平下,即便是50%的上

浮幅度,仍无法补偿银行面临的风险和付出的管理成本,风险、收益不对等,是影响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利率逐步放开并最终市场化之后,利率的确定将由银企双方以市场的方式协商解决,企业付出较高的价格,就可以相对容易地获得贷款。这里有一个概念需要明确,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并不是歧视性政策。银行对大客户的贷款相当于批发业务,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相当于零售业务,中小企业贷款金额小、笔数多、手续繁杂。据调查,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型企业的5倍左右。如果对大中小企业贷款实行一样的利率水平,银行就没有积极性给中小企业贷款。另外,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较高也是其贷款利率应该上浮的一个重要依据。当中小企业成长为优质客户时,其利率水平也会自动下降。

(二)担保体系的完善和进一步社会化可以充分发挥杠杆效应,提高中小企业融资速度

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担保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有效分散银行的风险,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心。但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很不完善,企业获得担保的门槛也比较高,担保机构尚未真正发挥其杠杆效应。可以考虑建立“企业―担保―再担保―银行”这样的担保模式,即建立分层次的担保体系,由市、省和国家三级机构组成,各级政府牵头。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等社会共同参股,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其中全国性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作为“最后担保人”,进行风险化解和转移。

(三)信用保险介入银企借贷行为将有利于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将企业部分信用风险转移到保险机构。提高银行贷款积极性

信用保险的作用类似于担保机构,由保险机构为企业提供信用保险,从而把需要银行承担的部分风险转移到保险机构,一旦风险降低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也就有了。因此可以尝试由政府部门、银行、保险联合行动,建立“企业―保险―银行”三位一体的信用保险体系。目前已成立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对这一模式的有益探索,相信以后这类业务会越来越多。在利率完全市场化之前。该模式将有效地为银行分散风险;即便实现了利率市场化,该模式仍有存在的必要。因为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是不愿承担很大风险的,而宁愿以较低的风险换取稳妥的收益。

上一篇:基于本土化视角的内外资零售企业现状及对策研... 下一篇:构建公司财务运行机制保证管理体系有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