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13东块剩余油分布与分类评价董省委

时间:2022-09-05 05:27:06

W13东块剩余油分布与分类评价董省委

【摘 要】W13东块自投入开发以来,进行过多次系统的构造研究,构造格局认识比较清楚。本次在深化油藏地质认识和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研究剩余油,即油藏动态监测资料定性分析、动态综合分析法定性―半定量地研究剩余油,油藏数值模拟法定量描述油藏地下剩余油分布规律,为下一步油藏调整挖潜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W13东块;剩余油;分布规律;精细油藏描述;油藏动态监测

文13东块为文东滚动背斜东翼,西南边界为文东大断层,西北以文13断层为界与文13西块相邻,东南方向以文13-117断层为界与文203块相邻。构造整体为一个被一系列北东走向断层复杂化的半背斜构造,地层倾角10°-15°。主要含油层位为沙三中4-10砂层组,且油层埋深3250-3800m,储层性质主要为低孔低渗,砂体在构造高部较发育,具有由西向东、由高部位向低部位变差的趋势。

目前由于工程原因对部分生产井进行封井,封井严重损坏了原有开发注采井网,造成控制储量与可采储量损失,油气产量减少以及原有地面系统利用率下降。并且对井网造成影响大,控制储量大大减少。对油田开发造成影响大,油气产量大大降低。对地面系统造成影响大,利用率大大降低,对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成为指导下步开发的重要环节。

1 剩余油分布动态综合分析

在深化油藏地质认识和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研究剩余油,即油藏动态监测资料定性分析、动态综合分析法定性―半定量地研究剩余油,油藏数值模拟法定量描述油藏地下剩余油分布规律。

动态综合分析法充分利用各种监测资料(吸水剖面的二次精细解释)、新钻调整井水淹层解释资料、气举采油井流量产液剖面、剩余油监测(适应高压低渗的PNN测井技术)资料、油井见效水淹历史反演,落实各井点单层的产油、含水情况,对于监测资料缺失井,通过文13东66口井189井次产出剖面资料建立了不同含水阶段产量劈分图版,考虑了开发过程动态参数对产量劈分系数的影响,更好的解决了产出剖面不连续或没有产出剖面产油量的劈分问题。克服了常规产量劈分过程中地层系数Kh是常数,忽略了随着注水开发产层及其产出比例发生变化对劈分系数的影响。如图1。

深入研究剩余油分布,取得如下认识:

① 剩余油在平面上的分布与沉积相的展布和构造的平面展布密切相关,一般在河道的边部、河道间和河口坝为剩余油富集区。

②少量主力层主要由河道和河道间微相组成,采出程度高,水淹严重,部分区域剩余油饱和度已降到残余油饱和度以下,剩余油分布零散,潜力较小。

③少数差层主要由河口坝组成,受物性影响,几乎未水驱动用,剩余油富集。

④影响剩余油分布主要因素是:层间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开发井网的注采完善程度及构造等。

2 文13东块北部剩余油分类评价

精细研究后,分析文13东块北部含水率小于80%剩余地质储量为392.9×104t,占总地质储量的66.2%,剩余油仍然比较大。而剩余油的分布主要是断层遮挡、层间干扰和注采不完善三种形式最主要,分别达41.9%、31.2%和22.7。(见表1)

2.1 断层遮挡形成的剩余油

油藏主控断层文13断层断面平缓,老井多以直井为主,断层遮挡部位剩余油控制较差。而且在断层附近,由于遮挡作用,注入水只能沿某一方向运动,往往会形成注入水驱替不到或水驱很差的水动力滞留区。此类剩余油在一、二、三类层中都富集。

剩余地质储量164.5×104t,占含水率小于80%剩余地质储量的41.9%。

2.2 层间干扰形成的剩余油

在已建立注采井网区,采用多层合注合采,由于层间非均质的作用,使油层间出现干扰,开发中主要表现为:注水井多层合注时,不同油层启动压差不同,相同注水压力下,各层的吸水指数相差较大,大部分注入水只注入了较少的油层中,使部分物性相对较差的油层只注入了少量的水,或根本未注进水,造成储量动用不好或基本未动用,形成剩余油;另外受平面非均质性的影响,在平面上注入水突进,经长期水驱后,易发展成水道,在其它方向上水驱程度弱,甚至未水驱,形成剩余油。剩余地质储量122.8×104t,占含水率小于80%剩余地质储量的31.2%。

2.3 注采不完善形成的剩余油

注采不完善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局部小断层控制造成储量控制状况差,形成剩余油;

第二种是油水井井况恶化,形成剩余油;

第三种是局部注采不完善,有的只有注水井而没有采油井,有的只有采油井而没有注水井,靠天然能量采出少部分,造成油层基本未动用,形成剩余油。这种剩余油一般分布在物性相对较好的油层中,挖潜难度不大,是下步挖潜的重点;

第四种是无法建立注采关系的小透镜砂体,形成剩余油;

剩余地质储量89.2×104t,占含水率小于80%剩余地质储量的22.7%。

3 井间滞留区的剩余油

在注采井网的非主流线上的滞留区存在一定的剩余油。

剩余地质储量16.7×104t,含水率小于80%剩余地质储量的4.2%。

【参考文献】

[1]陆诗文,史庆建,徐伟.测井资料在文东油田储层预测中的研究与应用[J].国外测井技术,2013(1).

[2]林承焰,余成林,董春梅.老油田剩余油分布―水下分流河道岔道口剩余油富集[J].石油学报,2011,32(5):829-834.

[3]陆诗文,郭宗伟,李宝艳.轻烃分析评价储层含油性技术在文中油田的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12):116-118.

[4]冯明生,袁士义,许安.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的平面网格划分[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15(4):81-83.

上一篇:浅谈粗液精制过程中添加石灰乳的作用 下一篇:动态链码校验电子皮带称的误差原因分析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