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事定理 以脉畅文

时间:2022-09-05 04:36:30

【前言】以事定理 以脉畅文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理解字句,明白观点,掌握结构,提高议论类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在诵读时理清结构。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悟作者的理性精神,对依法治国战略形成较强的认同感,对情与理的矛盾统一形成正确...

摘 要:到了高二下学期,对文言文的学习和复习不能仅仅凭借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有限的几篇考试用文言文文本来推进,须得补充合适的文本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文言语感和文化领悟,从而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笔者以为,可以重点考虑家和唐宋派、桐城派的古文,将之穿插于高二下学期的语文教学进程里。

关键词:教学设计;文言文;难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390-01

一、设计理念

柳宗元是唐宋家的代表人物,在他传世的诸多散文中,《驳复仇议》无疑是一篇有影响力的佳作,《古文观止》等许多散文选本都将其采摘入内,且评价很高。这是一篇驳论文,围绕“亲亲相仇”的重大社会问题,柳宗元清晰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对相关论点进行了驳斥,表现了其高度的理性精神和缜密的行文风格,非常值得学生一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理解字句,明白观点,掌握结构,提高议论类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在诵读时理清结构。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悟作者的理性精神,对依法治国战略形成较强的认同感,对情与理的矛盾统一形成正确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字、词、句,理清文脉。

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辩证主义理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

1、设问导入,感知情理冲突

艾里希・弗洛姆曾在一本著作《自为的人》中写道:“人通过爱和理性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理解这个世界。他的理性力量使他能够通过加入与对象的积极关系来洞察对象的表面并把握其实质,他的爱的力量使他能够冲破将他与另一个人分离开来的墙垣并理解他。”(PPT呈现)弗洛姆从合一的角度去理解情和理的关系,可在一些时候,我们却不得不面对二者出现冲突的尴尬选择。

前不久热映的大片《赵氏孤儿》正是这样一个故事。赵家的血海深仇如接力棒一般,从赵朔手中发出,经过了多次转接,最后传到了赵氏孤儿手中。赵孤在得知身边的亲人竟然是他家的仇人之后,亲手杀死了义父,茫然面对未来的人生。

看完这部电影,我们总是觉得有些缺憾,对情与理发生的冲突似乎并未得到一个让自己信服并坚定践行的答案。那么,今天我们一起读一读柳宗元的《驳复仇议》,看看能否找到满意的回答。

2、整体阅读,梳理全文结构

教师分析标题,范读全文。学生梳理文章讨论的案件及陈子昂的态度。(PPT呈现:驳复仇议,驳论文)

明确:文中提及的案件是武则天朝同州下人徐元庆为父报仇刺杀县尉赵师韫一事。陈子昂的态度有二:一是处死徐元庆,在徐氏乡里为其表彰;二是将处理结果作为国家通行的案例。(PPT呈现)

学生自主大声诵读全文,理解疑难字词。

明确:束身(自捆双手)、旌其闾(在徐氏乡里为其表彰)、无为贼虐(不许随便逞凶杀人)、刺谳(侦查审讯定罪)、非经背圣(违背圣贤经传的教导)。

学生默读全文,合作分析作者态度和全文结构。

明确:作者认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元庆父犯罪与否直接关系着赵师韫量刑是否合适。而对父无辜被诛、子报父仇的行为,柳宗元援引《周礼》《春秋公羊传》等儒家经典的理论,认为其是合乎礼法规定的。

全文结构为总――分――总的总体框架。首段驳斥子昂“旌诛并行”的观点,明确立场;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分析礼刑关系及旌诛并行的恶果,二是辩证分析元庆父当死与否同元庆复仇的合理性,三是援引法理依据;文末驳斥子昂“编为国典”的观点,再次明确立场。

3、合作探究,形成法治认同

提问:对孝子复仇事件究竟该如何看待?对儒家德治思想的坚守与对法律秩序的维护二者关系究竟该怎样调和?(PPT呈现)

学生合作探究,自由发言。教师统一各方认识。师生形成一致主张。

明确: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孝子复仇这类亲亲相仇的行为自然是被否定、被禁止的,无论是从德治上说,还是从法治上说。章士钊先生《柳文指要》中对宗元此作的缘由曾作过诠释,认为《驳复仇议》一文针对的是当时发生的富平人梁悦报父仇杀人案,“故其搜讨旧案,以天后谏臣陈子昂为的彀,期与当朝梁悦现案相避”。由此看来,这种血亲复仇杀人案在封建时代并不是孤立的个别的案件,而是较为普遍的。究其原因,《礼记・檀弓》中有这样的记载:“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儒家对亲亲相仇的行为似乎是肯定的,这也就导致了情与理的矛盾、德治与法治的不调和。

而在如今,法治和德治形成了全面的相辅相成的局面,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的五项原则之一。从我做起,重视法律的规范作用,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使二者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便能够做好法治社会中的合格一员,共建公平正义的法治社会。

4、收束全课,强化理性精神

柳宗元对亲亲相仇这类社会事件提出了与陈子昂截然不同的看法,他的价值判断建立在对事实的认定上,能够辩证分析。从《驳复仇议》一文看,文章章法严整,环环相扣。这些都体现了宗元思维缜密、长于逻辑的理性精神,值得我们推崇和学习。

五、教学反思

通过课外文言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借古人议论文来增强学生对当今社会的关注意识,这一条路似乎还很漫长,需要加以不懈探索,并不是一两节课可以完成的。希望以后的选文和借古论今会越来越贴切,和学生一起传承华夏民族的优秀文化。

上一篇:巧用“三法”提高小学作文水平 下一篇:语文教学应追求自然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