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单位识别施工合同风险障碍的方法

时间:2022-09-05 04:11:05

建设单位识别施工合同风险障碍的方法

摘要: 对施工合同风险定义、分类和识别风险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建设单位合同管理能力,有效地降低风险损失,使建设资金得以有效使用。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contract risk,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ability of construction unit,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loss, and effectively use the onstruction funds.

关键词: 施工合同;风险;识别;方法

Key words: construction contract;risk;identification;method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9-0093-02

0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设工程项目不断实施,承发包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主要通过合同来确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建筑行业自身的特性,决定其具有高风险性。为此,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建设单位作为业主,掌握资金,决定投资方向,期望物有所值,必须对施工合同风险识别做出分析,具备相应的组织协调能力,旨在提高合同管理能力,降低风险损失。

1 建筑施工合同风险的种类

合同风险是合同中不确定因素,它是工程风险,承发包人资信风险、外界环境风险的集中反映和体现,根据合同主体行为,可分为主观性施工合同风险和客观施工合同风险。其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无法回避的,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往往无法控制。

1.1 客观性施工合同风险 客观性施工合同风险多是不可控制风险,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个别项目还涉及政策风险。

自然环境包括地质地基条件、气候和水文条件等。建设单位一般应提供相应的地质资料和地基技术要求,但这些资料有时与实际出入很大,而施工单位处理时,会增加工作量,引起索赔。

经济环境,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银根紧缩等,带动建筑行业相关产物也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工程项目承包市场、材料供应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变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建设项目的正常进行。如: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 4.1.9条规定承发包人材料价格的风险宜控制在5%为界,施工机械使用费的风险可控制在10%为界,作为调整的范围,即通货膨胀成本上升的风险。

社会环境风险包括的影响和冲击、社会稳定性、劳动者的文化素质、社会风气等。如:拉萨藏民不法分子的暴乱,引起当地建筑市场不能有更多建筑企业有序地参加投标竞争活动,导致中标价格高。

政策风险主要是指国家和地方的政策调整,行业协会的相关规定的变化等等。政府对工资、税种和税率等进行调控,都会给建设单位带来一定的风险。

1.2 主观性施工合同风险 施工合同是一种专业、技术、法律性很强的双务有偿建设工程合同,在订立时应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其示范文本包括协议书、通用条款、专用条款及三个附件。主观性合同风险。合同的主观性风险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同时能通过人为因素避免或控制的合同风险。许多建设单位没有专业从事建筑管理的人员,对竞争地位、合同条款条件风险、只关注合同订立时价格和工期,而对其他条款不予以注意。在施工单位多次催促下,建设单位负责人在没有专业机构审查的情况下就签订了合同,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另外,施工单位存在通过索赔来获利的想法,由此带来合同的主观风险,给建设单位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增加成本。

2 识别施工合同风险方法

施工合同风险即干扰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每一个风险都有自身的规律、影响范围和影响量。建设单位管理人员通过认识分析评价其主客观风险,从宏观和微观上进行有效规避,降低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

2.1 时间上识别施工合同风险 风险发生必然要在合同实施的那个阶段、那个环节上发生,有明显的阶段性,与工程活动相联系,时间上分析施工合同风险有很大的预警作用。严格控制工期,各阶段工程款项支付情况。

2.2 建筑相关法律法规角度识别施工合同风险 建设单位应熟悉和掌握工程相关法律法规。因为其是保护工程承发包双方利益的法定根据,只有熟悉和掌握这些法律法规,依据法律法规办事,才能有效地依法控制工程风险。应聘请法律顾问,成立合同管理机构研究工程合同,处理合同履行期间的纠纷。

2.3 全面细致深入研究识别施工招标文件风险 招标文件的制定必须依法、科学、全面、细致,因为其是建设单位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的要约,施工单位投标依照招标文件投标和制定投标策略。做到招标须知全面、施工图审查详细、工程量复核细致、合同文本知识化、招标策略科学化,以减少合同签订后的风险。

2.4 合同计价方式上识别施工合同风险 建设单位应咨询和调研当前工程实施招标合同各种计价方式的风险大小的概率,选择最有利于业主的合同计价方式。不同的合同类型,带来不同的风险。发包人应当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综合分析、慎重决策,不能签订独立承担过多风险的合同。

2.5 合同审批程序制度上识别施工合同风险 施工合同审批签订程序上宜采用起草权、洽商权、审批权、批准权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办法,以便减少合同中的漏洞。一般做到由建设单位负责起草合同,预防施工单位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的索赔,应请本单位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专家或聘请多年从事工程技术顾问起草,隐含不利于发包人的风险责任条款,又有利于业主反索赔的条款。因而要求建设单位参与合同谈判人员,应善于在合同中限制风险和转移风险,对可以免除责任的条款应研究透彻,做到心中有数,达到风险在双方的合同中分配合理。对施工单位的风险责任条款一定要规定得具体明确。如:高校在合同签订程序上规定,起草洽商权在基建处和监察处联合列席商讨定,审查权在审计处,批准权再由法人任命专人负责。

2.6 合同中分配风险上识别施工合同风险 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客观风险,必须搞清楚由谁来承担,这是合同中的风险分配问题。风险分配是谈判施工合同的重点,通过谈判,确定风险分担的责任,使合同能体现权责利依法、公平、公正,对不可避免的风险,应有相应的策划和对策。如:建设单位进行国际招标时,合同的签订要与国际接轨,应当符合FIDIC合同条件要求。

2.7 建设工程生产要素上识别施工合同风险 建设工程生产要素因市场价格动态变动是经常遇到的风险,其占整个建设项目成本的绝大部分。在招标时,必须掌握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商务标开标评标时抽查其价格,使施工单位报价合理,减少潜在的风险。对可调价格合同,控制风险必须随时掌握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变化,及时按照合同约定或国家政策文件约定调整幅度调整合同中一些生产要素的价格,从而降低风险。

2.8 合同履行全过程动态管理上识别施工合同风险 合同在谈判、审批和签订过程中,尽可能发现和避免风险。但合同在动态的履行全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词语含糊,约定不具体、不全面、责任不明确甚至矛盾的条款。因此,施工合同要加强在履行过程中的管理,对分部分项工程工作,要严格管理,记录清楚,手续齐全,以防造成差错引起合同纠纷,给业主带来成本加大的问题。

3 结束语

建设单位必须要认识到施工合同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非常重要性,合同中存在主客观风险。合同文本分析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建设单位必须提高自身实力,识别风险,提高合同管理能力、履约能力、签约能力,进行有效地防范和规避风险,从而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周红.浅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管理[J].广西城镇建设,2007(09).

[2]邹萍.刍议建筑施工项目合同风险及其相关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06).

[3]刘士敏,袁大祥.施工合同风险分析及防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03).

上一篇:近距离煤层采空区底板破坏特征及影响分析 下一篇:一种基于竞赛的两轮自平衡小车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