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通信领域专利信息调研分析

时间:2022-09-05 04:03:28

保密通信领域专利信息调研分析

[摘要]使用德温特专利文献系统(Derwent Innovation Index),对申请的保密通信相关专利进行全面的检索,并对结果进行归类、整理、比较,结合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并运用地序分析与时序分析方法,以期勾勒出保密通信技术在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脉络,展示保密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替,并得出该领域技术领先者以及研究热点等信息。

[关键词]保密通信专利分析德温特专利文献系统[分类号]G350

1、引 言

进入20世纪以来,通信技术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股强大力量。在通信技术发展的同时,保密通信也日益成为政治、军事、商业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2007年12月,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受理了第四百万件专利申请,达到了中国知识产权道路上的知识要里程碑”。专利文献包含了90-95%的研发成果。从专利信息角度可以很好的分析出保密通信领域的发展脉络、保密通信技术科研产业化状况、保密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替、技术领先者以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等信息。

德温特专利引文系统是全球最权威的专利数据库,收录来自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1 500万条基本发明专利,覆盖3 500万条专利,每年增加150万篇专利。其高质量的数据,全面的覆盖范围赢得了全球各大型企业及各主要国家专利局的信赖。

本文所使用的检索式结合IPC分类号和DCC分类号,再加上主题词限制以检索出保密通信相关专利,并剔除与保密、加密、编码无关的专利。

检索式:

Topic=(secrecy OR cipher * OR encoding OR en-crypt * OR coding OR cryptographie OR secure OR coati―dential)AND IPC Code=(HO4K-001)AND ClassCode=(WO1 OR W02)

Timespan=All Years.Databases=EDerwent.MDerwent.  获得3 790个结果。

2、按专利注册的地域分析

专利与其他文献不同的是它具有地域性。专利只有在某一国家或者地区的专利局申请并注册之后才能依法实施。所以很多专利,尤其是需要在不同地区实施的专利,往往在各个专利局进行注册。一个地区注册专利数量的多少反映了该地区的科研实力、科技产业化程度以及市场成熟度。保密通信领域专利在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专利数量如表1所示:

近80%保密通信专利在美国专利局注册。可见美国具有强大的保密通信科研实力与科技产业化能力,在保证自身技术领先的同时,凭借着成熟且需求量巨大的市场吸引全世界的专利权人。

在中国注册的保密通信相关专利数量达到622件,居国家地区专利局保密通信专利数排名中第7位。考虑到中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快且拥有庞大的潜在市场,中国将很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提升名次。

在日本与欧洲专利局注册的专利数分列2、3位,虽不及第1位的美国专利局,却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专利局。

除去表1中详细罗列的专利局,其他专利局注册的保密通信专利数量极少,其总数不及中国专利局的注册专利数。在其他国家或地区保密通信研究并不发达,市场成熟度也不高。

3、按专利申请时间分析

按专利申请时间分析可以直观清楚地展示某一领域的发展脉络。该领域从何时开始起步,什么时候到达成熟的发展期,又在什么时候出现衰落,这些信息时序分析都可以清晰的表现出来。具体数据和分析见表2、表3、图1,从专利数以及环比指数可以看出:

保密通信技术在1976年首次有专利注册的记录。6件专利中3件为德国注册专利,其余3件分属美、英;1986年保密通信专利首次在中国注册。可见,中国保密通信技术起步约晚10年。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保密通信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较大幅度的发展;在1995年前后中国保密通信专利数开始稳定而快速的增长。

在世界范围内,2003年达到注册专利数最大值,其后开始出现滑落;在中国2005年的专利注册数量达到巅峰,共计92件,达到在中国注册专利总数的14.8%,随后出现小幅滑落。

1998年到2008年④,在中国注册的保密通信专利数达到总数的87.6%。在世界范围内,1998―2008年的保密通信专利数达到总数的71.2%。可见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保密通信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最近的10年内,特别是近5、6年间,得到迅猛发展,并且中国的发展速度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由于在中国注册的保密通信专利绝大多数为外国公司或个人经过专利战略思考后选择投放中国(下文将详细叙述),所以在中国注册专利相对于在美国、日本注册的专利会在时间与技术上出现滞后现象。相较于世界范围内2001―2003年保密通信专利数量的突飞猛进,在中国则表现出2001-2005年间相对稳定且较大幅度的增长;世界范围内于2004年出现的数量滑坡的影响在中国则于2006年表现了出来,且环比指数相近,分别为0.728和0.739。于此,我们可以大致推断中国在保密通信领域相对于美国、日本等保密通信领域科研实力雄厚的国家要滞后1-2年左右的时间。并且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市场的开发以及自身科研实力的提升,这个时间差正在慢慢的缩短。

4、按专利权人和发明人数据分析

从专利权人和发明人角度可以分析出该领域的技术领先者和一线的研究人员信息,具体数据如表4、表5所示: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

日本公司占据了表4中的一半席位,该比率大大超过了在表1中日本专利局注册的专利比率。而美国则恰恰相反,在表4中仅4家美国公司。由此可以得出两点结论:首先,美国市场对保密通信技术的需求量要大大超过日本市场的需求量,致使日本公司的专利纷纷到美国申请注册;其次,美国拥有众多的从事保密通信研发的中小规模公司,而在日本大公司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表4中,其他公司所占比例为80%。而在表5中,其他公司所占比例为63.67%。也就是说在中国保密通信专利拥有量前十位的公司掌握了将近2/5的专利总数。可见,在中国保密通信技术主要被外国大型公司掌控。

对比表4、表5,在中国表单中位居榜首的高通公司以及第4位的飞利浦公司并未出现于表4中;而IBM公司和松下公司迅速从高位跌落。不仅排名上,从数量上的变化也体现了各个公司在中国不同的专利战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①A类公司以高通公司为代表。在全部注册专利的专利权人排位20开外的高通公司在中国以33件专利数占据头名位置,占其拥有保密通信专利总数的73.3%。这类公司将中国作为保密通信专利战略重地。②B类公司以IBM公司为代

表。在表4中以133件专利傲视群雄,却在中国仅仅注册了19件保密通信专利,不及总数的15%。

中国本土的华为公司在中国注册专利的专利权人中以6件专利排名第26,离世界一流公司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从以上数据还可以看出:

保密通信领域的顶尖科研人员大多来自IBM、松下、三星等大型公司。他们的专利代表了各自公司最成熟的技术。

各个公司拥有自己的科研群组和技术领先者。他们是该公司甚至该领域最领先的研究者。如IBM公司的MATYAS与JOHNSON,高通公司的ROSE,松下公司的FURUSAWA,FUSE和IKUSHIMA。这些顶尖科研人员的专利代表了各自公司专长的技术。如松下公司专长于数据加密传输设备领域,朗讯公司专长于蜂窝通信加密技术。

表6、表7中鲜见国人身影,我们见到的更多的是美日韩的专家们。中国在保密通信领域还没有出现世界一流的专家,我们还应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更大的人力和财力。

5、按专利分类号分析

专利文献的一大优势是它具有统一的分类系统。国际专利分类号适用于全世界各个专利局,这为专利信息的标准化分类、检索提供了基础。在Derwent In-novation Index中还含有特有的德温特分类号和手工分类号,由Thomson公司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标引,准确地描述专利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为深入、全面地分析本专题的专利信息(见表8-表10)。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保密或安全通信装置,用于身份认证的装置,密钥的分配与管理是中国保密通信技术重要的三大领域。分别有51.45%、31.51%、23.31%的专利属于这三大领域。这充分说明,我国在保密通信的设备与装置领域掌握了大量的专利与技术。

在中国保密通信领域专利主要应用于计算机通信和移动通信以及无线通信网络。其中,用于蜂窝系统的专利占据全部专利的15.43%,用于无线电蜂窝电话系统的占9.65%。而在全部保密通信专利中,这两个数字仅为6.17%和3.46%。移动通信与无线通信在中国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中国的无线通信产业正引领着中国通信业的发展,无线通信也将成为今后我国通信产业的支柱。

保密通信与计算机技术息息相关。表9中49.53%的专利分类为数字计算机相关。表10中33.44%的专利与数字计算机数据加密相关。可见现代保密通信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和基础的。

6、讨论与建议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保密通信领域已经慢慢地在缩小与世界的差距。从滞后十年的起步到2000年后保密通信专利高速且稳定的增长,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在保密通信领域奋起追赶的步伐。但是仍应看到种种问题与不足:在我国注册的专利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外国公司通过专利战略选择投放到我国的,专利“领土”被外国公司抢占。由于缺乏自主的核心技术,外国公司向我国企业收取高额的专利使用费,我国企业长期受到外国公司的专利打压;相较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在保密通信领域还缺乏一流的人才和世界级的公司,先进的保密通信技术仍掌握在他人手中。

有鉴于此,我国公司应加强对IBM、摩托罗拉等技术领先的公司以及保密通信领域顶尖专家的专利跟踪;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力度,绕开外国公司的专利围堵;培养保密通信领域人才,拓宽保密通信研究范围。

上一篇:试论引文分析方法的网络化发展与应用 下一篇:网络时代叙词表的编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