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课文范例写好记叙文

时间:2022-09-05 01:48:42

借助课文范例写好记叙文

内容摘要:文本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和载体,课文也是学生写作借鉴的重要凭借和源头活水。教学生与文本对话,就是要学生因文悟道,这里的“文”即课文,“道”即方法、法则。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会学,更要使之学会,也就是要使学生会运用会创造。凭课文这个例子能举一反三,练成作文的熟练技能。

关键词:范例 记叙文 写作

我们知道,写好记叙文,要为人物设定特定的环境,要有人物的细节描写,要有清晰的情节结构。而学生引导感悟文本对记叙文写作的指导意义,就是要在以上三个方面让学生悟读课文的经验,同时邂逅自己的经验。这就意味着,一要引导学生去研究课文文理:文章怎样表达,为什么这样表达;二要把重点放在运用和创造上:如何借用课文文本资源、材料、技法,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情感。下面是笔者引导学生借鉴课文,用以上要领训练学生,提高其记叙文写作能力的实践水平。

一.化用诗中景物入文

化用诗中景物入文,就是要为记叙文的主人公选一处风景,提供活动的场所和诗意的环境。同时,可以让景物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或心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借助课文,先引导学生学会描写优美的风景,如用翻译式方法诗歌景物描写进行改写,再应用到所写的记叙文中。这个方法很实用。笔者的具体做法是:布置学生将背诵的诗歌景物描写的意境用优美的语言翻译出来,再把译出的景物描写恰当地用入自己所写的记叙文中,从而提高记叙文的品位。

下面是翻译式描写《归园田居》景物入文的片段:

走在宁静幽深的山野里,水雾弥漫,如柔丝般盘绕在山涧,鸟鸣回荡在耳,遥远的水声依稀可辨。顺水声望去,在那雾影朦胧处,一帘瀑布时隐时现,这旁边是园田居所:八九间房屋屋,十多亩稻田。屋前藤架上的葡萄在水雾的映衬下格外诱人;园田的瓜果罗列一地,白菜在肥沃的土地的滋养下格外诱人,稻米随鸟鸣的欢唱随风摇摆;歪斜的栅栏中、院子里满是丰收的果实;堂前的桃李争奇斗艳,院子后的榆树更是别有一番风味:真是人间仙境!试想,炎炎夏日在此对弈一局,真是人生一大快事,其喜洋洋者矣。(李子彦)

在这篇记叙主人公下棋的文章中,作者化用《归园田居》景物描写入文,状写主人公生活环境,为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

二.借用人物细节入文

细节描写是记叙文写作的重点,搞好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情等细节描写,刻写的主人公形象才会栩栩如生,铭刻于读者心中。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刻画人物细节呢?在训练中同样可以让学生以课文为凭借,使自己的记叙文既有传神的细节描写,有颇有创意和亮点。笔者的具体做法:先布置学生改写、仿写课文的相关细节描写片段,再根据需要,巧妙移植到自己的记叙文中,成为自己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下面的一篇是改写《采薇》想象细节创写的记叙文:

风雪夜归人

1104班 熊泽丰

我走在归家的路上,两旁是挂满银霜的柳树林。道路上满布着冰雪,风也裹着厚重的雪花朝我冲来,撞击着我的甲胄,如同被巨石击中,很痛,很痛。

我依旧跌跌撞撞的走着。一年的辛苦劳累,几十天的奔波以及数天粒米未进,我的身心都已处于崩溃的边缘。再走几步就要到家了。我在心里默念着。眼前有了房屋的影像,模模糊糊的,似乎是一个小镇,旁边高大的木牌上是我熟悉的文字,我的家乡啊!

还记得我出征的时候,也正是从这条路出发。道路上的泥土散发着清香,抬眼望去,满是薇菜的新芽,翠绿的,斑斑点点的,为原本平淡无奇的小路添了些生机。杨柳分列道路两旁,枝叶嫩绿,随风而摆,如同的裙。母亲含着泪看着我出征,与我道别。亲人们祝我战功显赫,平安归来。

在战场上,我的剑上沾满了鲜血,征衣上的血迹有敌人的,也有我自己的。敌人太猖獗,我们需要接连不断的作战,保家卫国。在最后一次战斗中,将军们站在高大的马车上,兵士们倚靠着战车向前冲锋,直到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战斗从白天持续到黑夜,我的剑断了就从敌人的尸体上拾起一柄;没有剑了就用拳头打,用牙齿咬。我们身上沾满了鲜血,从尸体堆里爬了出来,就像野兽一般。

胜利了就可以回家了。可直到十一月,国王依旧没有下达撤军的命令。将领换了一拨又一拨,身旁的战友一个又一个倒下,战士们明白国家不保家难圆的道理,没有一个是孬种逃兵。

薇菜已经变老发杈,由嫩绿转向枯黄。我对家乡的思念一天深似一天,每天都在煎熬中度过……

远处仿佛有人跑了过来,她的手很温暖,令雪夜归来的我备感温暖。

大雪下了,有一户人家的灯火彻夜未灭:里面是一位快乐的母亲和一个幸福的儿子。

这篇文章借用了《诗经·采薇》的细节资源。写心理、写战场,作者读懂了文本,形成了与文本的对话气场,并进行了再创造,叙写生动传神,可谓文质兼美。

三.套用课文结构入文

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往往会为文章结构犯愁,这时就可以从模仿入手,套用课文的结构,学会围绕中心人物、表达主旨布局谋篇,写活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如借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思路:登台神采飞扬——开口出语不凡——演讲三例见博学多才、忧国忧民——归结任务特点,让学生以“记____老师的一次讲课”为题练笔,写身边的老师,学生就会有章可循,有话可说。

学习《包身工》的双线结构:一条线写包身工制度的发展,一条线写包身工辛苦的一天,双线发展,相互生发,丰富文章内涵。借此结构,某学生写出了《你就是一道风景》的文章,其结构是:一条线写窗外的银杏树在春夏秋冬的变化,一条线写爸爸在我眼里经历从年轻到年壮的变化,双线发展相得益彰,将作为“一道风景”的父亲形象写活了。

下面就是学生借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思路,所写的写《记___老师的讲课》一文:

记语文老师的讲课

1111班 易荃

语文老师是一位女老师,大约三十几岁左右,颇为年轻,也算得上是大方美丽,见到学生总是谈笑风生。

语文老师不高,小小的身躯浓缩着知识与博采,脑海里装满了浓郁的墨香。老师写字很快,有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老师很风趣,带着点俏皮,像小孩子一样,有一种小小的、不服输的力量挺拔着,给人一种倔强的感觉。她瞳眸里闪着耀眼的光芒,在我看来那是燃烧的火焰,对笔墨纸砚的激情与热爱。

老师很勤劳,总是来很早,在黑板上潇潇洒洒地写下几个字,把头发往后一甩,清逸洒脱,总有一种个性在里面。老师打开课本,打开电脑,一切就绪之后,缓慢而优雅的开始讲起了《荷塘月色》。

老师不常笑,却有笑意藏在眼底,读到某些写得很美很好的段落时,便会露出笑容和陶醉的神情,那种很开心的感觉,仿佛陷入了文章之中一般,又有一种洋洋得意之感,好的语句,总要读上好几遍才肯罢休。

老师语速偏慢,总有一种不着急不慌张的心态,行云流水一般的,柔缓的,很淡定,稳重,仿佛每一个字都有一种生命力。她说话简明扼要,干净利落,大收大落,从不拖泥带水。她的文字如同最简单的缝补,没有华丽的雕琢,但每个微小细节,都饱含深意,没一个转折点都不着痕迹。

对老师的敬佩感,便在这样一点一滴的举手投足间渐渐的堆积了起来。

老师似乎热衷于《荷塘月色》,觉得每一段都很美,每句话都好,每个字都用的恰到好处,读一两遍赏析一两遍品一两遍,再回味一两遍,总觉得好,总觉得妙,眼里流露出对文字的激情与爱,她的眼里似乎有激情的火花,也许是文坛的星光,有一种可以压倒我们的力量。

老师讲话,不温柔也不严肃,悠悠的,如同一杯浓茶,令人回味无穷。听着总觉得舒服,总觉得有一种自己的个性在里面,怎么听也听不厌、听不烦,甚至有一种生命的感觉在里面,如同潮水一般,涌了出来,能让人从这语言里获得力量、获得新生。

语文老师带领我们走的每一步路,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是知识的力量。

这篇《记语文老师的讲课》,借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思路,先写语文老师的外貌神采,再写老师的讲课特点,再以讲《荷塘月色》为典型事例,写出老师的优雅、稳重和激情,突出了了具有语文老师的个性,表达了内心深处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文本是语文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写作重要凭借,让写作教学立足于文本,用文本为学生搭建写作的平台,使课文成为学生写作借鉴的源头活水,用文本引领学生爱写作、会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使之登上写作高山的有效途径。

张艳,教师,现居湖北宜昌。

上一篇:英语素质教育点滴谈 下一篇: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普惠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