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政策研究

时间:2022-09-05 12:22:53

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政策研究

[摘 要]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紧缺人才,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来加强。以我国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现状为切入点,并对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政策进行研究,建议如下:政府的各项支持政策要落到实处、要细化,具有可操作性;平衡双方利益是促进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政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9-0018-02

一、前言

在高职教育中,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模式,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为: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规模小、层次浅。其原因除了职业院校和企业自身因素之外,主要是缺乏校企合作政策支持体系,影响了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深入开展。

二、我国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现状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主要有三种类型:校内生产性、校外生产性与区域共享性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由于学校土地资源等方面限制,每个学校内部又有多个不同类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利用的土地比较分散,其基地规模较小,每个基地的投资少则几十万元,多则几百万元,很少有千万元以上规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规模较小,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土地资源有限,二是学校追求生产性实训基地数量。学校为了在校内达到某种平衡,会在有限的资源内,同时和多个企业联合共建多个不同类型的实训基地,以便每个专业、每个系部都有至少一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因此学校没能力进行规模较大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其规模较小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只能满足职业院校师生的产品开发及创新方面的实训要求,很难满足学生的工学交替与顶岗实训要求。而且,生产性实训基地受市场行情、利益分配等影响,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可能会造成合作中断或不稳定,主要是缺乏法律制约和政府的政策扶持。校外基地的建设由校企双方签订协议,共同完成人才的培育计划,此基地规模很大,设备种类全,能满足职业院校学生的各类实训要求。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靠校企双方的领导、教师关系及校友之间的关系维持。随着单位领导或牵线教师岗位的变动,这种合作可能随时终止,因而,校外实训基地的主控权在企业。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只有在确保学生的实习、实训不会影响企业产品产量、质量的前提下,才能兼顾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实训要求。由于既没有政策上的制约,又没有税赋减免的优惠政策,因而这种合作由企业领导单方面的意念而定,有随时中止的可能。区域共享实训基地由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参与,建立各职业院校同类专业共享的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该实训基地,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克服了校内实训基地仪器设备利用率低、台套数不足的根本性问题。该基地的建设资金主要靠政府投入。区域共享实训基地在个别地方才刚刚开始发展,数量极少,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职业院校的教学要求,急需政府的政策扶持。

三、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寻求的政策支持

自20世纪80年代国家提出高等教育应开展校企合作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许多支持和鼓励校企合作的政策。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为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提供了政策支持,促进了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发展,但我们看到校企合作政策的实施过程还存在诸多问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不高,原因是政府对校企合作的扶持政策力度还远不够,主要体现在政策不够具体且没有落到实处、责任不够明晰与利益没有落实三个方面。

(一)政策要落到实处、具有可操作性

我国应尽快修订《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企业责任而不是单方面要求职业院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尽快出台其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制度等,通过立法手段来规范职业院校、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目前,一般的省属高职院校在发展中遇到土地资源瓶颈。以我校为例,在发展过程中,扩大校园、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向市政府申请征收土地,而在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愈发缺乏,因而在市区内很难征收到土地。市属高校由于直接受市政府领导,与市政府的关系比省属院校直接,各种资源的分配权利能优先得到满足,情况比省属院校稍好一点。省属院校即便能得到土地,也在偏远地区,所以一般企业不愿意到还未全部开发的地区建厂与实训基地。建立高校工业园区,是各级地方政府为支持职业院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扶持措施之一。由地方政府在教育区附近划出专门土地,由各院校招商引资,吸引企业落户高职园区,建立产学研生产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在工业园区设立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颁发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保证相应行业、企业切实实行劳动准入制度。

(二)落实责任问题

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政府各项政策都要求高职院校走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各种要求都针对职业院校。如在示范建设过程中,对示范院校校外实训基地数量、兼职教师数量、兼职教师课时比例与每年教师企业实践时间都有明确要求。而对企业要求较少,不要求企业高级工程师、高层管理人员到职业院校授课次数、讲座次数,这使企业没有参与校企合作的紧迫感和积极性。校企合作的推进不靠政策、法律来规范,而靠职业院校单方面去推动,企业冷、学校热。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仅靠学校领导、教师及校友间的人脉关系维持。由于缺少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校企合作很难向深层次发展。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专家,要求其每年给大学生作专题讲座次数、每年给大学生授课次数,讲授前沿技术、工艺与产品知识,能极大增加大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缓解职业院校兼职教师数量不足的压力,加强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的联动,为职业院校锤炼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提供可操作平台,同时也能促进企业高层人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

(三)落实利益的问题

企业最终目标是盈利,追求利润最大化,撇开企业的经济利益去讨论校企合作不现实。尽管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会根据自身需要与高职院校进行一定范围的合作,诸如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等,但这些合作是有选择性、暂时性与阶段性的。政府通过经济杠杆等手段,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扶持,让它们能通过校企合作获取相应利益。另外,学生到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去实习,企业必须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授课,提高这些人员的工作强度,增加企业的费用,加上学生操作不熟练,影响了质量与产量,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因此,政府对企业给予一些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是必须的。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内容,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经济腾飞的加速器,政府必须建立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体系,把职业教育纳入当地发展规划,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组成部分,以保障校企合作的有效实施和开展。

四、结束语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结合我国实际,目前应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

(1)政府支持的各项政策要落到实处、要细化,具有可操作性。

(2)加大立法力度,责任要落实到相关企业,完善校企合作运行的机制,做到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彻底改变目前存在的校企合作低层次现状。

(3)解决好企业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中的经济利益,是促进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田平.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政策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3):5-8.

[2] 廖克玲,林润惠.本土化视野下:探索有利于高职校企合作的政策诉求[J].经济研究导刊,2011(15):290-291.

[3] 马顺彬. 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问题探讨[J]. 纺织教育,2011(6):454-456.

上一篇:联想类比在近世代数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