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城域网的切换算法研究

时间:2022-09-05 11:51:33

基于无线城域网的切换算法研究

摘 要 IEEE802.16e提供了一种宏分集的软切换机制。文章分析了Z切换算法的缺点并结合协议本身规定的切换流程,提出了一种简单可行的D-MDHO切换算法,该算法对Z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不同业务的自适应宏分集算法,该算法减低了时延,保证了业务质量,提高了切换的成功率。

关键词 IEEE802.16e;切换;时延;业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TN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2-0057-02

IEEE802.16e标准简单的定义了宏分集切换(MDHO),包括切换的过程,基站的更新,但是不涉及具体的切换算法。文献给出了不同的算法,比较经典的是Z算法,但是该算法切换次数较多,本文将对Z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wimax中4中不同业务的,自适应的调节参数的宏分集算法,简称D-MDHO。

1 Z算法

宏分集指移动台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站保持联系,从而增强接收信号质量。宏分集的目的是为了对抗衰落,增加接收信号强度。

Z算法切换思想是对备选基站进行迭代分类,然后在分类中根据性能参数匹配算法进行筛选。过程如下:初始状态时,在移动台周围的基站中选出信号强度最强的基站即为锚基站,记为BestBS。当其他的基站信号强度满足式(1)时,选为Diversityset。下一时刻,将基站分为两类(上一时刻不是Diversityset的分为一类(第1类),上一时刻是Diversityset的分为一类(第2类))。对于第1类基站,当满足式(1)时加入到Diversityset,对于第2类基站,当满足式(2)时,从Diversityset中去掉。

BestBS-TestedBS

BestBS-TestedBS>Delete_Threshold (2)

对式(1)和式(2)进行分析,属于I类的Id范围为:

Id∈(BestBS-Add_Threshold,BestBS)

不属于I类而属于第二类的的范围为:

Ind1∈(0,BestBS-Add_Threshold]

同时属于第二类的范围为:

Ind2∈(0,BestBS-Delete_Threshold)

若==

所以当Delete-Threshold< Add-Threshold时,Id与Ind1的交集范围

将处于“乒乓”范围,不知道归属与哪个分集。

当Delete_Threshold=Add_Threshold时,Id与Ind将没有交集。

当Delete_Threshold>Add_Threshold时,没有分集可以归属。在实际过程中一般讨论Delete_Threshold< Add_Threshold时的情况。

2 D-MDHO算法

IEEE802.16标准中有一种颇为重要的特点就是业务QoS的区分方式,按照UGS,RTPT,NRTPS,BE四种区分,各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IEEE802.16业务流QoS类型表

业务流 带流变化 最小宽带 最大宽带 优先级别 典型应用

UGS(实时) 不可变 BUmin BUmax=BUmin 高 VOIP

RTPS(实时) 可变 BRmin BRmax 高 MPEG

NRTPS(非实时) 可变 BNRmin BNRmax 低 FTP

BE(非实时) 可变 Bbmin Bbmax 低 Email

IEEE802.16对这四种业务定义了不同的优先级,UGS享有最高的等级服务,RTPS次之,BE最后。

为了对不同的业务,自适应的选择分集,在Z算法的基础上加入滞后因子。恰当的加入滞后因子后,扩大分集范围,可以相对的减少切换次数,根据服务质量。与Z算法一样,当满足公式(3)和公式(4)时,分别对应公式(1)和公式(2)进行操作。

BestBS-TestedBS

BestBS-TestedBS>Delete_threshold+y (4)

为了自适应的保证不同业务的QoS,并且减少切换次数减少时延,定义一个自适应因子t的函数f(t),式(3)与式(4)分别变为式(5)和式(6):

p=f(t)*(Add_Threshold-Delete_Threshold)

q=(1-f(t))*(Add_Threshold-Delete_Threshold)

f(t)∈[0,1] f(t)∈[0,1]

BestBS-TestedBS

BestBS-TestedBS>Delete_threshold+q (6)

如果p越大,乒乓效应的范围越小;如果p越小,乒乓效应的范围越大。

图1 网络拓扑图

3 仿真

用图1所示的基站分布进行仿真,16个基站均匀分布在整个区域内,相邻基站之间距离为2 km。移动台服从随机行走模型(randomwalkmobilitymodel),速度为v,方向在范围内任选。为了保证在整个仿真时间内,保证参考路径一致,给出固定的路径。

本文采用Okumura-Hata路径损耗传输模型,表示如下:

Lh=69.55-13.82*loght-(1.1*logf-0.7)*hr

+(1.56*logf-0.8)+26.16f+(44.9-6.55loght)*logd

采用表2中参数对整个切换过程进行仿真。

表2 仿真参数表

对于UGS业务,配置如图2所示。

图2 业务配置图

配置好以后,与Z算法比较。

1)切换次数。

图3 切换次数比较图

对于实时UGS业务,在固定参数的情况下,与Z算法比较,给出一定的滞后因子后,明显的减低了切换次数。

2)时延。

对于实时UGS业务,在固定参数的情况下,与Z算法比较,给出一定的滞后因子后,时延也明显减低。

图4 时延比较图

3)不同业务在不同滞后因子后的切换次数比较。

在同一网络中,分别使用不同的业务进行模拟,给出一定的滞后因子后,四种不同业务在不同切换因子的切换次数比较图如图5。

图5 不同业务在不同滞后因子切换次数比较图

通过图可以看出随着滞后因子的增长,平均切换次数随后降低,并且UGS减少的相对比例较大。

4 小结

本文主要提出了D-MDHO算法,该算法对Z算法进行了改进,针对业务引入一个F(t)的滞后因子,通过模拟实验比较,发现切换次数与时延方面都有所减低,提高了业务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肖丽媛,杨家玮,姚俊良.WiMAX系统宏分集切换算法[J].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2]李雅博.WiMAX移动切换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3]邝月娟,孟清,杨贯中,罗卓君.基于IEEE802.16e MAC层的硬切换算法[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2(2).

[4]张斌,靳浩,李国强,张巍巍.WiMAX网络快速切换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08(9).

[5]BECVARZ, ZELENKAJ.Implement of Handover delay timer into WiMAX[C].Lisbon:6th Conference Telecommunication,2007.

[6]朱诗威,张华熊,贾会玲.IEEE 802.16e系统中的软切换策略[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6).

作者简介

韩在伟(1978-),男,吉林临江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软件工程专业。

上一篇:单片机C语言的编程探析 下一篇:光传输网络自愈保护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