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影响要素的法制教育分析

时间:2022-09-05 09:23:40

基于影响要素的法制教育分析

摘要:教育系统功能的发挥依赖于要素对于系统所具有的积极效能。文章实证分析了高校法制教育六要素有效性的现状,从教育关系内部揭示了法制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为完善高校法制教育提供了对策依据。

关键词:影响要素;高校法制教育;有效性;教育要素;实证分析

高校法制教育有效性是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在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坚定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和形成良好的法律行为习惯方面所表现的积极属性。质量与效益问题是教育的永恒话题。没有质量和效益的教育是没有存在价值的。在根本意义上看,教育有效性是衡量高校法制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志,是高校法制教育活力的体现。

1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报告指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1]法制教育不仅是教育过程的完成,更是对结果的追寻,有效性无疑是法制教育的原点和归宿。但是,长期以来对法制教育效能研究以分散、局部的理论成果居多,少有以教育要素为视角的实证分析。系统功能的发挥依赖于要素对于系统所具有的积极效能。要素有效性在系统功能及活动有效性实现过程中所扮演的这种角色,决定了从要素出发进行系统或活动有效性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高校法制教育有效性也是一个应该由要素维度、经验数据来分析的问题。厘清教育要素需要对教育内部结构进行考察。法制教育要素就是构成法制教育系统的必须具有的因素和元素,其确立需要在法制教育的整体框架下展开,必须处于相同的法制教育层面,是法制教育必不可少而又不能再分的。在各种学说中,“六要素”(即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全面囊括了教育各相关方面,是法制教育系统的基本要素。

2研究的设计

2.1调查的内容

基于教育要素与教育有效性的逻辑关联,设计《高校法制教育要素有效性问卷》,问卷中的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学校和专业。问卷正文分为六个维度,分别为各要素现状以及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2.2调查的对象

研究选取了国内11所高校,涵盖部属和地方高校,具有均衡性。调查对象是高校法制课的教师。

2.3调查的方法

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各校均发放问卷20份,总计220份,有效回收216份,占总发放卷数的98.2%,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

3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3.1高校法制教育目标的实证分析

根据“对当前法制教育的目标实现情况作出评价”调查,认为完全实现法制教育目标的仅有38人,占17.6%;部分实现的有157人,占72.7%;未实现的有21人,占9.7%。认为法制教育目标完全实现的不足两成,八成多认为部分实现或没有实现,可知大学生综合法律素质的教育目标实现度偏低,法制教育仍然以知识教育为主,强调守法习惯的养成,具有片面性和单向性。根据对“高校法制教育目标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调查,有97人认为是目标不具体、不明确、空泛化造成的,占44.9%;有66人认为是目标缺乏可行性和实践性造成的,占30.6%;有50人认为是目标太过于整体性,缺乏差异性造成的,占23.1%;有3人选择其他原因,占1.4%。造成教育目标有效性不强的有多种原因,主要是目标过于抽象化、可实践性不强和缺乏差异性。

3.2高校法制教育者的实证分析

根据“法制教育的效果”调查,有98人认为自己的教学效果好,占45.6%;有117人认为教学效果并不好,占54.4%。超过五成的教育者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并不认可,反映出高校法制教育有效性不足。法制教育有效性不强原因具有复杂性。在专业素养方面,根据对教师专业的调查显示,仅有54人为法学专业,占25%;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历史等专业占75%,专业不对口情况严重。在“您是否提升、更新法学理论知识”调查中,仅仅有95名经常提升、更新法学理论知识,占44%;大部分人偶尔更新或根本就不更新,专业知识老化。在法律信仰方面,据“对自己的法律信仰做出评价”调查,有83人法律信仰坚定,占38.2%,不到四成,其余大部分处于不确定或有一点的状态,反映教师缺乏法律信仰。在“部分教师教学缺乏有效性的最主要原因”调查中,有121人认为是教学方法僵化、单一不能激起学生兴趣,占55.9%;有92人认为是专业理论功底欠缺,对法律知识把握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占42.6%;也有人选择了其他原因,占1.5%。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教育者在专业素质方面存在非专业化、知识老化、法律信仰缺乏、教育方法单一的问题;少部分人将问题归因于学生兴趣问题,从外部找原因,这不符合唯物主义的内因对事物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观点,需要扭转这种观念。

3.3高校法制教育内容的实证分析

根据“以下内容是否在课堂上讲授”的调查,讲公共生活中的法律有159人,占73.6%;讲国家安全法律的有114人,占52.8%;讲法理学的有105人,占48.6%;讲法治精神的有118人,占54.6%;讲宪法的有119人,占55.1%;讲刑法的有124人,占57.4%;讲民法的有118人,占54.6%;讲经济法的有83人,占38.4%;讲行政法的有98人,占45.4%;讲劳动法的有124人,占57.4%;讲婚姻法的有127人,占58.8%;讲诉讼法的有86人,占39.8%;讲国际法的有16人,占10.2%。教师根据个人偏好对教学内容取舍非常明显,没有一项均被作为讲授对象,国际法部分被普遍放弃,只有极少数老师能结合学生专业开展法制教育,内容安排有差异性、不规范性和随意性。在原因方面,据“当前法制教育内容与课时安排的关系”调查,有172人认为知识点容量多而课时量少,占79.6%;有44人认为课时数合适,占20.4%。接近八成的人认为法制教育的知识量庞大与有限的课时资源存在矛盾。在与教师的访谈中,不少教师感慨课时很少,感叹“实在没法教了”。

3.4受教育者的实证分析

据“对当代大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如何”调查,有25人认为很清楚,占11.6%;有181人认为基本清楚,占83.8%;有10人认为不清楚,占4.4%。这表明,非常熟悉学生认知规律的只有一成,比例很小,绝大多数教育者处于中间状态,为大体掌握,也有极少数人的教学就没有遵循过学生的认知规律,显示出对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法律素质现状把握不够。在原因方面,据“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频次”调查,有25人每年调查一次,占11.6%;有152人很少调查,占70.3%;有39人没有调查过,占18.1%。仅有一成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法律素质现状,而多数是不清楚的。据“课堂人数规模”调查,有22人为小班,不满60人,占16.2%;有41人为中班,60人以上不满90人,占19.0%;有140人为大班,90人以上,占64.8%。可知,高校法制教育主要采用大班制教学,学生人数规模过大,教育者应接不暇,教学针对性较弱。

3.5教育方法的实证分析

据“教育方法具有哪些特征”调查,在“方法是否科学”方面,有102人认为教法科学,占47.2%;有114人认为不科学,占52.8%。在“方法是否独特”方面,有68人认为独特,占31.5%;有148人认为不独特,占68.5%。在“方法是否新颖”方面,有102人认为新颖,占47.2%;有114人认为不新颖,占52.8%。在“方法是否多样”方面,有149人认为多样,占69.0%;有67人认为不多样,占31%。在“方法是否先进”方面,有25人认为先进,占11.6%;有191人认为不先进,占88.4%。近七成的教师具有教学方法多样化的优点,但是存在方法的科学性、独特性、新颖性、先进性低的问题。教育方法缺乏有效性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在“最常采用的教育方式”问题调查中,有105人选择灌输式教育,占48.6%;有73人选择启发式教育,占33.8%;有38人选择灌输与启发结合,占17.6%。可知,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接近五成,此种教学模式是有局限的。在“能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开展教育”问题调查中,有25人认为教育很有针对性,占11.6%;有159人认为教育有一定针对性,占73.6%;有32人认为没有针对性,占14.8%。少部分能有针对性开展教育,但是大多数针对性不强。

3.6高校法制教育环境的实证分析

根据“当前法制教育环境对教育效果的总体影响”调查,有80人认为有消极影响,占37.0%;有58人认为无影响,占26.9%;有78人认为有积极影响,占36.1%。可知,超过六成的人认为当前教育环境是负效或无效的,仅仅有三成多的人认为是有效的,教育环境有效性不强。在原因方面,据“哪项环境因素对法制教育更具有影响力”调查,有105人选择社会环境,占48.6%;有69人选择学校环境,占32.0%;有29人选择家庭环境,占13.4%;有13人选择自然环境,占6.0%。接近五成教师认为社会环境是最主要原因,其次是学校和家庭环境,自然环境的影响非常有限。

4结论

根据调查情况,得出如下结论:1)综合法律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程度偏低,主要原因是目标过于抽象、实践性不强和缺乏差异性。2)高校法制教育者有效性不强,主要因为教师具有法学专业背景比例偏低、专业知识更新不够。3)高校法制教育内容低效,主要是因为法制教育课时资源有限,造成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选择性较高,具有不规范性和随意性。4)对受教育者的把握不够,主要是因为教师对调视不够和教学班级人数规模过大所致。5)教育方法具有一定程度的多样化,但是存在科学性、先进性、新颖性和独特性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当前只要采用的教学方法依然为灌输式教育方式而教育的针对性不足。6)高校法制教育环境效能复杂,存在负效、低效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社会法制环境不足造成的。本研究力求全面考察法制教育要素有效性的现状及形成原因,以期引起广大教育者对高校法制教育有效性现状的重视,为提升有效性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任先国 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上一篇:现代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下一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