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的概述

时间:2022-09-05 08:19:35

耳聋是一个症状,是听觉系统病变表现出的功能改变,从外耳到大脑皮层的听觉通路上任何部位及附近的病变都可以导致耳聋,病变多种多样,表现不一,因此耳聋是耳鼻喉科范围内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分析耳聋的特点及伴随症状,判断耳聋的病因及病变部位,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当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或(和)感音部分或(和)听神经或(和)其各级中枢发生病变,听功能出现障碍时,即发生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习惯称为耳聋(deafness)。

流行病学

据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估计,全球有1.2亿听力残疾人,其中发达国家约有80万人,2001年增加至2.5亿人。全球轻度听力损失以上者近6亿人。据我国2006年进行的全国第2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当时的听力残疾人约为2 004万人,言语残疾127万人,共占各类残疾人总数的27%。耳聋的问题在老年人尤为突出,2005年人口普查,我国>60岁的老年人口为14 405万人,>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被认为是人口老龄化的直接的、重要的标志。

据卫生部门统计,在>60岁老年人口中,有听力障碍的>1 000万人。另一份材料报道我国>60岁人口中深受听力障碍和耳疾所困扰的占30%。美国>65岁人口中,>80%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

老年慢性病主要有3种:关节炎、高血压病和听力障碍。听力障碍虽不是影响寿命的重大疾病,但听力障碍引起的交流障碍,严重地影响老人的社会和心理状态。对于老年人,听力障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耳聋的分级

人类可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20 000 Hz,一般言语的频率范围以500~3 000 Hz为主,其中500~2 000 Hz最为重要。临床上以500~2 000 Hz的平均听阈为准进行分级。

轻微听力损失纯音听阈为16~25 dB HL。

轻度听力损失在一般的距离内听不清小声讲话,上述平均听阈为26~40 dB HL。

中度听力损失听一般的谈话感到困难,平均听阈为41~55 dB HL。

中重度听力损失听大声亦感困难,平均听阈为56~70 dB HL。

重度听力损失仅能听到耳边的大声喊叫,平均听阈为71~90 dB HL。

极度听力损失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连耳边的大声呼喊亦不能听清,平均听阈>90 dB HL。

听力残疾的定义:成人较好耳0.5、1、2和4 kHz频率永久性非助听器听阈级的均值≥41 dB HL;儿童(<15岁)较好耳0.5、1、2和4 kHz频率永久性非助听器听阈级的均值≥31 dB HL。

注:评估时同时注意两耳的听力损失程度,两耳听力损失程度不同时,以听力较好的一耳为准。

耳聋的分类

按耳聋出现的时间可分为先天性聋和后天性聋两大类。

按病变的性质可分为器质性聋和功能性聋。在器质性聋中,按病变的发生部位又可分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3类。在感音神经性聋中,由耳蜗病变引起的聋称感音性聋,或耳蜗性聋,病变位于听神经者称神经性聋或周围神经性聋,由各级听力中枢的病变引起的聋称中枢性聋或中枢神经性聋。也有不少学者将听神经和(或)其中枢通路病变所致耳聋统称为蜗后性聋,而将听觉皮层中枢的病变引起的耳聋方称为中枢性聋。有人认为,内耳中的内、外淋巴液和基底膜均属传音结构,故将该处病变引起的聋称为耳蜗传导性聋。功能性聋又称精神性聋,包括癔病性聋。此外,尚有诈聋,又称夸大性聋或伪聋。

听力检查法

听力检查方法很多,可分为主观测听法和客观测听法两大类。

主观测听法又叫行为测听,它主要依靠受试者对刺激声信号进行主观判断,并作出行为反应,因此可受到受试者主观意识及行为配合的影响,故在某些情况下(如弱智、婴幼儿、精神障碍、伪聋等),其结果可能不能完全反映受试者的实际听功能水平。主观测听法包括语音检查法、音叉试验、纯音听阈检查法、阈上功能检查法、自动描记测听法、言语测听等。

客观测听法无需受试者的行为配合,不受其主观意识的影响,故结果客观、可靠,但也可受到测试方法及技术条件的影响。临床上常用的客观测听法有声导抗测量法、耳蜗电图测试、听脑干反应测试、耳声发射测试以及多频稳态测听等,必要时尚可做负慢反应及频率跟随反应,中潜伏期反应及40 Hz听相关电位,听性慢反应及听性迟反应等测试。

耳聋的防治

传导性聋的防治早期积极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是防治传导性聋的重要措施。传音结构修建术(鼓室成形术)对提高传导性聋的听力有一定效果,如能早期施行鼓室探查和鼓室成形术,可保存和恢复听力。对传导性聋较重者,可配戴助听器,以提高听力。

感音神经性聋的防治感音神经性聋的疗效目前尚不理想,因此,关键在预防,发病后及早治疗。

积极防治因急性传染病所引起的耳聋,做好传染病的预防、隔离和治疗工作,增强机体(尤其是儿童)的抵抗力。

对耳毒性药物的使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如有中毒现象应立即停药,并用维生素和扩张血管的药物。

根据不同的原因和病理变化的不同阶段可采取不同药物综合治疗,如加强神经营养和改善耳蜗微循环的药物、各种血管扩张剂、促进代谢的生物制品等。

人工耳蜗植入术或脑干植入术有望将一部分极重度耳聋者带入有声世界。

结语 耳聋的预防和治疗是耳鼻喉科医生,特别是耳科医生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随着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电生理学、听力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方法使越来越多的耳聋患者部分或者完全恢复听力。

上一篇:家庭医生式服务助力社区卫生发展 下一篇:代谢综合征:定义的冲突与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