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诞生

时间:2022-09-05 06:02:49

著名的《圣经》中写道:“你是彼得,我要在这块石头上建造我的教堂。”这句话本意是支持教皇至上的权威,但也同样适用于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这座恢弘建筑本身。作为世界第一大教堂,作为上帝在人间的唯一代表、罗马教皇的居所,圣彼得大教堂的建设是一项浩大而漫长的工程。一幢建筑竟然耗时160年,历经22任教皇的统治,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恐怕也是罕见的。那么,这个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如何诞生的呢?

尤利二世的雄心

其实,最早的圣彼得大教堂并不是我们眼前这座。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并在圣彼得的墓地上修建了最初的圣彼得教堂,史称老圣彼得大教堂。这是一座宏伟的教堂,整幢建筑均用镀金马赛克装饰,前方有一个宽敞的庭院。由于教堂中举行过许多重要人物的葬礼,因而得以保存大量珍贵的文物,其中包括从圣彼得到15世纪以前许多教皇的墓葬。然而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雨和战火,圣殿年久失修,门前的庭院杂草丛生,最后成为人们放牧牛羊的场所。当教廷大裂隙结束、教皇重返罗马时,人们显然需要采取措施以拯救圣所。

文艺复兴时期,比起宣扬上帝在人间的权威,教皇们往往更加关心自己的世俗权力和利益。教皇尤利二世也不例外,他长年累月带领军队在外征战,并宣称:“我是战士,不是学者。”1506年,他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决定拆毁古老的圣殿,在原址上建造一个崭新的教堂,荣耀罗马。不过,他所要建造的圣彼得大教堂可不是一个向上帝奉献的祭坛,而是他个人功业的纪念碑。他甚至打算把自己的坟墓安放在教堂里,“我要用不朽的教堂来覆盖我的坟墓。”于是乎全欧洲的人力、物力、财力都集中到了罗马,漫长的建造工程由此拉开序幕。

米开朗基罗的骄傲

尤利二世建造圣彼得大教堂的计划成为当时建筑师们竞争的主题。最后布拉曼特的设计被选中,并于1506年举行了奠基典礼,教皇本人亲自铺下了奠基石。然而没人能熬得过时间,在这之后160年中,建筑师从布拉曼特开始几度更替。布拉曼特之后,拉斐尔来了,桑加罗来了,教堂修修停停,建筑图纸几易其稿,直到圣彼得大教堂迎来它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师――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被认为是现今屹立的大教堂绝大部分建筑的主要设计者,也是促成建筑工程完工的主要贡献者。米开朗基罗临危受命,但并非出自情愿。本来,他以年事已高为由拒绝了这项工作,但在教皇的一再坚持下最终不得不接受了这项委托。他后来写道:“我担任此使命只为上帝之爱和十二使徒之荣耀。”他提出不要报酬,但要被赋予全权,以便采取任何合适的措施完成教堂建造。教皇保罗三世同意了他的要求,并对此予以书面保证。

米开朗基罗接任时没有完全摈弃前任建筑师的设计,而是吸取精华,兼容并蓄,推陈出新。在布拉曼特原稿的基础上,他设计建造了教堂中央著名的大穹顶。由于工程浩大,当17年后米开朗基罗逝世时,穹顶只建造了鼓座。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后来接任的建筑师都忠实地执行他的设计方案,所以现在人们看到的圣彼得大教堂正是当年米开朗基罗所希望看到的样子。穹顶周长71米,采用内外双重构造,外暗内明。它是罗马全城的最高点,在穹顶顶部可眺望罗马全城,天气好的时候,甚至还可以看见阿尔卑斯山脉的美丽景色。廊檐上有十一个雕像,耶稣基督的雕像位于中间,廊檐两侧各有一座钟,右边的是格林威治时间,左边的是罗马时间。从环形平台上则可以俯视教堂内部,欣赏内壁上的大型镶嵌画。一束阳光从圆穹照进殿堂,给肃穆、幽暗的教堂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那圆穹仿佛是通向天堂的大门。抬头仰望,仿佛站在天堂之下。

此时,教堂的大半工程还未开工,整座建筑竣工是在这之后的第36个年头。由于反宗教改革运动的冲击,设计方案又一次被改动。当时的教皇保罗五世需要长长的教徒队列以突出罗马天主教尤其是教皇的威严,因此他命令建筑师卡罗・马德诺将教堂入口加长200英尺,建成长形中央大厅。卡罗当时已经开始建造教堂正面,不得已,只好毁掉没有用的立柱、围墙以及昂贵的镶嵌装饰。1626年11月18日,罗马教皇乌尔班八世在一派神圣气氛中举行了新教堂的落成仪式。至此,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终于完工了,它是世界第一大教堂,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巴洛克艺术的殿堂

教堂主体工程完工之后,内部装修工作尚未开始。于是长达40年的装修工作落到了贝尔尼尼身上。贝尔尼尼是意大利著名的雕塑家与建筑家,他给予他那个时代的影响在历史上无人能与之匹敌。对于贝尔尼尼,当时人们曾经这样写道:“上演了一出大众戏,其中布景是他画的,雕像是他雕的,机械是他发明的,音乐是他谱曲的,喜剧的剧本是他写的,就连剧院也是他建造的。”贝尔尼尼是巴洛克艺术风格的主要推动者,他所主持的装修工作自然给教堂增添了浓厚的巴洛克艺术色彩。巴洛克,本义指一种不规则的珍珠,后指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富有动感,喜好富丽的装饰、雕刻以及强烈的色彩,这种风格在教皇统治时期大受欢迎,因为只有奢侈华丽的巴洛克艺术才能描绘出教皇神权的威严与神圣。由于工程项目的庞大与繁杂,贝尔尼尼不仅亲自动手,同时也聘请他人协助。他在组织工作班子和工程设计方面拥有超人的天赋,以至于分工协作完成的雕刻与装饰竟如同出自―人之手。

恢弘与大气是贝尔尼尼艺术设计的突出特征,他将建筑、雕刻与绘画等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圣彼得大教堂装修得十分豪华气派,内部装饰华丽,华丽到令人惶恐不安,令人窒息。走进大教堂先要经过一个走廊,再通过一道拱门,最后才能进入中央殿堂。教堂内殿通向主祭坛的进深距离比任何一座教堂都要长,给人以无比神圣之感。所过之处到处是色彩艳丽的图案,栩栩如生的雕塑,精美细致的浮雕,交错镶嵌的彩色大理石地面光亮照人。殿堂之雄伟令所有的参观者惊叹。教堂里的每一幅壁画与雕塑都出自世界顶级大师之手,其中一些作品我们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创世纪》和《哀悼基督》,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等等。

三件必看的艺术珍品中,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哀悼基督》,其余两件均出自贝尔尼尼之手。一件是青铜华盖,它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撑着,约15米高。半圆形的栏杆上点着99盏长明灯,下方则是宗座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为了筹措所需的青铜,教皇拆除了圣彼得穹顶的铜脊,还抢劫了罗马万神殿前廊的铜天花。作为对万神殿的补偿,贝尔尼尼给万神殿加了两个钟楼,结果被民众骂为“贝尔尼尼的驴耳朵”,于1883年被拆除。另一件则是他设计装饰的镀金圣彼得青铜宝座。它的上方是光芒四射的圣光圈,由一群天使环绕,下半部分是象牙雕饰的椅子,椅背上有两位天使,一位手拿开启天国的钥匙,另一位握着教皇的三重金冠,神情肃穆。传说这把木椅圣彼得本人曾使用过,但经历史学家考证,宝座是加洛林王朝国王泰查二世所赠,曾是许多教皇的御座。除此以外,贝尔尼尼还负责建造了教堂前面的圣彼得广场。

岁月流转,罗马城早已物是人非,然而走进圣彼得大教堂,却依然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群星闪耀的光芒。那恢宏的大穹顶,华丽的雕刻装饰,壮观的圣彼得广场,走在其中,使人恍若经历了一次纯美的朝圣之旅。

上一篇:前现代人与现代人 下一篇:玛格安的“回家”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