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体育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05 05:03:25

关于我国体育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的几点思考

所谓体育产业化,就是改革体育体制,使体育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使体育由事业型、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使其能够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劳务。其实质是体育思想观念的革命和制度的创新,是要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开发体育的经济功能,把体育与经济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经济行为,刺激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拓展体育市场,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体育产业的发展有赖于一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国外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美国体育产业上世纪80年代的总产值就超过600亿美元,占其GNP的1.3%,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第22位,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超过3000亿美元。英国上世纪80年代末的体育产值为68.5亿英镑,政府从体育产业中得到的税收有24亿英镑,相当于政府用于体育投资的5倍。其他发达国家如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体育产业都有相当庞大的规模。

现代体育是一项意义深远、影响重大的社会活动,它吸引了众多行业部门的参与。世界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公司、飞利浦公司都和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型的综合运动会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交通通讯、电视广告、场馆建设等许多环节。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和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为日本和韩国带来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成为其经济起飞的标志。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现代体育产业正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化经营,形成了许多像阿迪达斯和耐克等著名的跨国公司。

二、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1.产业发展不平衡。首先是地域间的不平衡。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各地区的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有很大差距。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省市发展迅猛而且达到一定的质量,西部地区发展则比较滞后,个别地区的绝对差距甚至在扩大。其次是各运动项目间的产业开发不平衡。由于各项目的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取得的成绩有差别,项目的观赏性也不同,因此其产业资源价值、市场容量和效益有很大差异。例如,球类项目市场目前开发较好,而非对抗性项目和部分室内项目的市场只是有了适度开发甚至没有市场。其三,单位间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土地、房屋、设施等资产资源配置方面的差别,也造成了产业收益上的差距。在地域间如何实现体育产业的共同发展,在项目间如何实现体育市场的共同繁荣,在单位间如何实现国有资源的共享,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大的课题。

2.产业结构存在缺陷,产业质量有待提高。体育产业结构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本体产业发展还不够大,没有形成支柱性优势。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体育的支柱性本体产业应该定位于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和无形资产开发经营业。三大支柱性本体产业的定位主要是三大产业的巨大市场潜力所决定的。但是三大支柱性本体产业规模还有限,其市场运作也不够十分规范。另外体育产业结构的缺陷还表现在还有缺位的本体产业市场,如体育劳务市场和体育技术市场,虽然目前也存在一些交换交易,但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劳务市场和体育技术市场并未形成,少有的一些市场行为,如运动员转会也不够十分规范。

产业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主要是体育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发展缺少可持续性活力,市场竞争力不强。已经建立的规模较大,但数量很少的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资产重组,扩充资本,包装上市后,如果不抓住抓好生产和经营这个企业赖以生存的支撑环节并切实降低成本提高利润,那将会遭受到很大的风险。

3.产业的发展缺乏扶持政策。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净出口三大因素中,消费需求是主要因素,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根据1997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对国民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中消费占58%,投资占20%,净出口占22%。而在消费中,居民消费占81%,政府公共消费占19%,据此推算,居民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46.98%。体育消费属第三产业范围内的消费。增加体育消费就会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这对优化国民经济结构,改善经济发展质量,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但是,如何增加体育消费,运用什么政策手段鼓励社会兴办体育产业和引导、扩大体育消费并无政策可循。

4.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度还不高。目前关于体育市场的管理尚缺乏高层次立法,虽然一半左右的省、市、区等大多数省会城市均了地方性体育市场管理法规或政府规章,但管理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仍需要通过高层次立法予以明确,如管理权限的明确划分,执法程序的完善和统一,法律责任的界定。在体育市场管理的实际中,部分体育经营项目存在着权限交叉,也就是说有的部门在越位,同时在不同的地区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甚至在同一地区由不同的部门同时管理,比如保龄球、台球。不到位的情况主要是指一些新兴的体育经营项目尚未实行有效的规范的管理,甚至没有人管理,对消费者的权益带来损害。因此,全国范围内对体育市场管理高层次立法的期望较高。另一个问题是尚未普遍建立行业管理标准。可以说,制定标准是行业管理的重要切入点,但目前除个别地区在进行尝试外,全国范围内尚未启动,很多地区的管理停留在简单审查、许可阶段,未实现积极的行业管理。进一步实现体育市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效益化,建立行业服务标准是当务之急。

三、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对策

国家今后在制定产业政策时,适当考虑对体育部门有所倾斜,给予税收和其他方面的支持,以鼓励体育生产经营部门的发展;在投资体制方面,应变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为体育部门自身创收、社会集资并举,同时注意引进外资,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推行运动项目的行业协会制和俱乐部制,建立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形成全方位的社会共办体育的格局,同时培育和完善体育市场,逐步建立体育商品劳务和信息市场,形成全方位市场体系;要加强体育经济理论的研究,培养一批既懂体育、又懂经营管理的人才,满足体育产业经营不断发展的需要。

加快体育的职业化进程,这是体育产业化的必经之路。其重要特征,一是组织者必须是企业法人,如俱乐部等;二是运动员是商品,即运动员可以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自由流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提高体育部门的经营效益。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太高,不可能对所有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最好的办法是寻找一个突破口,由点及面,通过培育若干个有影响体育项目的市场,刺激对体育的需求,进而扩大到其他项目,形成体育的产业化格局,体育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年轻的产业门类。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从事体育运动,关心体育事业,体育一定会成为21世纪我国重要的产业部门。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上一篇:交际法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下一篇:建设项目成本加工期双因素投标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