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研究

时间:2022-09-05 04:59:19

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研究

摘要:阿司匹林对血液中抗血小板凝集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临床作用,本文将从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的机制,一、二级预防作用,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及防治应用情况加以阐述,普及并贯彻执行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现实预防理念,以此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及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病残率。

关键词:阿司匹林;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作用

心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之一,分为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该症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且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合并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尽管现在可采用先进的治疗手段抢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安全,但仍有75%患者不同程度丧失活动能力,另据相关临床研究发现,心脑血管疾病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其中血小板活化是血小板聚集发生血栓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加强预防工作尤为重要,临床防治中应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1]。阿司匹林是一种环氧化酶抑制剂类药物,本品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本品最初被用为解热镇痛药,后发现对血液中抗血小板凝集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临床作用。为此本文将对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的机制,一、二级预防作用,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及防治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1 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机制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外周动脉疾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心绞痛等疾病,均是由于血小板聚集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阿司匹林具有强烈不可逆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进而预防血栓形成[2]。本品是一种环氧化酶抑制剂,在体内分解后可产生水杨酸,在与血小板中的氧化酶结合中,具有抗血栓作用,可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酶,且其抑制作用为不可逆的,与此同时,抑制作用时间较长,进而可抑制血小板产生血栓烷素A2(TXA2),并阻滞TXA2对血小板的凝聚作用,有效减少TXA2合成,达到舒张血管,预防血小板凝集的作用,以此有效预防血栓形成[3]。

随着对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的不断研究与认识,发现阿司匹林不但可抑制血栓形成,而且对血栓发生及发展也有抑制作用,进而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复发的风险[4]。本品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灶所释放多种生长因子,具有抗炎作用,作用于炎症组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并可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活力,以此达到抑制炎症的作用,使之进一步阻滞血栓形成;本品还可抑制动脉硬化及保护内皮,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常会损伤动脉内膜,进而形成粥样斑块,阿司匹林可促进增强血管内皮细胞中一氧化氮合成酶,进而提高血管舒张功能,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达到抑制动脉硬化,减少动脉内皮损伤,阻滞粥样硬化病情进展,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另外,本品还可抑制氧化自由基,具有抗氧化效应,可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生成,保护细胞组织,进一步阻滞血栓形成[5~6]。

2 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作用

对未发生过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患者,加强病因预防,有助于防止首次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心血管高危因素人群包括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吸烟,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者等。相关研究表明,对上述高危人群长期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加强一级预防后,可显著降低死亡风险,但仍有研究报道认为,一级预防治疗的同时也伴随着心脑血管出血的风险。因此目前对是否对高危人群应用一级预防有一定的分歧[7]。相关临床研究发现,阿司匹林使每年预测CHD事件

3 阿司匹林的二级预防作用

对于已经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患者,如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心病稳定期患者、心血管疾病血栓高危患者等,经广泛临床应用研究显示,对上述患者加强二级预防,长期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辅助治疗,可平稳控制病情,避免病情加重,预防出现心肌梗死、猝死等严重危险事件[9]。据相关研究报道,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阿司匹林预防治疗,可有效降低严重心血管事件风险25%,其中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下降33%~35%,非致命性脑卒中下降25%~30%,所有血管事件下降17%~25%[10]。由此可见,阿司匹林在于心脑血管患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和地位。

4 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高血压、糖尿病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严重性均高于正常人群,在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均推荐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方案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11]。对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高血压患者,可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强化一级预防,但若血压不稳定或血压较高者,应先稳定降压治疗后,待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后,再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避免导致脑出血风险;对心脑血管事件高危的糖尿病患者,应长期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以加强一级预防作用[12]。

5 阿司匹林应用剂量、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5.1阿司匹林的应用剂量 2005年中国规范使用阿司匹林专家共识推荐,对10年内心血管危险>6%者,采取一级预防剂量,餐后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d;对已经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患者,采取二级预防剂量,餐后服用阿司匹林100~300mg/d;对急性ST段抬高心梗者,无论是否溶栓均应立即嚼服阿司匹160~350mg,随后再给予75~162mg/d[13]。

5.2阿司匹林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①胃肠道刺激。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需长期服药,会直接剌激胃黏膜,易致胃黏膜损伤,引起恶心、呕吐、胃溃疡、胃出血、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胃肠道不良反应,为此建议在餐后30min后服药,或与抗酸药、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药物同服,避免溃疡症患者服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需监测血像、大便潜血试验及必要的胃镜检;②头晕、头疼、耳鸣、嗜睡等水杨酸反应,停药后可恢复正常③部分患者服药数分钟或几个小时内,可能发生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给予激素治疗;④服用剂量过大者会造成肝肾功能损害、精神紊乱、酸碱失衡或休克,停药后可恢复正常,并给予氨基酸补液、VitC及肌苷等药物对症治疗;⑤因个体差异可能会产生阿司匹林抵抗,需进一步完善规范调整药物用法及用量[14]。

上一篇: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实证分析 下一篇:基于税收公平性:个人所得税捐赠和证券资产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