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时间:2022-09-05 04:47:33

浅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困惑中的中国社会点起了一盏明灯。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有着多层次、多侧面、内容丰富的价值体系,要使这一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普遍的价值判断标准,需要对其加以精练和抽象,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对人类未来社会价值诉求的基本看法和总体要求,这一价值观必须具备五个特征: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相符合。一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与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相一致的,我国虽然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社会主义性质是毋庸置疑的。在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应该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相一致,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点。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社会多层次需求相适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论是从收入分配差别,还是从社会不同职业占有社会资源,拥有社会地位的不同等等,都显示出社会分层的存在。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会有不同期望,不同欲求。然而,在这些不同期望与欲求中,会有共性。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反映这种共性,反映社会多层次需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体现理想与现实相结合。一个价值观要想为社会所普遍接受,就需要从社会现实出发,在社会现实基础上提出社会所追求的价值目标,这一价值目标过高就会成为海市蜃楼,过低又难以看到未来美好的前景,都会动摇对未来社会的信心。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源于现实,但同时还要高于现实。核心价值观所反映出的美好的社会理想是激励人们不断开拓创新的动力,是引导人们确定不同时期具体奋斗目标的航标。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体现理想与现实的结合。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体现主观自我与客观社会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反映社会的发展趋势,体现社会价值,确立社会价值目标,同时也要尊重个人自我价值,为正当的个人价值目标的实现创造社会条件。而不能以维护国家、社会整体利益为名而使个人自我价值受到损害。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反映社会的客观要求,也要反映出对社会个体主观欲求的尊重。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具备易于传播的特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包含了五个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既包含高深的哲学问题,也包含通俗的民族观念,既包含治国方略,也包含个人修养,内容繁多。因此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高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具备简洁、易懂、易记的特点,这样才易于接受与传播。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

根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点的分析,结合我国社会实际及发展趋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抽象和提炼为“共同富裕、公正民主、科学文明、人本和谐”。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崇尚的核心价值观。“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价值观,意味着致富是光荣的,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马克思看来,社会主义应该是富裕和先进的。近代中国100多年遭受外族侵略和奴役的历史,说明贫穷就会受到歧视,落后就要挨打。在新中国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长期忽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长期达不到显著提高,很多地区无法摆脱贫困,渐渐地就形成了贫穷也可以是社会主义的错误观念,似乎富裕成了资本主义的专利,后来竟发展到“越穷越光荣”的荒谬境地。反思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使我党逐渐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曾指出: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为了实现“富裕”,我党不断开拓创新,改革旧体制,解放生产力,大力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我党也旗帜鲜明地摒弃“两极分化”的发展模式,追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邓小平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最终目标。针对我国社会实际,邓小平在实践中开拓了一条先富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鲜明体现了团结互助、平等和谐的价值目标。共同富裕把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追求统一起来,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高度统一,其实质是要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公平、和谐的社会关系,真正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2.“公正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价值观。公正即公平正义,它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伦理基石。社会公正涉及到人们的方方面面,而其中影响最大、冲击最大的是行政和司法领域的公正。为此,必须要推进以发展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社会主义民主不仅是一种民主制度,更应体现为一种经常性的民主生活。作为一项政治制度,体现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及保障和尊重人权等方面。当然,民主需要推进一系列改革,改变长期以来“替人民当家、代人民做主”的状况,摆正党和人民的关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只有“公正民主”成为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的核心,才能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民主才能逐渐由落在纸上的民主制度变成有广泛参与的民主生活;只有“公正民主”普遍得到价值认同,社会才能真正摒弃“特权”,公平正义才能得到彰显,才能促进政府真正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逐渐淡化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实现由“官老爷”向“公仆”的转变。

3.“科学文明”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科学”不仅指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指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的一个基本观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凸现出科技进步的决定性作用。应该说知识就是力量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从城市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在我国文化科学领域求真务实、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的缺失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众多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的冲突中沉浮,成了这一社会风气的俘虏。因此,唯有创新学术体制、扭转学术风气,才能净化学术环境,使尊重科学、追求科学的理念深入人心。

文明主要指先进、进步的一种社会状态,既包含物质文明,也包含精神文明。这里的“文明”主要指精神文明,即批判思想上的保守和文化上的落后,提倡思想上的开放以及文化上的进步。我们所要建构的社会主义文化价值体系,构成了我国精神文明大花园的姹紫嫣红,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又与时代的文化价值观念合拍,在当前价值观念多元多变的条件下,这一精神文明成果对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的精神支撑作用表现得更为突出。当然,这一体系始终是一个开放的、不断丰富、发展的体系,但它所传递出来的中华民族追求文明进步的精神实质始终不变。

4.“人本和谐”是社会主义涉及“社会与自然”的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就是把“人”视为根本和目的,赋予“人”独立和自主的地位。它是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摆脱之前的“本本依赖”和目前的“物质依赖”,真正围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开始。这一理念使党和政府更加关注社会民生、更加关注百姓个体,它使社会主义第一次真正的从理论走向现实,从天堂走向人间。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把“和谐”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才能逐渐改变重眼前,轻长远,重物质,轻精神,重GDP增长,轻民生诉求,重做表面文章,轻实际效果的浮躁、功利的社会心态。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基金项目: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课题(200720)。

(作者单位:1.北华航天工业学院;2.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上一篇:保护女性就业权利的法律对策分析 下一篇:旅游文化翻译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