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中小学生2005-法定传染病流行状况调查

时间:2022-09-05 04:41:06

北京市房山区中小学生2005-法定传染病流行状况调查

【关键词】 传染病 流行病学研究 学生

学校是学生集居学习的场所,人口密度极大,极易发生传染病暴发,因此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应受到高度重视。为了解北京市房山区中小学校传染病流行情况,现将2005-2007年房山区报告的学生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传染病个案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学生统计数据来自北京市房山区教育部门。

1.2 方法 查询现住址为“房山区”、发病时间为“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的历史卡片,导出excel文件,经逻辑检错后,根据职业、年龄和工作单位筛选出中小学生法定传染病个案,对其进行分类汇总,发病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其他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病概况 2005-2007年房山区中小学生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见表1。中小学生各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699.80/10万,高于全区总人口年均发病率(402.49/10万)(χ2=151.809,p<0.01)。年均发病率小学生为743.25/10万,初中生为611.19/10万,高中生为720.61/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88,p>0.05)。

2.2 主要病种的构成 2005-2007年房山区中小学生传染病发病前5位的分别是细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风疹,占学生总发病数的 89.87%(1 482/1 649)。见表1。

表1 2005-2007年北京市房山区中小学生各种传染病发病人数(略)

注:肝炎分型病例数为甲肝2例,乙肝19例,丙肝6例。

小学生(6~11岁)发病共809例,发病率最高的是流行性腮腺炎283 例,占该年龄组发病总数的34.98%;其次是细菌性痢疾218例,占26.95%;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138例,占17.06%;猩红热发病 111例,占13.72%。

初中生(12~15岁)发病共412例,发病率最高的是细菌性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均为128 例,均占该年龄组发病总数的31.07%;其次是流行性腮腺炎60例,占14.56%;风疹发病45例,占10.92%。

高中生(16~19岁)发病共428例,发病率最高的是其他感染性腹泻162例,占该年龄组发病总数的37.85%;其次是细菌性痢疾127例,占29.67%;肺结核发病73例,占17.06%。

2.3 传播途径的构成 学生人群传染病以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为主,分别占54.94%和42.81%;其次是血液及性传播,占2.18%;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0.06%。

2.4 时间分布 学生人群传染病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总体上看,夏秋季多于冬春季。其中,消化道传染病季节变化最为明显,在7,8月份达到高峰,然后随着气温的下降,发病数也持续减少;呼吸道传染病季节波动幅度不及消化道传染病明显,在4-6月相对多发,其中风疹在4,5月份相对多发,流行性腮腺炎在4-7月份相对多发,猩红热在11,12月份相对多发,肺结核在4,5月份相对多发。

2.5 人群分布 男、女生发病数之比为1.44∶1,各年龄均有发病且无明显变化,7~9岁年龄组与15岁年龄组出现发病小高峰。见图1。

图1 北京市房山区中小学生2005-2007年各年龄发病情况(略)

3 讨论

2005-2007年北京市房山区中小学生传染病年均发病率高于全区总人口年均发病率。有资料表明,传染病疫情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68.75%[1],有的地区90%以上暴发疫情发生于中小学,疫情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2],因此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应受到高度重视。

2005-2007年北京市房山区中小学生传染病以细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肺结核等为主,中学生以消化道传染病为主。可能与中学生大部分为寄宿生,由食堂集中供餐有关,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食堂的管理,积极引入gmp和haccp等先进管理技术[3],建立健全卫生安全制度,定期检查落实到位情况,严把进货质量和加工环节关,做到生熟分开,环境与餐具消毒,定期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和健康体检[4]。另外,还要大力宣传卫生知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控制肠道传染病发生。小学生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可能与小学生寄宿人数较少,与家庭、社会联系密切,容易将感染从社区带到学校有关。学校在发现和报告传染病方面比医疗机构更灵敏[5],在无法切断校内外联系和根本消除免疫空白的前提下,建立学生晨检和师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及时发现和隔离首发病例,也是防止疫情蔓延的有效手段[4]。另外,加强身体锻炼、注射疫苗和教室开窗通风,也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丁胜非,陈碧云,段红英,等.湖南省2004-2005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实用预防医学,2006,13(3):654-655.

[2] 郑高,叶丽萍,林馨,等.构建学校传染病防治体系的探讨.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4,10(6):62.

[3] 傅小鲁,苏应雄,徐勇,等.haccp在学生集体用膳中的应用.现代预防医学,2003,30(1):123-124.

上一篇: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 下一篇:靳三针疗法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后肩手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