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硫酸镁治疗多巴酚丁胺引起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05 02:48:49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硫酸镁治疗多巴酚丁胺引起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关键词]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硫酸镁;多巴酚丁胺;静脉炎

中图分类号:R54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_816X(2014)04_0345_02

多巴酚丁胺可治疗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心肌收缩力衰弱的心力衰竭,是治疗心血管疾病,很重要的药物之一,它的优点是疗效好、副作用少、毒性较小等,但可以引起静脉炎,我科对应用多巴酚丁胺发生静脉炎的95例患者,应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硫酸镁治疗静脉炎,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使用多巴酚丁胺引起静脉炎患者95例,根据美国静脉输液学会(INS)判定静脉炎标准[1]将静脉炎分为0~3级,Ⅰ级:穿刺点疼痛,静脉无条索状改变,轻微疼痛;Ⅱ级:穿刺点疼痛、红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节,中度疼痛;Ⅲ级:穿刺点疼痛、红肿明显,静脉条索状或者网状改变,未触及可感疼痛。9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男28例,女25例,平均年龄(57.0±10.5)岁,Ⅰ级18例,Ⅱ级20例,Ⅲ级15例。对照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平均年龄(54.0±11.4)岁,Ⅰ级14例,Ⅱ级16例,Ⅲ级12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用无菌棉签将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均匀涂抹在静脉炎部位(避开破溃处),再轻轻按摩至完全吸收,再用无菌纱布完全浸透50%硫酸镁敷盖患处,外用保鲜膜包裹,一日三次,每次30分钟。对照组用50%硫酸镁浸湿无菌纱布块后直接外敷在静脉炎部位,外用保鲜膜包裹,再用暖水袋外敷,温度不宜过高,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一日三次,每次30分钟,观察疗效。

1.3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局部皮肤红、肿胀、疼痛、灼热症状及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消失。显效:用药后灼热、疼痛消失,皮肤红、肿胀消退面积≥80%。有效:用药后灼热、疼痛减轻,皮肤红、肿胀消退面积

2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达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标准分别为38例,8例,5例,2例,合计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治疗后达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标准分别为16例,10例,6例,10例,合计有效76.2%,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P

3讨论

发生静脉炎的因素有很多,药物的浓度,渗透压,pH值及毒副反应等,是引起化学性静脉炎的直接因素[3],多巴酚丁胺为异丙肾上腺衍生物,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药物,然而临床上快速、持续、高浓度的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通常会引起静脉炎,其引起静脉炎的主要原因包括:(1)持续高浓度的给药可以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容易形成血栓,诱导炎症的产生。(2)多巴酚丁胺为酸性物质,可引起血浆pH值改变,进而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引起毛细血管痉挛,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进一步促进静脉炎的发生。(3)心血管病的患者大多为老年人,皮肤松弛,血管弹性差,对针管的包绕能力减弱,药液容易外渗到周围组织,再加上反复多次穿刺或静脉留置针套管在血管内移动,对血管壁造成一定损伤,使血小板在受损部位及留置针尖端聚集,随着留置时间延长,血栓形成,发生静脉炎[4]。

临床上治疗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传统方法是用50%硫酸镁湿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使药物在血管内滞留时间缩短,从而减少药物对血管的不良刺激,同时硫酸镁湿敷也可以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使静脉炎的症状得到改善,但硫酸镁如果加热外敷,温度不易掌握,温度过高可以引起烫伤,温度过低易使患者产生不适,同时硫酸镁外敷易形成结晶并污染床单,给患者造成诸多不便且增加了护理工作量[5]。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主要成分是多磺酸粘多糖,能迅速穿透皮肤,具有抗炎、促进血肿吸收、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局部组织的微循环和营养,还有促进结缔组织再生功能,同时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能迅速缓解疼痛及压迫感,缓解肿胀,吸收渗出液体。且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易吸收,药性温和,无刺激,未见过敏现象,不易污染衣物,使用简单方便,患者易接受[6]。

本研究中采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硫酸镁用药可使两者的作用累加,治疗多巴酚丁胺引起静脉炎效果显著,有效地改善了静脉炎的症状,操作简便,治愈率高,缩短了治愈时间,减少了病人的经济、心理负担,降低了医患矛盾,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心理压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M].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翻译,2006:51.

[2]沈艳.喜疗妥与50%硫酸镁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对比[J].哈尔滨医药,2011,31(3):175-176.

[3]李珊,丁小萍.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防护的进展[J].护理杂志,2004,21(1):36-37.

[4]陆晓芳.喜辽妥外用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2):230-231

[5]陈英,张慧琴.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可达龙致静脉炎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14):106-107.

[6]余培煌,陈璐韵,彭桑.喜辽妥在化疗性静脉炎防治中的研究进展[J].医药前沿,2013,9(25):35-36.

(收稿日期:2014_3_19)

上一篇:球囊闭塞颈内动脉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围手术期... 下一篇:慢性肾功能减退患者的肾功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