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角色转换的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时间:2022-09-05 01:17:51

中小学教师角色转换的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新课改的主要教学要求需要教师进行课堂角色转换。课堂教学可以不再拘泥于单一的你问我答模式,关键是要合乎时宜,能提供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科学知识的空间,要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理解及学习能力的发展。本文通过阐述教师进行角色转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转换,探讨出最能够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模式。

角色转换 课堂教学效率 中小学

当今社会是一个要求及时创新的年代,新观念、新思想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作为培养祖国骄子和栋梁之才的学校校园,理所当然地要担负以新时代的观念带动学生的任务,进入全新的教学改革,全新的教学理念应该逐渐渗透到中小学中。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扮演着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角色。现在,如何转变旧观念,需要中小学教师从自身开始发生变化。学生要由以前的被动学习转换成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既会暴露出自己的短处,更能展示自身的才智和潜能。因此在教学进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新知识探索过程。所谓的创新就是突破原有理念的束缚,将以前的教学模式进行适当转变,始终坚持教学的基础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主要方向,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是前提。

一、角色变换的涵义和实施的重要性

1.角色变换含义

所谓的角色转换,就是在课堂之上教师的角色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学生也不再是课堂的观众,师生之间的角色进行适当转换。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是主角,现如今在角色转换的环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的身份只是导演。

进行角色变化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仿佛已经成为了现如今中小学教学的首要关键。在新的教学模式研究过程中,需要一开始就充分了解教学的目的以及职责。有一位学者曾经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有三点:第一点就是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教师传授的知识必须是有益于学生智慧激发的;第二点就是在实践中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进行检验,长此以往可以激发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最后一点就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将来学生走上社会时可以端正他们的社会态度。正是因为如此,在当今社会的中小学课堂中,着重点不是以往的教师讲课内容多少,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参与积极性是否可以被激发,学生能否将这些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地使用在实际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的知识吸收过程中是否真的得到提升。

2.师生如何在课堂中进行角色变换以及角色转换存在的作用

在新课改的形势之下,在课堂上学生不再拘泥于听课,更重要的是参与其中。进行角色变换的首要前提条件就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思考,之后在研究的基础上寻找出一种适合教学的方式,将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以及地位作出适当调整,在此基础上获得教学改革的最初目的。传统的中小学课堂中教师的身份是毋庸置疑的主导者,可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教师在自说自演,此种不良教学模式的最大不足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参与者权益。教师进行角色转换,不仅包括思想认识层面的转变,也包含了实际操作的转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进行角色转换时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将角色转换的目的落实到实处:

(1)全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参与积极性

传统的中小学教学,课堂上的教师是主角。现如今角色转换下的教师变成了课堂的总导演,学生由原来的观众角色变成了主演。去除旧的教学模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自由发挥的权利,将学生的课堂主置凸显出来。在中小学的课堂上,师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讨论,其模式不再是单纯的你问我答,形式可以多样化,因地制宜寻找最适合的课堂学习模式。在中小学课堂中,教师可以依照教学的目的以及课堂知识的主要内容多多设计一些适合学生且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使学生可以将问题带入到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

(2)合理安排全面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现如今教育的压力不断扩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不言而喻。中小学课程数目多难度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在无形之中被消磨。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学习教师,只有生动有趣的课堂才可以吸引住学生,如果一个老师的课堂是沉闷呆板的,那么可以认为这节课的效果是不及格的。但是如何才可以真正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需要在以下几点基础上学习:

首先,教师在观念上要明确,课堂的知识内容不能够仅仅受制于课本。如果只是一味地按照课本上的内容去解读,去照本宣科,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获得学生的认同,也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上课期间,教师可以分配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讨论,依照课本知识进行扩充,学生可能对课本上呆板的知识不感兴趣,教师就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将两者联系起来。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知识也可以在无形之中被吸收。

其次,教师必须切记知识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而是需要应用于实际中。学会巧妙记忆,功效远远会大于死记。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并最大程度地获得学生的认可?现在大部分学生不再愿意背诵课本知识,认为课本上的知识没有实用性,这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厌恶感,即使是感兴趣的学科也会望而却步。此时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知道书本知识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民间歌谣或者顺口溜,用简单易懂的方法先将学生引进门,在他们对该门学科有了一个基础了解之后再进行加深拓展。学生总是愿意学习简单的易懂的知识,教师就要牢牢掌握这一点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只有以此为基础学生才不会出现厌学情绪,如果还是依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关心学生的学习热情状况,只是单一地在课堂上自说自演。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得不到解答,就会拖慢教学进度,课堂效率也不会有所提高。

第三点,老师需要将不同的科目联系起来,寻找共同点,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文科的内容有时候可以通过理科展示出来,万物之间必定存在着或大或小的联系。在理科课堂中通过文史知识的巧妙利用,可以将课堂的学习氛围调试,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参与性会得到激发,如此一来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得到了体现。

二、角色变换在教学进程中的应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国的一位著名教育学家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的教,关键还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技巧。教师不但要以知识的讲解为重,还要以人才的培养为重,后者更为重要。也就是说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教育学生,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自主积极地学习,这也是当代相对比较流行的教育理念。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将导演的职责发挥出来,合理安排每一位演员的潜力发挥,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在课堂上需要磨练学生演员技巧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1.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全面了解课本主要内容

中国式的教学模式就是: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虽然我们现在十分提倡素质教育,但不可否认的是选拔优秀人才的最快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考试。学生之所以在考试过程中获得高分,最常使用的就是题海作战方式,通过大量习题练习获得经验,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反而不够重视甚至忽视,忽略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普通高考考试中基础知识的分值已经达到了一大半,难题也是以基础知识为平面进行扩展引申的。如果没有一个扎实的基本功,又如何实现能力的提升呢?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向学生灌输这一思想,教育学生紧紧抓住基础知识这一条线,之后再进行顺藤摸瓜加深知识的理解层面,只有在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的前提下,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2.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全面掌握知识

任何一门学科都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知识面。教师的职责就是在进入课堂之前就全面了解该门知识,之后对学生进行引导,将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激发,在基础知识都掌握的基础上获得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长期进行此种类型的练习就可以强化他们的思考总结能力,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问题并且记住知识。

3.高度重视课堂练习的重要性

中小学的课堂讲授要求之一就是将知识精炼化,多做练习。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增强信心,可以更加娴熟地使用所学知识。但是这里所指的练习多并不意味着题海战术,而在于形式的多样性。教师的导演身份应该得到发挥,积极引导学生将手和脑一起结合。教师可以适当采用某些适宜的高考习题,将题目写在预先准备好的黑板上,由学生自行分析找出错误并进行正确解答。将有联系的知识点结合在一条题目中讲解,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同时也学会了融会贯通。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堂练习,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信心也得到了鼓励和升华,在一定范围内也可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实施师生角色转换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教师在角色转换环节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分工十分明确,社会成员间的合作精神也尤为重要,教师因此需要重视团队意识的训练。现实中的中小学追求的是个性发展,选课制度也变得多样化,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也越来越薄弱,集体参与的兴致也不高昂。此时教师就需要将知识传授变为习得,重视团队精神,促使松散的二人组合转变为群体活动,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且展现自己的实力。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挑战,让同学们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之后由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总结进行点评,纠正不足的同时也给予学生肯定。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可以在一定层面上提升他们的思维空间,与此同时,课堂的学习气氛也得到了提升,一举多得的做法正是新课改追求的。

教师同学生一起进行知识学习。学无止境,在课堂中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递者、组织者,同时也是学习者。在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的进程中,两者要明确大家都需要进行知识深化。每一次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思考:这堂课的内容是否如预期一样?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是不是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如果超过了预期效果,是突出在哪些方面?总结之后可以有利于后期教学。在本节课程中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可以直接从他们回答的问题中显示出来,每一次的思考都可以促使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不断学习。

2.学生在角色转换环节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无论是文科科目还是理科科目,知识都需要进行一定扩充,课本知识是有限的,但是课本之外的知识是无限的。学生可以通过向教师寻求帮助,在课外阅读方面进行适当拓展。在短时间内这种做法可以一定程度地提升学生的成绩,因为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题目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和知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多多阅读课本之外的书籍也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可以提早涉及一些自身条件允许的易懂的知识。因此除了教师的教导,学生自身的好学心也是极其重要的,学生需要自觉进行自我完善,才可以将角色转换的目的进行到底。

总而言之,新课改的主要教学要求需要教师进行课堂角色转换。在课堂上教师的首要职责就是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出来,将自己由主演转变成为导演,学生从传统的观众身份转变成主角,以此为基础才可以实现高效率的课堂目标,教学的整体水平才会得到提高。我们的教学改革不应该只是停留在思想和意识层面,更需要的是落实到我们的实际过程中。课堂教学可以不再拘泥于单一的你问我答模式,关键是要合乎时宜,能提供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科学知识的空间,要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理解及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的最优化。

————————

参考文献

[1] 黄健,熊燕.21世纪的职业新宠.教育发展研究,2005(3).

[2] 齐丽云.关于提高短期培训班教学质量的几点看法.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4).

[3] 张庆丰.高职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型.科教导刊,2011(7).

[4] 傅道春,徐长江.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 徐兴兰.更新教学观念,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新课程(中旬),2011(12).

[作者:田丽丽(1976-),女,南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

上一篇: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对教学设计要素的影响分... 下一篇:社会交换理论对英语课堂互动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