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使用情况调研

时间:2022-09-05 12:16:42

榆社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使用情况调研

为适应当前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转型跨越整体战略部署,深入探讨当前农村能源建设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为进一步加强我县沼气后期的使用效率,提高沼气使用的后期服务水平和质量,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和优化,特对我县三乡(镇)十村百户农村户沼气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几点看法,希望能够加快农村能源健康发展。

一、三乡(镇)十村百户的沼气使用情况

重点对我县社城镇、云竹镇、兰峪乡的10个村100户的沼气用户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看,调查社城镇4个村40户、云竹镇2个村20户、兰峪乡4个村40户,共计100户。共有人口354人,劳力148个,饲养12头大牲畜、20头猪、30只羊。他们的使用情况是:能够正常使用的52户,占52%;半停半用的28户,占28%;曾经使用现报废的3户,占3%;建成后一直未使用的17户,占17%。

二、推进沼气建设的几个特点

1、领导重视

从县委政府到各乡(镇)村和职能部门,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行政一把手工程来抓,多次召开沼气建设专题会议,并将农村沼气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年终考评对象。实行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责任制,对推进沼气建设起到很大的作用。

2、措施扎实

在沼气建设使用过程中,上级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各级政府积极筹措资金,出台了一系列补助和扶持措施,千方百计推动了此项工作。

3、建立网点

建设沼气的目的在于使用,而使用的关键是掌握技术,解决使用中出现的困难和故障,而解决困难和故障必须以服务网点为支撑。我们本着方便群众的原则,合理安排网点建设,按网点建设“六个一”标准要求,大大方便了群众。

4、强化服务

近年来,我县沼气服务网点和各沼气用户紧密结合,积极服务,就近培训,使农民掌握沼气有关技术,并印发了《沼气户用手册》、《安全使用须知》、《沼气日常管理技术》等资料发放到沼气用户手中,制作了《沼气使用常见故障排除》电视专题定期播放。

三、存在的问题

农村沼气项目在建设使用过程中,县、乡、村三级所付出的努力、做出的工作、取得的成效是应当肯定的,但其建设的艰难和当前使用面临的窘境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粪源严重缺乏

沼气建设与我县养殖业水平失衡,与养殖模式不对称,导致粪肥原料严重匮乏,占建成池总数25%的空池无法装料使用,致使农户只能“望池兴叹”。即使是现在正常使用和半停半用的沼气用户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在07年、08年由乡村两级集体买回粪料装填后使用的。在粪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各乡镇为了保证本乡镇沼气的用粪需求,严格限制辖区内的粪源外流。在粪源争夺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许多乡镇的沼气用户向县境外买粪,而随着买粪需求的增加,粪价也一路走高,由原来的每方30至40元上涨到80元甚至100元。以8立方米标准的沼气池一次投料3方计算,一个沼气池仅买粪投料就需花费近300元。即使是四处买粪也满足不了现有的需求,所以只好空池闲置。

“粪荒”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县畜牧养殖发展不足,畜牧业发展水平难以有效支撑全县沼气用户的用粪需求。从我们调查的兰峪乡40户看,养大牲畜的10户11头,养猪的5户7头,从他们的养殖状况来看,难以满足用粪的需求,他们的粪源大部分是靠购买的。

另一方面推广秸秆发酵成本高。推广使用秸秆发酵技术,需选大场地建发酵池,购买秸秆粉碎机、热风机、发酵剂等,投资成本加大,如缺乏财政补贴资金,乡村两级和群众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导致秸秆发酵技术推广难度加大。

2、“一池三改”标准建池较少

“一池三改”是建设沼气工程完整的工艺体系,其中改厕与改圈解决的就是粪源和粪料的净化问题。按标准,池气建设必须达到“一池三改”的要求,即标准沼气池和改厕、改圈、改厨,沼气池与圈舍、厕所同时建设,形成人畜粪自动进料循环利用,猪圈覆膜保温,使沼气池冬季持续产气。而我县只有少部分沼气用户按“一池三改”建造,大部分是两改或无改,仅建池而已。

3、沼气后续服务体系还不完善

虽然我县现在已建起服务网点23个,并积极为沼气用户服务,也解决了他们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与沼气用户的期望值、与目前沼气用户的需求还有差距,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主要:一是网点建设少,二是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和专业技术水平低,三是技术人员的服务和利益机制与沼气用户的市场需求机制不完善、不健全。

4、沼气项目的实施条件和实际情况存在不对接

推广户用沼气与畜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新农村建设方向、农民的生活习惯等因素存在不对接。

一是随着近年来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手扶拖拉机、三轮车等农机具等拥有量的不断增长,使得农村千家万户养畜模式逐渐淡出农业生产,骡、马、牛等大牲畜养殖日趋减少。如我们调查的兰峪乡西窖村,10户中养猪只有1户1头。

二是随着农村劳务输出的发展,常年外出务工全家外出,农民家庭收入日趋多元化,特别是前几年生猪市场不景气和疫病流行及养殖猪、羊市场风险的不可预见性和农民一家一户抵抗风险能力的不足,农村分散经营式的家庭养殖日趋减少,畜牧业发展开始逐步走向集约化、规模化、小区化。

三是有的自然村全村整体移民搬迁,造成沼气池报废。

四是随着农民居住条件的逐步改善,大部分新规划建设庭院都在200平方米左右,而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需要配套养殖7头猪或200只鸡或2~3头牛。受有限空间的局限,一家一户家庭养殖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实际,推广以家庭养殖为基础的户用沼气条件先天不足。

5、气候条件限制

由于我县冬季时间长,取暖期近5个月。而我县农村冬季取暖绝大多数采用火炉烧煤的形式,做饭取暖一体化。同时,沼气在冬季受气温影响较大,从近年来的沼气用户使用情况看,冬季沼气闲置率几乎达到75%以上。

6、农户怕麻烦思想严重

沼气在使用过程中应勤添料、勤出料、勤搅拌、勤检查,还要控制发酵浓度,加强越冬管理,由于用户缺乏应有的热情,存在怕麻烦思想,有懒惰的行为,所以对建成的沼气不珍惜、不管理,听之任之,造成报废和不能用,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可能正常使用率还会逐步下降。

四、建议与对策

农村沼气建设使用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如何将好事办好,让农民群众切切实实得到实惠,提出如下建议与对策。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在沼气的建设使用过程中,不能搞行政命令的一刀切,更不能搞运动,要因地制宜,着眼长远,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农村畜牧养殖水平、农户宅院形置、农民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因素,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客观规律,因村制宜,因户制宜,真正从具备发展使用沼气条件或者说通过努力可以具备发展使用条件的农村和农户入手,扎扎实实把沼气建设使用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抓下去,不搞运动形式的盲目刮风,风紧一哄而上,风过又一哄而散,劳民伤财,黯然收场。

2、牧沼结合,互利互补

牧沼结合是解决粪源紧张的关键。针对目前粪源紧张的严重局面,应采取积极的多种鼓励政策,引导农民特别是沼气用户发展畜牧业,在沼气用户中积极探索快速养猪的新方法、新途径,对有养殖条件和意愿并且积极性高的现已建成沼气池的用户,实行养殖与沼气项目配套扶持,以实现两者的互动,以求得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粪源紧缺的局面。

解决粪源短缺的另一途径可采取互利互补的原则,鼓励沼气用户和养殖大户建立同盟,沼气用户可采用不同的方式为养殖大户进行服务和劳务,以换取养殖大户的粪源,以弥补自己粪源不足的困境。

3、提高质量,完善标准

对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沼气用户,采取逐一排查摸底的方式,求得用户的理解和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对沼气建设进行高标准的改造,提高质量标准,完善配套设施,使我县的沼气项目实现真正“一池三改”的标准,使用户用得开心、政府放心、群众舒心。

4、完善体系,强化服务

加强沼气的管理服务是沼气能否正常使用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全县9个乡(镇)224个村已建成沼气用户7701户,涉及面广,建池村多,农户较分散,给沼气的后期管理使用及技术服务造成一定的困难,建议有关部门在现在服务体系、网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培养专业技术队伍,加强技术装备,提高技术指导和服务水平,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模式研究制定运作机制,使技术人员愿服务,能够解决故障和问题,使用户点得着、用得上,出了故障有人管,管得了,只有这样,沼气建设使用才能真正惠及千万群众。

5、加强宣传,珍惜成果

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沼气用户“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意识,珍惜国家巨额投资建设的成果,破除怕麻烦、不愿管的传统落后思想和习俗,真正使沼气能够建一座、用一处,烧得旺,达到方便、快捷、安全、卫生的要求。

上一篇: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在大跨度大空间结构上... 下一篇:水利工程质量控制与中小型水利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