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人事管理模式

时间:2022-09-04 11:43:00

人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人事管理模式

人事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人才资源配置和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的有效途径。有利于规范用人行为、转换用人机制,有效保障广大人才的合法权益。

社会化专业化新型人事管理方式

所谓人事制度是在人才交流服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人事管理制度,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人事制度改革进程应运而生的,是人才交流服务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有效途径。它的出现为用人单位和人才解除了后顾之忧,为推动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了积极作用。尽管人事制度1995年12月正式推行,迄今为止仍有许多人对其不甚了解,本文旨在通过简析人事制度产生的背景、实质、对象及内容、人事的意义等内容,使更多的人从对人事的质疑到认同,通过人事制度制造公平、合理和激励性的人事管理新体制。

一、人事制度的产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人事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

1、人事的实质。人事,就是将过去由用人单位直接管理的一部分人事业务分离出来,委托由政府人事部门批准或授权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来承担,单位只管用人,一些技术性、专业性、事务性,咨询性具体人事业务,由人才中介机构实行,使用人单位摆脱一般的人事业务工作,集中精力搞好经营和业务,使委托的个人,由机构提供有关人事保障,免除一些后顾之忧。人事双方不是行政隶属关系,而是平等、自愿、委托与被委托、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人事提供的服务是技术性、事务,而不是干涉企事业单位内部决策性管理的服务。

2、人事制度产生的背景。人事是继八十年代初我国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普遍建立、九十年代初人才市场蓬勃兴起之后,人才交流史上出现的第三次重大改革。一是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使得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和方式,难以满足和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亟需探索建立一套社会化、专业化人事管理和服务的新形式、新机制。二是产权制度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对人事管理方式呈现了多样化的需求和趋势,对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形成冲击,呼唤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人事管理制度。三是政府机构和事业人事制度改革后,需要有中介机构为其提供社会化、专业化的人事服务。

二、人事的内涵

1、人事的对象:一是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二是三资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三是自谋职业的军队转业军官、毕业没有分配或自谋职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含五大毕业生);四是外地驻市机构需要人事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五是辞职、辞退,解除聘用合同或受聘到外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六是因私出国或自费留学人员。

2、人事的主要内容。目前,人事发展迅速,内容不断丰富,形式趋于多样化,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围绕人事档案管理进行的低层次的人事,如存放或转递人事关系、调整档案工资、评定专业技术职称、办理因私出国政审、出具各种人事证明等。二是围绕社会保障进行的新形式的人事如失业、养老、医疗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事宜。三是围绕人力资源开发进行的深层次,如人才招聘、测评、人才价格评价、组织人事政策实务培训,提供人事政策、法规咨询等服务。四是与用人单位内部微观管理有关的。聘用合同鉴证、编制用人单位人才战略、设计机构设置方案、人才智力开发和人事诊断。

3、人事制度的好处。一是与人才交流中心签定人事委托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委托单位或个人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很多工作由机构承担下来,借此契机委托单位或个人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市场经营和规划管理上。二是人事是一种法律行为,对被对象来讲,一个单位或个人选择了人事项目,就意味着与机构建立了具有法律保证的权益。三是人事制度有助于形成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良性用人机制。四是人事制度把原来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计划人”变成了“市场人”,它使人事管理工作向社会化方向大大迈进,它代表了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事管理制度的一个发展方向。

三、人事的特点

法制化—就是人事单位和委托单位要有严格的合同约束,有明确的权利、责任、义务保证;开展人事业务要以人事法规政策为依据,符合人事管理的每个环节;系统化——人事业务拓展到人事管理的每个环节;社会化—人事的范围和服务领域具有广泛性和市场化特点;专业化——服务应当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

四、人事的意义

1、是对人才社会化观念的再认识,促进了人才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是人具有社会性,是全社会的财富,为国家和人民所用。人事正是通过对人才的社会化管理,把人才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区别开来,使各类人才割断了以人事档案为核心的对单位的依附关系,保证人才有充分的择业自由。

2、适应了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入口,资源浪费,效率低下不仅在经济领域存在,在人事管理上依然存在,而人事正是为了克服这些弊端,把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协作原则用于人事管理。

3、人事制度是面向21世纪,适应知识经济对人事管理高水平的重要内容,知识经济同以往的农业、工业经济不同在于不是以物力资源和体力资源为依托,而是以人的知识和智慧为依托。知识经济给人事管理带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人才素质复合化、人才流动加速化、人才劳动分散化、组织结构虚拟化、人事协调复杂化。而人事正是适应这一趋势,使企事业单位能从繁杂的人事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选好人用好人上,而人事进行集约型管理,更有利于人事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五、人事的发展趋势

目前的人事工作主要集中在档案管理、身份认定、代评职称、出具相关材料等一些相对单调的人事业务,远远没有承担起政府职能“社会化”的改革目标,为此,人事工作的发展趋势如下主动开拓,不断拓宽范围,丰富内容,增强功能;寻找拓展的主渠道,提高的质量效果,逐步扩大人事的影响和示范效益;提高专业化、法制化水平和服务质量。

上一篇:科学发展油田纪检监察工作力求反腐倡廉实效 下一篇: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