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时间:2022-09-04 11:15:49

浅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摘 要:随着幼儿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改进,重视学前教育、加强学前儿童的游戏研究、实现对幼儿游戏的科学指导成为幼教界普遍关注的课题。游戏的过程是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幼儿认识周围环境、掌握社会文化历史经验的过程。因此,应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使幼儿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教学;发展

多年来,各国不同学科的教育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研究游戏与儿童发展、早期教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关系,提出了游戏的发展状况及多种游戏理论。21世纪,人们正试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幼儿阶段正是这种教育的开端,游戏是儿童时代的通用语言,也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下面笔者将浅论在幼儿教育中开展游戏活动的几点看法。

一、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家长和教师对游戏的偏见导致他们不认同游戏教学的方式。幼儿园教育通过组织儿童通过听课、练习和记忆来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方式呈现出小学化、成人化倾向。

忽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许多教师仅把游戏当作日常教学中的一种例行公事,认为开展游戏活动就是让幼儿打打闹闹,并没有在游戏中贯穿学习内容,忽视了游戏的教育作用。即使游戏,也是教师按自己事先制定好的计划进行,忽视了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有一些人将教育片面地理解为课堂教学活动,认为游戏只是一种纯粹的工具或手段,为了调动幼儿听课的d趣,吸引和保持他们的注意力,仅在形式上引入游戏。这样的游戏活动被教学占领,使真正的游戏脱离幼儿教学,仅把游戏作为一种单纯的工具。

二、幼儿园游戏教学的指导策略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能学会学习,获得经验,学会与人交往。因此,在幼儿游戏中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的指导应依赖于对幼儿游戏的观察,运用观察法了解幼儿的游戏水平,做出适当的指导,并制定计划和做记录,以保证幼儿能较好地开展游戏。

游戏活动是以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主体性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按照自己的主体意愿,选择游戏伙伴、内容,决定使用活动材料的方式、方法。

幼儿的年龄不同,其游戏的方式和种类也不同,因此教师的指导态度也应有所区别。教师在组织游戏时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区别对待,不可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要做到因材施教。

三、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的意义

1.游戏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方式

游戏是社会活动的反映,它把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融入游戏中,以游戏这种娱乐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事物及其规律,这样可以降低幼儿的认知难度。如果让幼儿学习纯理论的东西,他们会感觉困难,而游戏会带给幼儿快乐。

2.游戏对促进幼儿身体发育至关重要

在幼儿期,幼儿的身体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是身体各个部位的机能成熟的关键时期。如果在此阶段,幼儿的身体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对幼儿以后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3.游戏是心理健康的保证

在幼儿园游戏教学过程中,幼儿必须相互交流才能保证游戏的顺利完成,所以游戏也能培养幼儿健康的情感,是幼儿心理健康的保证。对于其他教育科目来说,游戏是很好的教育手段,在教学中可以把其他科目的内容以游戏的形式教给幼儿,从而减轻幼儿的学习负担。

四、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发挥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特殊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获得发展。

1.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介入时机和指导艺术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指导,应知道所制定的目标并把握好目标,最好顺应幼儿的想法去介入;还应将自己的介入意图转化为幼儿需要,在幼儿需要时适时介入,做到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索自由,从而引导幼儿发展个人的特质。

2.让幼儿自主、自由的游戏活动

在游戏中,幼儿自主、自由活动,老师不做硬性安排,玩什么、怎么玩都应由幼儿自己做主。教师的指导不是控制,而是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在活动中做到尊重幼儿的活动意愿、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并以饱满情绪感染幼儿,对幼儿的活动表示支持、赞许。

3.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要适时促进

在活动中,教师要自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要急于介入,而应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教师要经常加入幼儿的探索过程,成为幼儿探索、发现过程的目击者和共同参与者。因此,教师对幼儿要抱有具有弹性的、可变的期望,教师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促进者。

总之,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姚梅林.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

上一篇:论提升小学1~3年级数学估算教学有效性策略 下一篇:用爱才能教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