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订本《册府元龟.掌礼部》引“三礼”标点商榷

时间:2022-09-04 09:26:22

摘 要: 校订本《册府元龟》是目前最方便读者的读本。但在标点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对阅读研究《册府元龟》颇有妨碍。兹以《册府元龟・掌礼部》中关于“三礼”的引文,就其中有关标点问题参核众书列出校勘记十五条。

关键词: 册府元龟・掌礼部 引文 标点 商榷

《册府元龟》一千卷,宋王钦若等所编,专门辑录历代君臣事,起上古止五代。全书分三十一部一千一百零四门,所采以正史(十七史)为主,间及经、子,不取杂书、小说。其传世版本宋本残缺,明本讹误,2006年凤凰出版社出版了由南京大学教授周勋初等以明本为底本,参以宋本和唐五代以前的子史文献整理的校订本,今只就其中征引“三礼”最多的《掌礼部》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关于引用“三礼”的部分参以相关正史及阮刻本《十三经注疏》、北大本中的“三礼”部分进行相关标点讹误考辨。下面列举所得例证如下:

1.《礼大传》曰:“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正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第6458页)

按:“大传”系“礼记”中的一篇,中间当加间隔符号,正确标点当为:《礼・大传》曰。

2.《周礼》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第6511页)

按:此句为直接引文,同书第6489页有《周官》:“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和乐,以致鬼神,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远人。”6741页有《周官》:“以六律、六巍⑽迳、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神只,以和邦国,以谐万人。”云:“凡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皆加引号,虽此处未加引号于文意理解并无大碍,但为保持体例统一,有引号为佳,当标点为:《周礼》“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

3.《磬师职》云:“燕乐之钟磬。”郑玄曰:“燕,房壤忠,所谓阴声,金石备矣。”以此而论,房戎乐,非独L歌,必有钟磬也。(第6536页)

按:《隋书》卷一五同。阮刻本《周礼注疏》卷二四第八页中栏郑注作“燕乐,房中之乐,所谓阴声也”,无“金石备矣”四字,经文中亦无此四字,疑此四字与下文“以此而论,房戎乐,非独L歌,必有钟磬也”同为阐释郑注的文字,郑注之下引号应断在“所谓阴声”下,正确标点当为:郑玄曰:“燕,房壤忠,所谓阴声。”金石备矣,以此而论,房戎乐,非独L歌,必有钟磬也。《玉海》、《通典》引此条时亦无“金石备矣”一句,校订本《册府》、《隋书》当据改。

4.按《郊特牲》曰社稷太牢,必授一牢之文以明社之无二,无稷无牲矣。(第6612页)

按:“社稷太牢”为直接引文,不加引号,易误以为“社稷太牢,必授一牢之文以明社之无二,无稷无牲矣”一句皆为《郊特牲》文,正确标点当为:按《郊特牲》曰“社稷太牢”,必授一牢之文以明社之无二,无稷无牲矣。

5.案《周礼》,纳征,玄c束帛俪皮。郑玄注云:“束帛,十端也。俪,两也。皮,鹿皮也。”仪注,以虎皮二。(第6634页)

按:此句出自《仪礼・士昏礼》,为直接引文,当加引号,正确标点为:案《周礼》“纳征,玄c束帛俪皮”。

6.《礼小记》云:“久而不葬者,惟主祭者不除,其馀以麻终月数者除丧已。”(第6661页)

按:“小记”为“丧服小记”,系“礼记”中的一篇,中间当加间隔号,正确标点为:《礼・小记》:“久而不葬者,惟主祭者不除,其馀以麻终月数者除丧已。”

7.《孟春令》云:“其数八”,又云:“迎春东郊”……郑玄《孟春令》注云:“王居明堂,礼也。曰王出十五里迎春,盖殷礼也。周礼近郊五十里。”(第6670页)

按:《魏书》卷五五“礼也。曰王出十五里迎春”作“礼曰:王出十五里迎岁”。“周礼”二字下有专名号。阮刻本《礼记正义》卷一四第一三五五页下栏“礼”下无“也”字,“曰”下无“王”字,无“周礼”之“礼”字。北大本郑玄注文标点为“《王居明堂礼》曰:‘出十五里迎春。’盖殷礼也。周近郊五十里”。

《礼记正义》中《王居明堂礼》出现共十六处,《正义》曰:“云‘王居明堂礼’者,《逸礼》之篇名。”《北史》卷七二、《隋书》卷四九有“案刘向《别录》及马m、蔡邕等所见,当时有《古文明堂礼》、《王居明堂礼》、《明堂图》、《明堂大图》、《明堂阴阳》、《太山通义》、《魏文侯孝敬传》等,并说古明堂事。其书皆亡,莫得而正”。由此可知,《王居明堂礼》确有其名,系《逸礼》中的一篇,今已亡逸。疑《册府》有衍文,作郑玄《孟春令》注云:“《王居明堂礼》曰:‘王出十五里迎春’。盖殷礼也。周近郊五十里”为是。《魏书》“礼”字当上属,作“《王居明堂礼》曰:‘王出十五里迎春’”;“周礼”二字不当加专名号,“周礼”与上文“殷礼”相对,其中之“周”、“殷”指朝代,“周礼”指周代礼仪规范。

8.又《文王世子》曰:“五庙之孙,祖庙未,虽及庶人,冠娶必告,死必赴,不忘亲也。亲未绝而列于庶人,贱无能也。”郑注云:“赴告于君也。实四庙孙,而言五庙者,容显考为始封子也。”(第6688页)

按:此处经文下引号当加在“死必赴”之下,此以上为《文王世子》经文,正确标点为:又《文王世子》曰:“五庙之孙,祖庙未,虽及庶人,冠娶必告,死必赴。”不忘亲也。亲未绝而列于庶人,贱无能也。校订本《册府》当据改。

9.《礼记》:公仪仲子之丧,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何也?”子服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发,微子舍其孙]而立弟衍。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郑注曰:“伯子为亲者讳尔,立子非也。文王之立武王,权也。微子嫡子死,立其弟衍,殷礼也。”“子游问诸孔子,孔子曰:否,立孙。”注曰:“据《周礼》。”(第6696页)

按:《北齐书》卷四四“周礼”下有专名号。“周礼”二字不当加书名号,此指周代的礼俗,非《周礼》这本书。阮刻本、北大本不误,校订本《册府》、《北齐书》当据改。

10.谨按《礼记・祭法》云:“圣王之制礼也,法施于人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脑蜢胫,能捍大患则祀之。”又云“尧、舜、禹、汤、文、武,皆有功烈于人,及日月星辰,人所瞻仰,非此族也,不在祀典。唯此帝王,合与日月同例,常加祭享,义在报功。”(第6721页)

按:“又云”一句,下引号当断在“不在祀典”下,此以上为《礼记・祭法》文,正确标点为:又云“尧、舜、禹、汤、文、武,皆有功烈于人,及日月星辰,人所瞻仰,非此族也,不在祀典”。唯此帝王,合与日月同例,常加祭享,义在报功。校订本《册府》当据改。

11.故《祭法》云:“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设庙祧坛而祭之,乃为亲疏多少之数。”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皆月祭之。远庙为祧,有二祧,享尝乃止。去祧为坛,去坛为,坛有祷焉祭之。(第6734页)

按:下引号当断在“坛有祷焉祭之”处,至此以上全为《祭法》文,正确标点为:故《祭法》云:“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设庙祧坛而祭之,乃为亲疏多少之数。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皆月祭之。远庙为祧,有二祧,享尝乃止。去祧为坛,去坛为,坛有祷焉祭之。”

12.谨按《大宗伯》职云:“若王不祭祀,则摄位。”(第6736页)

按:同书第6857页有《大宗伯职》曰:“祀大神,祭大只,享大鬼,理其大礼。若王有故,则摄而荐彻豆笾。”6858页有又《周礼・大宗伯职》云:“凡大祭祀,王后有故不与,则摄而荐豆笾,彻。”6859页有谨按《大宗伯职》云:“若王不与祭祀,则摄位。”“职”字皆在引号,而此处在引号之外,为保体例统一,在引号任佳,当标点为:谨按《大宗伯职》云:“若王不祭祀,则摄位。”

13.按《九嫔》职云:“凡祭祀,赞后荐。”(第6736页)

按:同书第6858页有又钦明状引《九嫔职》:“凡大祭祀,后裸献,则赞爵。”两处标点不一,体例不统一,“职”字在引号任佳,当标点为:按《九嫔职》云:“凡祭祀,赞后荐。”

14.《记》曰:“乐由天作,礼以地制。天之体,动也;地之体,止也。”(第6793页)

按:下引号当断在“礼以地制”下,此以上为《礼记・乐记》文,正确标点为:《记》曰:“乐由天作,礼以地制。”天之体,动也;地之体,止也。

15.又案《曾子问》曰:“古者师行,必载迁庙主行乎?孔子曰:天子巡狩,必以迁庙主行,载于斋车,言必有尊也。”今也取七庙之主以行,则失矣。(第6793页)

按:下引号当断在“则失矣”下,至此以上为《礼记・曾子问》文,正确标点为:又案《曾子问》曰:“古者师行,必载迁庙主行乎?孔子曰:天子巡狩,必以迁庙主行,载于斋车,言必有尊也。今也取七庙之主以行,则失矣。”

以上就是我在研究《册府元龟・掌礼部》中所发现的关于标点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校订本在文字讹误阙衍、引文的出处以及经注文混同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值得进行讨论研究。

参考文献:

[1][宋]王钦若等编.周勋初等校订.册府元龟.凤凰出版社,2006.

[2][清]阮元.十三经注疏(影印本).中华书局,1980.

[3][东汉]郑玄注.李学勤主编.礼记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东汉]郑玄注.李学勤主编.周礼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北齐]魏收.魏书.中华书局,1974.

[6][唐]李百药.北齐书.中华书局,1972.

[7][唐]李延寿.北史.中华书局,1974.

[8][唐]魏征撰.隋书.中华书局,2000.

上一篇:西方之眼 东方之魂 下一篇:论徐渭与杜甫的“异世同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