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智能建筑普及的思考

时间:2022-09-04 08:38:30

关于中国智能建筑普及的思考

摘 要:智能建筑的普及对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要的特殊意义,因而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得以大力推广。但在推广普及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开发商刻意曲解概念、人民群众较差的环保意识以及华而不实的设计理念等。文章将就智能建筑中垂直绿化为主要议题,将南海意库与世博会的垂直绿化与中国传统立体绿化植物爬山虎进行对比研究,并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论述智能建筑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在国内普及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方式,以促进智能建筑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智能建筑;垂直绿化;爬山虎;普及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9-0158-02

笔者认为中国政府要在20年内普及智能化建筑的目标有点操之过急,从倾举国之力筹办的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效果来看,所谓的智能建筑的普及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为致命的就是摒弃了传统的作法,而一味追求符合定义上的所谓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修订版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对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省略前半句,而以达到后半句的定义为目标,这种行为方式尚处于计划经济时代高投入、高产出,不择手段达到指标的行为。

就拿世博会主题馆使用的垂直绿化与传统立体绿化的爬山虎作比较,根据世博会主题馆的特殊使用要求以及上海当地特殊的气候条件,承包该项目的园林公司在世博会主题馆生态绿墙的建设过程中“号称”解决了以下九大难题:首先是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垂直绿化覆盖达到5 000 m2;再者是垂直绿化能够适应世博会期间长达一个月的梅雨季节,不出现烂根、枯萎的现象;然后是能够抵挡住上海夏季日光直射所造成的高温,保证绿色植物不枯萎;其四是也要能够经受住上海冬季低温湿冷的考验;第五是要求其主体结构能够抵抗11级的台风;第六是需要保证植物以及栽培介质不脱落幕墙;第七是要求垂直绿化的安装和拆卸方便简单,能满足绿化植物的即时更换;第八则是能满足垂直绿化滴灌的要求,滴灌时候的水压需要保持稳定;最后一个则是要求生态绿墙的荷载要在已有构架允许的负载范围之内。

以上所称之为难题的九个事项,第一是工程进度问题、第五是工程建筑结构施工问题,其余的七个问题则是人工垂直绿化所难以避免会遇到的有关观赏性植物保养维护问题。让我们反过来看看爬山虎对于这些问题的表现又是如何呢。

爬山虎的适应能力很强,喜欢阴冷潮湿的环境,但也不惧怕强光,耐寒,耐旱,耐贫瘠,气候的适应性非常广泛,在暖温带以南的冬季也可以保持半常绿或者常绿的状态,对土壤的要求也不是不严格。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传统的立体绿化植物――爬山虎来说,以上种种问题根本就不存在。除了所有陆生植物都怕的积水以外,真可谓是无所畏惧。

而且由于它对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因此也适合种植在工业园区、马路边等废气污染严重的区域。

如果说还有什么缺点的话,就是爬山虎有时候长得会非常密集,会把一些窗户和门也给“爬”上,不过鉴于爬山虎耐修剪,这倒也不是个问题。我想决策者之所以不用爬山虎,而是花大价钱建设生态绿墙的原因就是爬山虎的摸样实在是太土了,拗不出婀娜多姿的造型。面子上过不去,就是这张“面子”,劳民伤财,好大喜功,不干实实在在的事,却天天算计着怎样把形象工程做好。

深圳有一个实际的案例,那就是三洋厂区改建的南海意库,建筑改造设计方案的比较在8家公司之间进行,包括清华苑、加拿大毕路德、都市实践、深圳建研院、法国欧博、澳大利亚伍兹贝格等众多著名建筑设计公司,而开发商提出的前提条件和不变要求就是一条:绿色环保。于是,垂直绿化的思路就被不约而同地提出。当时(2005年)的垂直绿化造价约200 元/m2,整个南海意库因垂直绿化增加的成本达几百万。

南海意库运用了60多种绿色技术,涉及建筑改造设计、围护结构、自然通风系统、太阳能应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环保材料等多方面,经测算之后的节能率达到了66%,如3号楼总的改造成本约4 800 元/m2,但通过节能和租金收益可以在10年间收回。

设计者们引以为傲的垂直绿化的作用是“估计至少能让室内温度比其他环境低两摄氏度”。而爬山虎一般可以使室内温度降低四至六度。然而这还不是关键所在。

为了体现植被的丰富性,并根据各栋楼的方位、朝向等,南海意库不同的墙面种植了不同品种的植物,为实现植物的长期生长且不破坏墙体,特别增加的一项措施就是培植一层腐殖土,此举还起到了为植物蓄水、提供养分等作用。就是这一层腐殖土,使多名在南海意库办公的人士都反映深受蚊虫之扰。作为主设计师的林武生也承认,刚开始,确实比较多蚊虫,时不时被叮一个包。

而如果我们种植的爬山虎的话,这些原本全都可以统统避免的。

这些所谓的运用于南海意库的“技术”对于爬山虎来说完全是不必要的,到现在为止也从没听说过爬山虎会被台风从墙壁上给刮下来,也没听说过爬山虎倒下来会压死人。笔者认为决策者之所以不用爬山虎,而是花大价钱建设生态绿墙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爬山虎的摸样实在是太土了,拗不出婀娜多姿的造型。面子上过不去,就是这张“面子”,劳民伤财,好大喜功,不干实实在在的事,却天天算计着怎样把形象工程做好。

如果说世博会是为了向世人展示一个强大的中国的话,也还有些许道理。但是从中我们却可以看到,如果在全国范围内提倡如此做法的智能建筑并不合适,首先我们没有适合推广的技术,其次有些设想好的理念在推广中往往就变了形,常常就变成了形象工程。因此笔者认为我国还没有达到那种照搬国外智能建筑的水平,与其画虎不成反类犬,还不如结合中国实情,就地取材,物尽其力来得实在。

同样的道理,与其大规模引进了智能装备去闲置着不用,当初还不如不引进,在成本预算方面直接将此部分砍去或者移作他用。同理,与其等着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对于物业的认识、自觉缴纳物业管理费,还不如就着已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整合;与其推广智能化照明系统,还不如切切实实的贯彻随手开关用电器来得实在。

不得不承认,智能化建筑确确实实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但是我认为盲目的跟从只会适得其反,当一个地域的经济、人的意识等物质、精神条件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准的时候,引进一些新鲜的事物却又不能发挥它的效力,甚至产生反面的效应让人觉得不实用的时候。这是最为危险的,这为之后该事物真正应当推广的时机做下了一个恶劣的铺垫。

我国现有智能建筑有70%不能正常运行。各行各业、各方人士对与智能建筑缺乏相关的科学认识以及理性的思考才是问题的关键和根源。

开发商是智能建筑的开发者,而业主作为智能建筑最终的服务对象和受益者,两者分别作为建筑智能化产业链上的起点和终点,他们应当是最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智能建筑。然而现实却是,大多数开发商并没有把消费者的需求和建筑物最后需要达到的功效作为出发点,而是把“利润最大化”的眼前利益作为追求的目标,把智能化系统作为房产销售炒作中的一个“标签”,用“智能化”、5A、6A等模糊的概念大肆进行炒作,迷惑广大消费者,吸引消费者们的眼球。结果导致了业主在使用之后发现名不副实,大光其火,唯一的后果就是双方互相的不信任,为智能建筑的进一步发展种下了病根。

正是因为开发商的误导和业主的误解,使得智能建筑在中国内地出现了华而不实、不重效能只注重形式和概念的现象。笔者认为建筑的智能化不应该有固定的标准和统一的模式,不能像大工业生产一样的把所有的东西都成定制化而是应该征询业主的需求并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利势导。各种类型的楼宇会产生不同的需求,即使在同一座楼内,还会因为楼层的不同引起各种不同的需要,也会因为客户需求的不同从而产生各式各样的智能化要求。因而真正的智能建筑并不一定必须采用最新的技术或者最贵的设备,而是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要么在保证现有的水平上降低成本,抑或在现有的成本上发挥其最大的效力,提高效率。

所以笔者以为与其把精力放在不切实际的普及那些不靠谱的智能建筑,还不如想着如何使用现有的技术设备,将旧有的建筑物装上防盗门禁等智能系统,种上爬山虎,如此还更为实际一些。也许这些是最简单的,但也是最有效的,再者,一般的业主也不会愿意花大价钱去购买。所以,在目前的大形势下,花些小钱购进一些最基本的、最能立竿见影的设备才是当务之急,毕竟需求决定市场。

参考文献:

[1] 张玄子.绿色建筑由商业噱头转向低碳生活[J].江苏建材,2011,(2).

[2] 温炎涛,彭立宁.绿色智能建筑针对建筑学专业的设计要求[J].价值工程,2012,(33).

[3] 焦杰,李先进.促进广州智能建筑健康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3,(3).

[4] 尹伯悦,赖明,谢飞鸿.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在世界和我国的发展与应用状况[J].建筑技术,2006,(10).

[5] 吴伯民.“绿色”幕墙――浅议世博建筑的指导意义[J].城市建设,2010,(35).

[6] 张晓然,陈萃,陈碧梅.深圳市垂直绿化的特点和发展方向[J].中国园林,2001,(5).

[7] 郭栋,王萍.绿色律动――建筑垂直绿化在上海世博会场馆设计中的运用[J].安徽建筑,2011,(2).

[8] 乔国栋,丁学军,庞炳根.上海世博主题馆生态墙垂直绿化[J].建设科技,2010,(19).

上一篇:赤泥隔膜泵单向阀螺栓改进设计 下一篇:新时期哈尔乌素露天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