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演变

时间:2022-09-04 08:36:07

战后日本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演变

摘 要: 贸易立国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两大支撑。本文利用战后日本货物贸易的数据,分析了1950—2011年日本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以此为基础,揭示日本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变化,并结合当前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贸易形势的变化,提出了日本贸易结构演变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 贸易结构 结构转型

二战结束后,日本确立了贸易立国战略,国际贸易成为日本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1950年日本货物贸易额仅为6460亿日元,在此次经济危机初期的2007、2008年,日本货物贸易额近160万亿日元。2009年以来日元大幅升值,加上世界经济危机导致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日本的货物贸易额急剧下降30%以上,2010年开始有所恢复。与贸易的发展相对应,日本的产业结构迅速升级。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竞争力的增强,日本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日本出口产业(商品)结构的演变

(一)1945—1988年的出口结构

图1 1950-1988年日本出口的产业构成 (单位%)

战后初期,日本纺织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48%,是日本最主要的出口产业,金属及其制品(18.3%)次之,机械机器排名第三(9.9%),化学制品、非技术矿物制品的比重都在5%以内。

随着战后经济的发展,机械机器行业在出口中的比重增加,而纺织品的比重减少。到1962年,机械机器类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由1950年的9.9%提高到了25.1%;纤维制品在出口中的比重已经由1950年的48.2%下降到了25.6%;金属及其制品的比重曾经在1952年达到过25%;大部分年份保持在10%—20%之间;食品出口占日本出口的比重在5%—10%之间。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1960—1971年,纺织品在出口中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到1971年已经下降到11.6%;机械机器的出口比重迅速提高,1971年已经达到了49.4%;金属及其制品以及化学制品在出口中的比重比较稳定,分别维持在18%和6%左右;食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1962年的6.9%下降到了1971年的2.8%。

在70年代的稳定增长时期,除两次石油危机期间略有降低以外,日本机械机器出口的比重总体不断提高,到1988年已经达到了74.3%。与之相对应,金属及其制品的出口比重1974年曾达到24.7%,随后逐步下降,1988年仅为日本出口额的8.2%。化学制品在出口中的比重最高曾达到7.3%(1974年),随后基本保持了5%左右的比重。纺织品与食品在出口中的比重进一步下降,截至1988年,分别仅为出口额的2.6%和0.8%。

(二)1988—2011年的出口结构

1984—1995年的10年间,日本的机械机器出口在日本出口中的比重基本保持在70%左右,1994年最高达到了71.48%,1996年之后逐步下降,到2009年最低下降到了59.61%,之后略有上涨。自1961年以来的50年间,日本的机械机器出口一直是日本最主要的出口产业,1971年以来的40年间,机械机器出口占日本出口的比重在50%以上。

从1987年开始,化学制品在出口中的比重(5.1%)逐步提高,到2011年,化学制品在出口中的比重已经逐步提高到了10%以上。金属制品在出口中的比重自1988年开始有所下降,2000年开始上升,2011年化学制品在出口中的比重提高到了9.15%。

图2 1988—2011日本主要出口产业构成 (单位%)

二、日本进口产业(商品)结构的演变

(一)1945—1988年的进口结构

图3 1950-1988年日本进口的产业构成 (单位%)

二战结束后,食品是日本最主要的进口产品,在1946—1949年,食品进口占日本进口的40%以上,1947年的食品进口达到了52.7%。由于战前的产业基础以及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的非军事化改革,日本的纺织工业保持发展,纺织品的出口比在战后恢复期曾达到48%,纺织原料成为日本进口的主要产品,进口比例达到了38%。

在奠定基础期,日本的进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图4)。主要体现为食品以及纺织原料进口比重急速下降,而金属原料、矿物性燃料以及机械机器的进口比重增加,日本进口的商品分布呈现平均化的趋势。随着日本工业生产的恢复,到1962年,矿物性燃料的进口比重为18.5%,成为日本进口的主要产品,而食品、纺织原料、金属原料、机械机器的进口比重在13%左右,化学制品的进口比重在这一时期基本稳定,一直维持在5%上下。

在五、六十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日本纺织业逐步呈现衰落,1960年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仅有12%,1972年仅占7.6%。这也导致了日本纺织原料进口比重进一步下降,1972年纺织原料进口占比仅为5.7%。而随着重化工业的高速发展,日本矿物性燃料进口比重逐步增加,1972年日本矿物性燃料进口几乎占日本进口额的四分之一(24.4%)。其他产业的进口比重变化不大,其他原材料(除纺织原料和金属原料之外)及食品进口基本维持在15%左右。金属原料以及机械机器的进口略超过10%,化学制品的进口为5%。

第一次石油危机使日本的矿物性燃料在进口中的比重从1972年的24.4%提高到了40%以上。第二次石油危机后,1979—1981年这一比重甚至达到了50%。与之相对应,日本其他产品的进口在日本进口额中的比重有所减少,食品占比11.8%,其他产品的比重大多下降到10%以内,化学制品进口比重略有提高,仍维持在5%上下。

随着日本产业由“重厚长大”向“轻薄短小”的成功转型,加上1985年广场协议后的日元升值,矿物性燃料在日本进口中的比重下降。到1988年,已经下降到了占日本进口额的20.5%,食品、机械机器的构成比再次上升到15%左右,其他原材料(除纤维原料、金属原料外的)进口占8.7%,化学制品进口占7.9%,金属原料及纤维原料在进口中的比重分别下降到了4.5%和1.8%。

(二)1988—2011年的进口结构

图4 1988-2011日本主要进口产业构成 (单位%)

日本机械及运输机器在进口中的比重自1988年逐步上升,1999-2004年保持在28%以上,随后逐步下降,到2011年下降到21%;矿物燃料在进口中的比重从1989年开始下降,整个90年代基本保持下降的态势,直到2000年才恢复了增长的趋势,2008年美国的经济危机使其再次下降,但仍是日本最主要的进口产品;化学制品的比重仍比较稳定地保持在8%左右。

三、战后日本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演进特点

战后60年间,日本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日本的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950—1988年,日本经济逐步恢复自立,并经历了高速增长和低速增长。这一时期日本纺织品的出口地位下降,机械机器和化学制品的出口迅速增加;进口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为日本纺织类原料进口迅速下降,矿物燃料以及金属原料的进口迅速增加。机械机器制造业和金属及其制品业具有竞争优势,且竞争优势迅速提高,而食品工业、矿物性燃料工业有严重的竞争劣势。

随着经济的日趋成熟,1988—2011年日本的进出口结构也趋于稳定。最重要的出口产业是机械机器工业(包括普通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以及金属及其制品业(包括钢铁工业、有色金属、金属制品)。进口的产业分布趋于分散,除矿物性燃料的进口比重比较高之外,其他行业,如食品及动物、饮料及烟草、按原材料分类的商品、机械及运输机器业的进口比重均保持在10%左右。

这一时期,同一产业内部发生了分化。钢铁工业和运输设备制造业是日本各产业中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同时也是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业;金属制品、普通机械和电气设备工业的竞争优势迅速下降,通讯设备、电子数据处理与办公设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自2000年以来也在迅速下降;但集成电路与电子产品的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依然明显。

四、对中国外贸发展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出口环境更加宽松,国际贸易加速发展。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也超过了10%。随着贸易额的扩大,中国进出口的商品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比战后日本贸易结构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日本贸易结构有明显的产业升级特征。出口支柱产业的资本密集度和技术密集度逐步提高,劳动密集度和资源密集度逐步下降;与出口结构的变动相对应,日本的进口结构中,资源能源类产品的比重逐步下降,但食品及动物、饮料及烟草、食品原料的比重合计高达30%左右,已超过矿物性燃料的进口比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加工制造业的进口需求下降,而居民消费类的进口需求增加。此外,面向国际市场的出口产业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这在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快速转型的时期表现非常明显。而对于日趋成熟的经济体来说,国内需求对于贸易结构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过多,导致了国内巨大的通胀压力;同时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增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对中国的出口提出了挑战。因此,内需对经济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内需增加的背景下,怎样才能实现既解决中国贸易收支顺差过大的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通过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有效引导进出口结构的演变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刘昌黎.现代日本经济概论(第二版)[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日本通商产业省通商产业政策史编纂委员会编.日本通商产业政策史(第16卷 年表统计)[M].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3]日本财务省网站:http://www.mof.go.jp/

上一篇:借鉴台湾经验 推进大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 下一篇:内部资本市场的组织结构、运作模式和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