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教学在游泳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04 08:23:32

节奏教学在游泳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本文通过对游泳教学内容、特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理论分析与教学实践,总结出把握好适当的教学节奏是提高游泳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游泳教学 节奏 运用

【中图分类号】G8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1-0097-02

节奏是大自然中各种事物所表现出的一种包含强与弱、快与慢、轻重与缓急、长久与短暂的有规律、和谐的运动现象。而游泳教学更具上述特点,一堂游泳教学课是由几个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的,无论就某项练习的本身,还是从课堂教学的整体来看,都有着很强的运动规律和节奏。游泳教学的实践表明:游泳教学课的教学节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过程中各要素有秩序、有节拍、有韵律的变化,起伏有致、张弛交错、快慢适宜、详略分明的教学节奏,对提高游泳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掌握游泳技术、技能都是十分有益的。

节奏与诸多因素密切相关,要提高游泳教学课的整体教学水平,必须设计好教学节奏并将之纳入课堂整体教学中,并不断提高理论水平,进一步认识教学节奏在教学课中的作用。

一 设计好“缓”与“急”的教学内容

游泳课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按规定的教学程序接受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规定的身体练习。学生即便有游泳学习动机,但其学习生理和心理准备状态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强制性的各种“规定”必然使教学过程平淡乏味,使学生对学习索然无趣,久而久之会造成学习的惰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课堂学习精力与注意的分配分为三个阶段:即起始阶段,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兴趣盎然;中间阶段,学生依照定向学习目标,学习—创造—学习,积极性高,是知识与技能学习形成阶段;结束阶段,学生体力明显下降,注意力开始分散,学习的惰性较明显,学习效率降低。对此,教师可依据课堂不同阶段学生注意力的分配和生理规律等,精心设计“缓”与“急”的教学内容与环节。对难度较大,学生不易掌握的动作技术,要有“缓”的观念,可设计趣味性较强的练习方法和手段,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目标。同时,教学气氛要舒缓、和谐,不能因教学的难度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急”即紧紧抓住学生课堂中的注意特点和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兴趣,集中精力、时间,迅速、合理、科学地推进教学目标。游泳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设计好“缓”与“急”,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游泳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调整好“快”与“慢”的教学环节

游泳教学速度的快慢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关键环节。总的来说,课的节奏应当紧张一些,以充分利用时间,提高课堂的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游泳课的速度过快,则会导致学生“消化不良”,进而体力不支,思维受阻。反之,若课的速度太慢,节奏松散就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涣散,昏昏欲睡,心存反感,久而久之,对所学学科产生厌倦。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速度的快慢、行止时,除了从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往往还需按照教学内容,把握进度。由于教材内容不同,课的运动量和练习密度也不同。如蛙泳练习密度不大,但强度大,间歇时间较长,练习密度可相对小些;而蛙泳腿练习,不但运动量小,练习密度也不大。又如陆地上的各种泳姿的模仿练习同样存在着上述问题。因此某些练习密度和强度,还有助于掌握运动技能和发展体能。正确掌握课的节奏,教师还需善于观察学生的面色、神态、呼吸和排汗量等,随时获取反馈信息,注意节奏的变化和调整,做到张弛适度,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三 安排好“动”与“静”的教学方法

动静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节奏艺术中的重要内涵。一般情况下,游泳教学中的“动”既包括教师的讲授、指导、示范等活动,又包括学生的表述、质疑、讨论、练习等内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二是巧用示范,强化示范的正确效果,加深对正确动作、正确概念的理解;三是精讲,提炼教材中最本质、最关键的东西。语言要精练准确,形象生动,抓住重点,层次分明;四是充分利用时间,保证突出重点。“静”,具体要抓好四个环节:一是目的明确,静是动的准备和延续。练什么?怎么练?与下一环节的“动”如何衔接,必须充分考虑周到。二是练的形式多种多样,使学生静中有所收获。三是练习分量适当,学生既有可吸收性,又能在练习中对已有的知识、技术进行巩固提高。四是要认真检查,以增强练习效果。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动”与“静”的节奏,要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但形成运动条件反射主要还是靠学生反复练习。因此,在游泳教学中,仍须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以“动”为主,以“静”为辅,动静有机结合,二者兼顾,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掌握运动技能水平。

四 处理好“详”与“略”的教材内容

构成游泳教学节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教材内容详略关系的适当处理,这也是提高游泳教学艺术的重要途径之一。众所周知,教材中储存的信息,既有学生已知的,也有学生未知的。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的情况确定教什么、教多少,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主攻难点,做到详与略的巧妙安排。该详之处精雕细刻,该略之处一带而过或干脆“割爱”,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教材内容详略需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关键、重点之处要重视

关键、重点处的确定是根据游泳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具体情况等方面确定的。例如,蛙泳是由蹬腿、划手、呼吸三个部分组成,并环环相扣按其顺序展开。但不管有多少个技术环节,其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的,对全局起关键性作用的重要环节,决定蛙泳速度快慢的关键是蛙泳蹬腿和划手的相互配合,这也是蛙泳教学的重点。在蛙泳的教学中,加强蹬腿与划手练习的配合就成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其他的教学内容可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把握。

2.集中精力解决难点

所谓教材难点,一是指带有普遍性的难以掌握的环节,如蛙泳的蹬腿练习、蹬腿与呼吸缺乏配合节奏等;二是由于各人身体素质和心理因素的差异所表现出来的各自不同的薄弱环节,如有的学生对动作的理解能力差,腿部力量小;有的心理紧张,蹬腿动作混乱等。针对上述问题,教师要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探究、掌握,其余的启发学生自学、自练、逐步掌握。

3.注重自学能力的提高

游泳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同时,还要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工夫,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锻炼身体,学会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和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手段与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应详尽地安排和设计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的操作性强的系统性方案,这对促进学生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十分有益。含蓄是游泳教学节奏中艺术动律的一种特色美,它突出体现了游泳教师在实施游泳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态度,审美情趣。调查研究表明:在游泳教学中,运用含蓄的语言是多数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很多情况下,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传授知识和技能时对学生的点拨、诱导以及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都需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含蓄方式。通常情况下,含蓄方式在游泳课中的运用常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在教学起始阶段,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主要技术原理,含蓄地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课堂结束阶段含蓄地进行小结,留有余地,促进学生对已有体育知识、技能做延伸性的思考、探究;(3)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阶段,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故意不把谜底揭破,而是让学生分析、思考、判断、推理,以挖掘学生内在潜质;(4)注意对课堂中有损总体目标实现的消极、逆反行为进行科学、含蓄的诱导。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做到循循善诱,又在含蓄中带有警策之语,令学生醒思,进而迷途知返。运用含蓄的方式,会让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在知识、技能上得到点拨,思想品德方面得到诱导,有益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实践证明,游泳教学中必须根据教材性质、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相适应的教学节奏,根据教学时间进展确定教学节奏,运用教学语言来调整教学节奏。根据学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征来控制教学节奏。唯有此,才能不断提高游泳教学的艺术水平,促进游泳课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进而达到综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宏.优育教学节奏探微[J].职业技术教育,2000(16)

[2]于文忠、宋永涛.体育教学宜五慢[J].中国学校体育,2008(11)

[3]田丰.浅谈节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2(4)

[4]单庆新.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9(3)

上一篇:教育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谈高职院校环境专业中的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