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100例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22-09-04 06:58:57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100例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收常规颅脑手术,实验组患者行亚低温治疗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有24例患者痊愈出院,对照组为11例,痊愈率分别为48.0%和22.0%。 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治疗成功率。

[关键词] 亚低温;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c)-0045-02

重型颅脑损伤是脑部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很大的威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进行GCS昏迷程度评分时均为3~8分,患者的整体临床症状明显[1]。在当前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中,医护人员通常采用亚低温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常规治疗中对患者进行持续物理降温,将患者体温控制在32~35℃。在这一温度区间能有效降低患者脑代谢,减少继发性脑损害,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34例;年龄18~72岁,平均(42.3±2.1)岁。所有患者的整体临床症状均符合采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要求;经头部CT或MRI检测,均无严重的肾功能障碍、胸腹脏器伤、低血压休克、心肺功能不全等临床症状,无严重的感染急症。致伤原因:打击伤31例,车祸伤51例,坠落伤14例,其他损伤4例。GCS昏迷程度评分:6~8分73例,3~5分27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时进行吸氧,并通过神经性营养药物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抑制,医护人员在进行治疗时要对患者的症状进行仔细地了解,根据患者的病程及临床症状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手术方案[2]。常规的手术方式有骨瓣减压术、脑室外引流术、开颅行血肿清除术、小脑幕切开术等。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采用相关药物对患者机体的酸碱平衡进行调节,提高治疗效果。

实验组患者在亚低温情况下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将患者体温控制在32~35℃,维持2~14 d,对患者采用生理盐水500 ml+阿曲库铵200~400 mg+氯丙嗪100 mg进行静脉滴注(20~40 ml/h),并进行呼吸机支持。随时进行颅内压(ICP)监测,控制ICP在20 mm Hg以下。对患者的直肠温度进行实时监控,每次治疗2~14 d。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能正常地进行相关的工作和生活,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中残:治疗后能进行基本的工作和生活,但是部分生活需要他人的帮助。重残:无法进行正常的活动,大脑存在意识,临床症状基本没有恢复。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没有差异,或出现加重现象,甚至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分别为48.0%和22.0%,死亡率分别为18.0%和24.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指颅脑损伤患者在经过GCS评分后,得分为3~8分,且自受伤后有12 h甚至更长时间昏迷,同时在1 d内有明显意识恶化的患者。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作为医院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可以将其归属于创伤学科中最为严重的疾病行列,是广大神经科医生要面对的重点研究课题。病因常见于意外交通事故、工伤或高空坠落。重型颅脑损伤很容易导致患者自身代谢和机体调节能力减弱。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血管损伤后脑颅内压增高,中枢性高热,导致脑细胞坏死,大脑的调节功能减弱。重型颅损伤患者常表现为:患者伤后昏迷12 h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再次出现昏迷;患者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其体温、呼吸、血压出现紊乱;患者出现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等多种症状[3]。除此之外,由重型颅脑损伤导致的神经组织功能障碍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患者的整体病情加重,脑呼吸功能严重降低,给患者的治疗工作造成严重的阻碍。

亚低温治疗法是建立在常规治疗上的一种较完善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全身降温法和局部降温法。头部局部降温通常难以使脑温降至亚低温水平,而全身降温的方法比较可靠。主要为冰毯持续降温,通常将体温控制在32~35℃(肛温),根据病情需要维持2~14 d。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出现寒战,临床通常使用肌松剂和镇静剂治疗,肌松剂常用阿曲库铵,镇静剂常用氯丙嗪,根据患者的反应程度调整用量,具体方法为生理盐水500 ml+阿曲库铵200~400 mg+氯丙嗪100 mg,20~40 ml/h静脉滴注。在使用肌松剂及镇静剂时必须要有呼吸机支持,以防止肌松剂及镇静剂引起呼吸抑制导致不良后果。在亚低温治疗的同时进行ICP监测,使患者的ICP控制在20 mm Hg以下[4]。亚低温脑保护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包括以下几方面:①降低脑组织氧耗量,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②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③抑制乙酰胆碱、儿茶酚胺以及兴奋性氨基酸等内源性毒性物质对脑细胞的损害作用;④减少钙离子内流,阻断钙离子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⑤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修复;⑥减轻弥漫性轴索损伤[5]。本研究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了持续的亚低温治疗,每次治疗在2~14 d,在此过程中,对患者的直肠温度进行实时监控,以确保治疗工作顺利展开[6]。

在进行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同时,医护人员还要做好常规护理工作。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及时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了解,采取适合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在进行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过程中,患者很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对相关的医护人员不信任,导致治疗工作难度加大[7]。因此,医护人员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想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事项的详细说明,提高患者对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认识。只有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才能顺利地对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翁伟,刘炳博,柯华.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25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2):3641-3642.

[2] 申亚峰,涂悦,程世翔,等.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其脑脊液中Aβ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2):94-95.

[3] 郑庆棠,陈卓,解丛民.术中超早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9):7819-7820.

[4] 杨细平,涂悦,刁云峰,等.亚低温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0,16(2):1264-1265.

[5] 卢剑波.亚低温脑保护技术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2,41(10):49-50.

[6] 范广明,张文彬,张赛.亚低温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血清抗脑抗体含量的影响[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 27(6):703-705.

[7] 张呈祥.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76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30):3208-3209.

(收稿日期:2013-03-28 本文编辑:袁 成)

上一篇: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进展 下一篇: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方式与生存质量关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