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木地区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

时间:2022-09-04 06:16:36

阳春木地区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

[摘要]阳春木地区位于阳春地堑式复向斜盆地西南缘的加里东隆起区,于吴川-四会断裂带南西段,地质构造活动和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具有往深部探寻金、锌、锡、钨、钼等有色金属矿产的地质特征。

[关键字]阳春木 多金属矿 地质特征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107-2

1地理概况

阳春木地区地处广东省阳春市境内,分属八甲镇管辖。区内地势较陡,地形切割较大,地形坡度一般30~40度,沟谷切割较深,多呈“V”型谷;水系发育,有清湖河自矿区南西角向北东角流过,进入八甲河,汇入漠阳江,是当地生活和农田用水的重要水源。

2阳春木地区区域矿产

区域上已发现的矿床有阳江八甲尖山金矿、阳春八甲仙家洞钨铍矿,阳春八甲天秤顶钨矿,阳春八甲砂锡矿等, 矿产丰富,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图1)

3阳春木地区多金属矿找矿地质特征

阳春木地区地层主要出露寒武系八村群、泥盆系中统桂头群、下三叠系丹霞群和第四系;构造十分发育,主要为北东向断裂构造,伴生少量北西向次级断裂,其中北西向次级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旋回的中酸性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3.1地层

(1)寒武系八村群(εbc)

分布于勘查区大部分地段,时代最老。为浅海相砂泥质及少量碳酸盐沉积,属地槽型类复理石建造。地层的绝大部分和结构构造发生明显变化。

(2)泥盆系桂头群(D1-2G)

出露于勘查区北东部和中南部。由砂砾岩、砂岩、泥质页岩等组成,属类磨拉石建造。岩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45°~80°。与下伏八村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受断层切割使之部分呈断层接触。

(3)第三系丹霞群(Edn)

分布于矿区北西角,为一套红色粗碎屑物堆积,属内陆磨拉石建造。由砾岩、砂砾岩、砂岩等组成。与八村群呈断层接触。

(4)第四系( Q)

分布于山谷及河流旁侧,前者为残坡积层,后者为洪积层,由砂、粘土和砾石组成。

3.2岩浆岩

木地区出露的岩体主要为晚侏罗世中粒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J3aηγ),为燕山期侵入岩的主体岩石。

岩性为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呈灰白色,具似斑状结构。斑晶成份主要为自形的板柱状钾长石及少量石英,粒径在6~30mm,含量5~15%左右。局部可见斑晶呈定向排列,显示流动构造。

3.3构造

吴川―四会深大断裂带纵贯全区,以其主干断裂黄岭顶-合水口断裂和大陈圩-分水坳断裂为主,多条分支断裂组成的断裂束。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倾向北西。断层性质有正断层,也有逆断层。断层切割八村群和桂头群,在断裂束开端形成糜棱岩、千枚岩带。(图2)

木地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构造层被切割剥蚀,褶皱形迹已不复完整,仅残存褶曲的一翼,如木-茅垌,桂头群呈单斜出现。单斜走向北东,倾向北西(300°左右),倾角45°~65°。

断裂以北东向为主导方向,伴随一些北西向次级断裂。

(1)北东向断裂

长度一般超过1km,倾向北西,倾角大于45°。其力学性质多属压性。规模较大的两条断裂带分别为大陈圩-分水坳断裂和黄岭顶-合水口断裂的分支。

大陈圩-分水坳断裂延伸入区的一部分,是经过多次活动的正断层。区内长度约3500米,糜棱岩宽度约20米,倾向320°,倾角49°左右。

黄岭顶-合水口断裂的分支,即石山断裂经过本矿区,处于矿区边缘,出露较差。

北东向的断裂构造一般不是容矿构造。

(2)北西向断裂构造

是北东向断裂的次一级断裂,由众多大小不等的张扭性断裂带构成,是区内的主要容矿构造。

三山断裂带:由17条张扭性断裂带组成,总体呈北北西向展布,倾向北西西,倾角40~80°。最大分布长度1200米,宽度150米。该带中段较密集,且相互交叉;两端较稀疏,斜列或平行分布。断裂面一般较平滑,或呈弧形弯曲,或呈不对称的锯齿状。断裂旁侧分布有大小不一的透镜状糜棱岩或糜棱化岩石。

尖山断裂带:位于八村群与桂头群接触带附近。破碎带长度150米,宽0.6~3.7米,延深仅几米~十几米,倾向南西西,倾角73°,下部斜接一个隐伏的含黑土破碎带。带内成分复杂,由断层角砾、断层泥、黑土、碎裂岩、伟晶岩脉和黄铁矿硅化脉等构成。角砾成分有混合岩和变质砂岩。

4矿体(化)地质概况

4.1矿体特征

矿化分布于分布于两条北东向断裂之间,北东-南西宽约2km范围内,主要矿脉特征如下:

含金硅化碎裂岩脉:地表宽度0.4~1m,倾向253°,倾角40~73°。下部斜接一个隐伏的含黑土破碎带,产出与地下几米~几十米,宽度5.7~23m,中段产状平缓,北端倾向南西西,倾角25~43°,南端倾向北东东,倾角45°左右。含黑土碎裂岩:Au0.00~0.50g/t, Pb0.24~3.65% (平均1.8%)。

蚀变碎裂岩脉:总体北北东向展布,长500m,最大宽度50m,倾向北西西,倾角65°左右。蚀变碎裂岩脉Au0.4~4.8g/t,见矿率50%。旁侧碎裂岩Au0.00~0.40g/t,Ag1.2g/t,Pb0.27% 。

金矿化。矿化主要发育在北北西向张扭性断裂带及其蚀变带内,位于三山和尖山一带,金矿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化主要和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等蚀变关系密切。热液交代作用有利于金矿化的形成。矿石类型主要为黄铁矿硅化岩金矿石、黄铁矿硅化碎裂岩金矿石、褐铁矿硅化碎裂岩金矿石、含褐铁矿黑土碎裂岩金矿石;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和辉银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绿泥石;变余糜棱结构、压碎结构、碎裂结构;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等。

5结论

根据以上阳春木地区成矿地质特征,该区位于吴川-四会断裂带及四会一阳春金(银)矿带,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地质条件复杂,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具有往深部探寻金、锌、锡、钨、钼等有色金属矿产的远景。

上一篇:现代漆画创作要有真性情 下一篇:昌吉回族饮食文化发展之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