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感在呼唤

时间:2022-09-04 06:00:47

责任感在呼唤

【摘 要】责任感是一个国民必须具备的品质,是一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缺乏责任感,这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对社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责任感的教育。

【关键词】责任感;教育;世界观;价值观

一个缺乏责任感的社会是一个缺乏同情心的社会,一个冷漠的社会,一个人人自危的社会,一个可怕的社会。在学校,学生的违纪是缺乏责任感的体现;在社会上,诚信的缺失以及由此引起的违法犯罪现象是责任感缺乏的体现。社会的发展需要责任感,社会的进步呼唤责任感,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责任感的人。

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学生违纪现象,主要表象在打架、持枪凌弱、敲诈、勒索、旷课等几个方面。通过对这些学生的接触和了解,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的自我意识特别强,什么事情都是以我为中心,从不考虑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造成什么影响,不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现象的实质就是:大部分学生缺乏责任感。学生责任感的缺乏,与他人在中小学时期的学校教育好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另外,许多人在高中、中专毕业后,就直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相当一部分人初中毕业就进入了社会)。因此加强学生责任感的教育尤为重要。

学生的责任感的缺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缺乏上进心,没有奋斗目标,得过且过,从不考虑人生的价值好意义;②只求索取,不讲奉献。一个人打一瓶热水,被寝室的其他人用完了,就等着用别人打的水,等到觉得用的够本了,再去打一瓶。更有甚者,向别人强行勒索钱物;③群体意识淡薄。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和关爱他人,自行其是,不考虑对其他人的影响。如:在寝室抽烟;不按时就寝;晚上不洗脚,上课脱鞋;④集体意识淡漠。不热心集体活动,在班级组织的活动中消极、被动对于班级的劳动、卫生工作不热心,不认真;在教室乱扔瓜皮纸屑,缺乏集体荣誉感;⑤纪律观念不强。迟到、早退、上课睡觉、不服从老师安排等;⑥委过于人。在违反学校纪律,反省自己的错误时,总是找客观原因,很少从自己的主观上来找原因。

造成责任感缺乏的原因主观上是人的自私自利的本性,客观上是有环境造成的。

首先,在于家长的教育方式。在小的时候,当孩子收到委屈、伤害的时候,家长们总是利用推脱责任或诿过他人的方式来安慰受到伤害的孩子,从不考虑孩子自身的行为、能力对后果的影响。如:孩子摔倒了,家长把摔倒的原因转嫁到物品上,而不愿责备孩子的失误;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家长为了安慰孩子,不是从自身来找原因,而是通过责备别人来安慰孩子。这样,久而久之,就给孩子养成委过于人的思维模式。更有甚者,一些家长还纵容孩子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第二个因素是学校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老师们每天强调的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考学,很少进行有关的责任感的教育,学生也不知道责任感是什么。对于普通班的学生,责任感的教育更不会引起重视。正是由于这样的教育环境,导致了许多人的责任感的缺乏。

另一方面,受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加之一部分教师的素质较差,某些教师变相向学生摊牌,变相向学生索要礼物,对学生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不良影响,使学生把老师的工作混同于商品交换,感受不到老师的关爱,意识不到老师的奉献精神。据调查发现许多学生,一到十五六岁,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因素,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脆弱、敏感,并表现欲、好奇心比较强,因而时常有一些出格的行为。对这些行为处理不当,会使某些学生感到受歧视,因而产生了逆反心理,出现一些违纪现象。老师在处理时,如果采取不正当的方式,而使这些学生更加觉得老师看不起自己,进而破罐破摔,与老师对着干,而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后果,越滑越远,越陷越深,最后被老师打入另册。

第三个因素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现实社会中,常见于影视、报刊或亲眼目睹打大人的处事方式,使学生学会了推脱责任,漠视身边的事,模式自己应有的对社会的责任感。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支柱。有责任感的人才才是合格的人才。

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综合的问题,它要求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的结合。在教学工作中,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1 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角度着手

自从国家取消招生分配双轨制以后,中专的生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专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的素质可想而知,再加之社会上商品意识的冲击及本身素质差,在各方面的管理上,都有一定的困难。上述的各种表现在这些学生身上都有体现。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利用课堂组织了学习目的的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

2 通过活动,积极引导,加强认识

针对目前的社会现状,结合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澄清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结合学雷锋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和奉献精神,提高道德素质。通过关于的事件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 利用班集体力量的影响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班级活动,在参与过程中,学生的人格收到了尊重,自尊心得到维护,自信心得到加强,自我价值得到了体现。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义务。同时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学会了体谅和理解。

4 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教育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抱着学校看孩子的目的把孩子送到学校。因为孩子在家里已经管不了了。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吧部分家长叫到一起,进行心理学和教育有关方面的讲座,让家长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选择,采取合适的方法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同时要求家庭教育尽量和学校的教育保持一致。

5 消除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

根据学生讲义气、求公平的民主的特点,结合社会上的不正常现象教育学生,大家都反对不正之风,那么不正之风的根源是什么?在学校里,我们不希望出现不正之风,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然后再结合学校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进行对比,使学生意识到社会的规则和国家的规则。使学生明确:国家的和平和稳定的关键是国家拥有有责任感的公民。

6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解决学生生活困难,把我学生的思想动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从日常的卫生打扫,到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总之,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挑起这份担子。同志说过:责任重于泰山。希望我们的社会到处都有责任感。也希望我们的社会不再冷漠,处处春暖花开。

参考文献:

[1]http:///politics/2009—02/20/content_10852601.htm

[2]《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 北京大学出版社

[3]《学习的烦恼》.林薇编著.北京出版社

上一篇:家庭教育中父职教育的重要性 下一篇:试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情境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