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养老保险碎片化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9-04 05:17:51

关于我国养老保险碎片化问题的思考

【摘要】养老保险的碎片化是我国的养老保险待遇不公平,制度运行不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转移困难,对我国经济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造成养老保险碎片化的影响,提出几条应对碎片化的策略。

【关键词】养老保险,碎片化,应对策略

所谓养老保险碎片化指的是由于养老保险政策的不统一所导致的各种养老保险制度的人为分割,使得在同一社会中存在着针对不同地区及不同群体实行有差异的养老保险种类。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针对不同群体的多种养老保险制度并存,不同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相互独立,同一养老保险制度下不同地区之间相互割裂,使我国养老保险呈现“碎片化”状态。

现阶段,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采取城镇和乡村不同的制度模式和管理方式。在城镇,按企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分别实施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主要是家庭养老。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对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进入了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基金筹集模式。

养老保险“碎片化”导致群体间养老待遇不公平,妨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加大了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成本,削弱了养老保险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

一.养老保险碎片化的影响

养老保险的碎片化对整个社会及人民们有很大的影响,具体如下:

(一)制度之间待遇差距明显,有失社会公平性。

养老保险作为分散居民养老风险,实现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机制,应当充分体现广泛的社会公平性。但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在城镇内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均存在待遇差别。在城镇内部,目前企业职工养老金大约是退休前工资收入的30%,而公务员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金大约是退休前工资收入的90%。城乡之间,待遇差异也非常明显。以重庆市为例, 2009 年企业职工养老金平均每月最低500 元,而新农保每月待遇最低仅为80 元。不同统筹区域之间,由于养老保险待遇与地方收入水平关联,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也存在一定差距。养老保险待遇差距过大,容易引发心理上的失衡。

(二)多头管理与分散管理加大制度运行成本,造成制度运行的不经济。

目前,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来自于财政拨款,由财政部门管理发放;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经办机构管理。这种多头管理局面容易引发机构重叠、分工不清等问题,容易导致公共服务资源的重置,造成有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此外,相互独立的统筹区形成了分散管理的局面。

(三)基金管理条块分割,增加了财务不可持续的风险。

养老保险“碎片化”导致基金统筹层次过低,基金管理各自为政。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新农保仍处于封闭运行、自我周转状态,形成众多独立的小基金池。一方面,养老保险基金以统筹区为单位管理,基金共济能力弱,增加了养老保险收支不平衡的风险。另一方面,养老保险基金分散在各地区,基金风险点多面广,增大了基金损失的风险。此外,由于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专业队伍,属地化管理的基金不具备实行市场化运行的基本条件。为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管理部门只能通过严格限定基金投资范围的方式强化监管,在控制风险的同时造成基金投资收益率过低。

二、养老保险“碎片化”的应对策略

我国养老保险“碎片化”是在既有经济水平和社会条件的约束下,为扩大覆盖面而出现的阶段性现象。随着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应当通过加强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改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计发规则、整合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等措施,逐步改善养老保险“碎片化”状态。

(一)加强养老保险顶层设计,为养老保险整合创造有利的制度条件。

鉴于制度路径依赖的惯性以及不同身份群体收入水平的显著差异,在短期内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缺乏现实可行性。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已经形成社会统筹与人账户结合的基本模式,能够达到相互间顺畅衔接的设计效果。同时我觉得应跳出社会养老保险费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定式思维。先对两大类对象实施由个人缴费为主、以待遇公平和保基本为目标的基本养老保险;在此基础上,再对前者实施由用人单位缴费为主、以促进效率为目标的职业年金两套制度。

(二)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迟迟没有建立,一方面是因为事业单位的属性比较复杂,改革涉及的事业单位类型尚未明确; 另一方面在于企业实施养老保险制度后退休金替代率大幅下降,为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反向预期。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方面应当坚持养老保险社会化的改革方向,参照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相同的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另一方面应当配套建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的职业年金制度,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

(三)建立养老金待遇的制度化增长机制。

尽管国家已连续六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但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仍然与机关事业单位存在较大差距,企业职工养老金的常态化增长机制尚未形成。缩小制度间的待遇差距,关键是要建立企业职工养老金与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相关联的动态增长机制,实现企业职工养老金待遇与居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同步增长,使养老金能够切实保障企业退休人员生活稳定。

我认为养老保险碎片化是现如今我国养老保险呈现出来的一种状态,是我国养老保险为了扩大保障范围而呈现出来的社会状态。我相信随着养老保险的发展以及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国养老保险碎片化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但是我觉得现在并不适合实行养老保险统筹,因为这不适合现今我国的经济形势及养老保险的发展状态,实行统筹或许会引发更多问题。我觉得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养老保险顶层设计、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社会化改革、建立养老保险待遇持续增长机制、弥补养老保险空账、改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计发规则,逐步改善养老保险“碎片化”状态。

上一篇: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选择 下一篇:探讨企业销售人才的开发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