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水库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3-16 12:31:32

中小型水库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水库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给出了在水利运行过程中如何加强管理和维护的对策,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中小型水库,工程管理,问题,对策

我国的中小型水库,大多建成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几十年来,这些中小型的水库工程为全国各地的农业生产和发展发挥的作用可谓巨大,但是,受到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这些水库的建设和设计标准低,主要以群众运动的方式修建,再加上在50多年(或者近50年)的运行过程中,缺少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因此,这些工程都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老化和损坏,严重影响着工程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的发挥,也严重威胁着库区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一、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建设工程质量差。我国五、六十年代修建的中小型水库,在建设时,靠得是政府组织群众式的运动来完成,没有一座水库由具有施工资质的正规企业承建,更没有一座在施工过程中做过取样检测干容重、含水量、砂浆标号的工作。当初,由于没有专业的设计人员,无法完成设计前的勘测及土工实验等前期工作,有的即使对坝体做过设计,但是因为没有作必要的稳定分析,设计也非常简单。这些水库存在着防洪标准低、大坝或心墙欠高、坝体或坝基渗漏、输水管老化漏水、溢洪道未完建等安全隐患,制约了水库的正常运行和工程效能的发挥,威胁着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样的工程十分类似于当代工程中的“豆腐渣”,有许多成了今天的“病库”。

问题二:工程管理质量差。主要表现在:①管理体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活。②工程管养失调,建、管、用脱节。③产权不明晰,责、权、利不清。④缺乏安全监测设施,病害仅限于表面所观察到的现象,工程的内在变化未能被管理者掌握,比如坝体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浸润线发生了变化,扬力发生了变化,大坝发生了位移,坝体内应力发生了变化等。⑤缺乏基本观测设施,没有运行观测记录。对策二: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安全职责。

问题三:管理资金不到位,除险加固缓慢。①水价偏低,严重偏离价值,水费难于收起收不起来,使水的商品属性得不到真正体现。②产权不明晰,责、权、利不清,综合效益低下。③有些地方的政府财政每年或拨付一些管护经费,但经费严重不足,管护责任难以落实到位。④爱传统计划经济影响,水利工程长期作为福利设施使用,造成管理无责任,维护无资金,严重影响运行效益,更谈不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正是资金的缺乏,使得险病水库除险加固缓慢,对工程的维护、管理以及简单再生产更是难以为继。

问题四:管理人员素质低下,不适应现代水利的管理要求。在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现代化科技管理手段也应用到了水库管理中,全国中小型水库管理人员老化,素质低下,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水利管理之要求,不能用途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确保水库大坝和库区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问题五:交通、通讯不畅,影响水库安全。小型水库多建于山区,远离交通干线,建库时的进库道路多是不上等级、路面狭窄、坑洼不平、弯多坡陡的临时道路。如果水库出现险情,交通和通讯又不畅,容易贻误抢险时间,将产生严重后果。

二、应对的策略。

对策一:对“病体水库”除险加固。①对坝体高度不够,坝顶宽度偏窄的水库,必须根据水库的工程级别,重新进行水文计算,复核设计洪水,以确定坝顶高和坝顶宽度。②对坝坡的坡度及护坡结构,必须按照规范规定和坝坡稳定计算。③对溢洪道宽度高度不够的,必须按照校核洪水的最大泄洪流量,以确定溢洪道的宽度和最大过水深度。④对溢洪道没有衬砌的,要进行衬砌,以保证溢洪道安全泄洪,保证大坝安全。⑤对放水斜涵(闸)管和平涵管漏水的,必须根据各水库工程的特点,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案,对其进行防漏防渗加固,对严重漏水的要不惜一切代价进行重建。

对策二:建立健全管理体制,落实安全责任,加强行政监督。①每座水库必须确定一相应的政府行政领导为安全责任人,对水库安全负全责。②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水库的安全实行监督,定期向同级政府报告水库的安全状况,提出建议,切实履行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职责。③健全管理机构,配套兼职人员。④建立巡查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比如制定相应的检查工作程序,包括检查项目、检查方式、检查顺序、检查路线、记录表格、每次巡查的文字材料和检查人员及检查结果报告方式等,将巡视检查情况整编归入水库技术档案。⑤明确产权,做到谁负责、谁管理、谁维护,谁受益。⑥强化安全监测设施的建设,不仅要掌握工程表面的病害,更重要的是掌握工程内部的情况。⑦水库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水库管理单位进行大坝注册登记、安全鉴定、实施年度安全检查、除险加固等。

对策三:开发多元融资渠道,保证管养经费稳定。①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开发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提供可靠的建设资金。因为中小型水库和人民生活、工作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所以,对中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的资金应该以公共投入为主。各级政府要根据地方财政情况建立专项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制度,把养护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以保证养护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定期拨付。②各级水利部门应该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好水库工程的养护标准、测算养护费用,要充分地利用好省级财政部门给水库设施划拨的养护资金补助,同时也要利用好水库资源(水面养殖等多种经营)。③为了减少国家的负担,也可以在融资体系完善的前提下,采取拍卖、承包等资金筹措方式,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对策四:建立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管理团队。全国中小型水库长期老化失修的主要原因,跟运行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息息相关。传统的管理意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智能化水利管理的要求,只有建立能够胜任水库大坝安全运行的管理团队,才能确保水库大坝和库区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运行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培训,提高水库除险加固管理工程人员的技能和责任心,唯有如此,才能完成水库水情、大坝的综合管理,确保水库的安全运行。

对策五:水库对外交通道路和通讯设备,是抢险工作的根本保证。①水管单位要会同交通部门把水库与公路干线连接的道路,列入当地的交通公路网进行修通;做到一旦有情况就能将抢险物资与抢险人员及时送达水库。②要会同电信、防汛部门把通讯设备配套好,保证电讯畅通。一旦有灾情、险情就能及时向上级汇报,以避免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

三、结论。小型水库工程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多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要解决这些问题,除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外,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才能使水利工程,特别是数目众多的中小型水库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

上一篇:卖方市场的竞争:从价格竞争到非价格竞争 下一篇:旅游管理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