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革命老区农金服务新版图

时间:2022-09-04 03:06:13

开启革命老区农金服务新版图

湖北省红安县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战争年代,从这里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任国家主席,诞生了陈锡联、秦基伟等200多位将军。由于地处丘陵、山冈,耕作条件差,加之资源匮乏,红安县成为部级贫困县。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红安农信社,情系红土地,积极支持老区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2012年,该社涉农贷款余额12.2亿元,比年初净增3.5亿元,增幅为41.5%。自2005年至2012年,红安农信社连续八年被红安县委、县政府授予“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优胜单位”的荣誉称号。

小额农贷助农富

为支持红安农民脱贫致富,红安农信社始终把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作为信贷支农的基础,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工夫。该社广泛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农户调查评级,建立了包村信贷员制度和“四个一”信贷服务制度,一村一张公示牌,一户一张联系卡,一人一本工作日志,一月一张监测表,实现信贷服务全覆盖。农户只须打个电话,信贷人员就可以上门服务。

去年10月份以来,红安县遭遇冬春连旱,降水量为50年来最少。为全面掌握和了解全县农户受灾情况,信用社以乡镇为单位成立了33个旱情调查小组,深入乡间地头、水库塘堰了解受灾情况,测算抗旱保春播资金需求。至今年8月末,各信用社员工积极开展下乡送贷上门,共发放311个村、6411户农户抗旱贷款7000余笔,金额9408万元,满足了农户资金需要。

如今,全县130多个信贷员常年奔波在396个行政村,为农民传“金”送宝。103051份农户经济档案、78714户信用户、每年2.2亿元的小额支农贷款,是农信社奉献给广大农民的金融大礼。近两年来,全社累计投放小额农贷5.7亿元。在农信社持续的信贷资金支持下,全县水稻种植业、生猪养殖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农、林、牧、副、渔齐头并进,粮油基地全面发展,农民的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农信社的小额农贷成了广大农民的致富“法宝”。

电子银行“村村通”

6月22日,红安县永佳河镇张店村村民张德志来到村中心龚元良经营的“民福百货超市”,选购了一大包日常生活用品,随后拿出湖北省联社发行的福卡在POS机上轻轻一刷,352元立即转入到超市户主龚元良的卡上,整个交易过程不到两分钟。

“我们张店村比较偏僻,过去到镇上信用社取钱,坐车来回要花40多分钟,8块钱的车费。现在村里的超市装上了转账电话,银行就像在家门口一样,真是太方便了!”张德志高兴地说。

近年来,为切实解决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滞后的问题,红安农信社开展电子银行“村村通”工程以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县联社以转账电话为重点,以ATM机等自助设备为补充,搭建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产品为延伸的农村电子金融网络平台,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截至2013年8月末,全县农信社已建立农村金融服务便民点562个,行政村覆盖率达100%。累计发行福卡19.9万张,安装“卡乐付”转账电话689台,布放ATM机22台,开通网上银行11706户,签约手机银行客户7469户,让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享受到现代化的金融服务。

创业贷款引“凤凰”

“有了农信社50万元的贷款支持,我经营的萤石加工生意才能这样红火,预计今年纯收入可超过20万元,真是太感谢农信社了!”红安县华河镇新庙村返乡创业农民工吴大鹏高兴地说。

吴大鹏仅仅是红安农信社支持农民返乡创业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自2012年以来,红安农信社在满足农民群众传统农业生产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资金需求的同时,还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共发放返乡创业贷款6390万元,支持返乡创业就业农民达1.7万余人。

红安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红安县委、县政府把红色旅游产业作为地方支柱产业来培育。红安农信社及时捕捉机遇,通过实施“红色信贷”工程,支持农户发展旅游产业。县农信社通过“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等多种方式,支持红色旅游公司发展,支持民风、民俗、民情效应的旅游特色村镇建设,向传统手工艺专业合作社会员授信2400余万元。

此外,针对当前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红安农信社先后推出了多项门槛低、条件优惠的贷款品种,并积极与担保公司协调,采取“担保公司+农信社+企业”的联合贷款模式,先后发放贷款13500万元,重点支持了湖北恋采依制衣有限公司、湖北闽湖畜牧有限公司、红安县鸿鑫源奶牛养殖有限公司、春晓家庭农场等20余家中小企业及家庭农场的创业与发展,为当地中小企业纾解资金难题,有针对性地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的招商引资及跨越发展。

上一篇:农信社改革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下一篇:十年改革 感怀艰难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