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自我 拥抱生活

时间:2022-09-04 02:45:28

战胜自我 拥抱生活

【一般资料】

小强,男孩,10周岁,汉族,小学四年级,他个子高高的,身材偏胖,看起来像六年级的孩子。小强家里一共四口人:外婆、爸爸、妈妈和他。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妈妈在附近工厂做工人,外婆是小强的主要陪伴人,而且格外疼爱孩子,总是希望自己时刻保护他。

【个人自述】

今天,我看见五年级的一个大同学欺负小同学,就想教育他,没想到我俩打了一架,但那个被他欺负的小同学不仅没有来帮助我,还嘲笑我,我很伤心。在学校里,大家都瞧不起我;在家里,妈妈又不相信我说的话,所以,今天我不想上学了。

【咨询师的现场观察】

小强因为被家长强行拉入学校,此时正非常委屈地哭泣,小脸涨得通红,双手揪着衣服角,不时偷看我一眼,显得紧张、焦虑,但咨询过程比较合作,有强烈的求助欲望。

【原因分析】

1.生物原因

在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分为:受欢迎儿童,不受欢迎儿童,受忽视儿童。受忽视的儿童往往表现为退缩、安静、依赖。尤其是四年级的孩子变得有些敏感,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渴望和伙伴友好相处。

2.社会原因

从成长环境来看,小强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缺乏亲情关爱。爸爸长期不在家,妈妈又太忙,处理问题方法简单,而外婆的传统教育完全跟不上学校教育。每当遇到人际交往困难时,小强都显得彷徨又无助。

3.心理原因

小强性格内向,缺乏独立,遇事不能自己解决,但又希望别人能听从他的意见。另一方面,因为内心缺乏自信,尤其自己的体形偏胖,总觉得同学不喜欢他、欺负他,甚至觉得妈妈也不信任他。在这种错误的认知上,拒绝上学成为了他逃避问题的一种方式。今天是第四次拒绝上学。

【辅导过程】

第一次辅导 摄入性谈话,制定目标

首次咨询,心理咨询师应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这不仅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后来的咨询效果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心理咨询师给来访者的第一印象,对确立咨询关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面对强烈渴望他人的安慰和倾听的小强,我尝试和他拉近距离。我请小强坐下,用热毛巾为他擦去满脸的汗水和泪水,帮他整理好衣服,然后开始耐心地倾听他的讲述,时而点头示意,时而和他眼神交流,以此鼓励他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了解完本次事件的经过。我轻声问道:“今天,你希望在哪方面得到我的帮助?”“希望妈妈相信我!”“你可以给妈妈一个机会,让她再听你说一次事情的经过吗?”“可以!”

于是,我请来了孩子的妈妈,先和她进行了沟通,然后请她抱着相信孩子的态度和孩子交流。小强对妈妈详细地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并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妈妈在一旁耐心倾听,时而为孩子擦眼泪,时而点头表示相信。渐渐地,小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家长走后,小强表示还希望我帮助他解决和那个大同学的矛盾,我欣然答应。我先找到当时在现场的其他几个孩子,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再请来那个大同学进行了调解,最后两个孩子误会消除并彼此拥抱,小强也进了教室。

从了解的情况来看,事实并不像小强所说的那样,同学没有欺负他,也没有嘲笑他,但小强把对自己的不自信投射成了别人对他的不信任和瞧不起。他的错误认知来自于自己的不自信。

基于以上的观察和分析,经过和小强的协商,我为他制订了辅导目标:1.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2.降低焦虑和自卑情绪;3.学习简单的交往技巧。

咨询结束前,我给小强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每天晚上睡觉前学会腹式呼吸,每天做5次吸和呼,并且告诉小强,假如遇到让自己难受的事情,就可以这样做。我尝试用这个方法让孩子自己学会缓解情绪,并让他学会自己帮助自己的具体方法。

第二次辅导 走进意象,寻找根源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的根源。因此,咨询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发现和纠正来访者的错误观念,引导他从错误的认知向正确的认知转变。因此,我尝试运用意象对话治疗技术,在意象对话中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认知方式。

首先,初次进行意象对话,咨询师一般都会让来访者看意象中的路,意象中的路正是来访者现实生活中所走的那条路的写照。

……

师:现在,请你在想象中走出这个房间,出了大门,看到了一条小路,它是一条什么样的小路?路的两边有些什么?(我提醒他,在想象中,无论什么样的意象和感受都允许出现。)

强:一条很宽阔的、黄色的泥土路,路的两边有茂盛的大树和五颜六色的小花。

师:沿着这条路继续往前走,有一座房子,在房子的外面,你看到了什么?

强:一群开心的人们正在唱歌跳舞,小鸟为人们欢唱,小花也很快乐。我觉得人们很善良,很温柔,很快乐,我的心情突然变好了。

小强意象中的路两边有树有花,和后面意象的人们正在唱歌跳舞相对应,这些意象是小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说明他的内心还是积极向上的。

接着,咨询师会带来访者去看路尽头的房子的结构,因为房子是自我结构、心房的象征。

师:现在,请你看一看,房子有大门吗?开着还是锁着?

强:有,开着,完全打开。

师:有窗户吗?

强:三扇,不大,但光线很亮。

小强意象中的房子,大门完全打开,说明他对咨询师产生了信任感,打开了心门。窗户是心灵的眼睛,有窗户但是不大,说明孩子的心理有一定的压抑。

然后,咨询师会带着来访者去看房子里的布置,从布置可以看出来访者内心的情结。

师:你还看到什么吗?

强:树木,很大的一段,但是皮被剥开了,白色的。

师:墙上呢?

强:挂着图片,是树木被锯断,动物们痛苦的画面。

在小强的意象中,多次出现树木,高大、茂盛的树木就像家人一样,让人心安。可是又有一段被剥皮的树和锯断的树木,就像孩子没有穿衣服,这些都表明小强的情绪是紧张和焦虑的。是谁破坏了这协调的画面?

强:一群邪恶的人正在说话:“大哥,我今天有好吃的东西了!”(小强的面部肌肉颤动,眼睛似乎很难受。)

师:你很难受吗?还可以继续吗?

强:我很想哭,非常害怕,想跑,可是门锁了,他们正在向我逼近。(孩子开始有哭声。)

师:想哭就哭吧,哭出来就好了。(等待,然后小强的表情逐渐正常。)别怕,大声问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这样做?

强:因为他们要找吃的。后来,下面那群快乐的人来了,他们就溜走了。

当小强看到这群邪恶的人,躯体产生了一定的反应。在咨询师的共情下,小强很勇敢,也很想面对,没有从意象对话中走出来。可是,面对邪恶的人群,他最终选择让邪恶的人溜走。其实,此时出现的邪恶人群,正是他对那个不自信的自己的定义,自卑的情结就像邪恶的人一样可怕,时刻骚扰着他,他当然是紧张、焦虑的。

本次的家庭作业,我要求孩子主动和家长商量,休息日参加一项体育活动。如果孩子能用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来充实业余生活,并尝试在活动中学会交朋友,他就能慢慢地建立自信。

第三次辅导 正确面对,完善自我

这次辅导,我准备继续带孩子去看房子,重点去看右边的卧室,去面对那些他在意象对话中看到的所谓的邪恶的人,如果可能的话,去挑战他们,从而在意象对话中接纳自己,建立自信,达到治疗效果。

……

师:你说,左边房间,床上的那些动物的照片很漂亮,你能具体说说它们如何漂亮吗?

强:狮子背上的毛很温暖,颈毛多,牙齿锋利、很健壮,也很温柔,它是一头雄狮。老虎披着一件橙色的大衣,眼睛闭着,牙齿合拢,耳朵小,没有什么表情,睡觉的姿态很美。兔子长长的耳朵,温柔、善于分享,正拿着萝卜和大家一起吃。骏马颜色美,有黑色的,有白色的,组成一幅漂亮的画。

师:还有什么吗?

强:床上有被子,还有一个小男娃娃的玩具,是一个外国男孩,高高的、胖胖的,穿着西装,披肩和裤子是黑色的,上衣是白色的,他正在开心地笑。

师:外国男孩给你带来了什么?

强:阳光、开朗、坚强。

师:你觉得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这样?

强:和小伙伴踢球时,我感到很开心,也很坚强,跌倒了会快速爬起来继续踢。

师:是的,我也能感受到你的开心!接着,我们再去看看右边的房间。

(小强开始蠕动身子)

师:我注意到,你刚刚在动,是不想继续呆在房子里,还是不想走进右边的房间呢?

强:我有些吃力,不想走进右边的房间。

师:能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吗?

强:我很难受,胸口有些闷。

师:嗯,我能感觉到你的难受。现在你尝试把注意力关注在你的呼吸上。来,我们一起做深呼吸,就像你每天晚上做的一样――吸气,腹部凸起;呼气,腹部凹下去,就这样,慢慢地,自然地做几个深呼吸,直到胸口不再感到闷为止。

师:(看到孩子的面部表情放松了)现在心情如何?

强:好多了。

师:那你现在可以走进房间了吗?或者你也可以选择和我手拉手一起走进去。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进去,我尊重你的选择。

强:(沉默)(舒一口气)好的,我愿意和你手拉手一起走进去。

师:现在你看到什么?

强:邪恶的人友好地朝我们招招手。

师:他们有什么表示吗?

强:他们似乎和我很熟悉,像朋友似的。

师:为什么不敢肯定?是惊讶他们原来不是坏人,还是惊讶你和他们是朋友?

强:(沉默)惊讶我和他们是朋友。

师:你一直认为他们是邪恶的人,所以你不愿意看到他们,甚至害怕他们,害怕自己和他们一样邪恶。当你看到他们对你并不凶恶,反而很友善,你很惊讶,是吗?

强:是的。

师:现在你觉得他们邪恶吗?

强:好像不了。

师:你可以用行动告诉我你此时的感觉吗?

强:我和他们说话,他们一直笑着看我,有的和我说话,有的友好地拍拍我的肩膀。

这次面对“邪恶”的人,孩子在短暂的调整之后,选择了面对――走进房间,又进行了挑战――走近他们,和他们聊天。结果,就有了惊喜的发现――“邪恶”的人们竟然是他的朋友!在这一系列面对和挑战的过程中,孩子的内心逐渐强大了,自信心也得到了成长,由逃避到面对,这是孩子自卑情结态度的转变,也是本阶段辅导的一个重大突破。

另外,在这次的辅导过程中,我还感觉到孩子的其他两个转变:

1.孩子内心环境的转变。孩子这次看到了健壮又很温柔的雄狮子、睡姿优雅的老虎、善于分享的兔子等,这些动物是如此的美好,是不是预示着孩子内心的力量逐渐变得强大了呢?!是否逐渐强大的力量让内心的冲突消失了呢?!

2.孩子自我象征的转变。在这次的意象对话中,孩子看到的是一个外国男孩,正在开心地笑,并感受到对方的开朗、乐观和坚强,说明小强逐步回到了现实中,因此幻想出的外国男孩和平时孩子的原型差不多。另外,小强关注的是那个外国男孩开心的情绪,而不是关注“是否善良、是否邪恶”这种道德评价,这预示着孩子已经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自卑、害怕的情结会逐渐消失。

本次的家庭作业,我请小强在班上和饭堂各采访10名同学:问问他们对自己的印象,是否愿意和自己交朋友,并记录下来。我试图让孩子从意象对话中走出来,在生活中检验意象对话中得到的新认知,从而为改变过去的认知打下好的伏笔。

第四次辅导 改变认知,强化自信

通过前三次的辅导,小强已经基本消除焦虑的情绪,遇到困难能做好情绪处理。为了让他更清楚地明白,能帮助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我请小强谈谈对前三次咨询的看法。

首先小强肯定了深呼吸的作用。接着,小强若有所思地说:“我觉得有时候自己想的和事实不一定相同!”说着,他拿出自己的小记录本说:“我采访了20个同学,只有一个人觉得我稍胖,一个人认为我有时小气,一个人认为我有时冲动,但是没有人看不起我,也没有人说不想和我交朋友。”

“是呀,有时你觉得别人怎样,那是你自己的感受,不代表就是别人的;再说,我们可以用很直接的方法去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否错误,比如调查法。所以,当遇到事情时,我们别急着判断,多观察,勤思考,尝试换一个角度去看一看,也许会有不同的发现!当然,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那你很可能就是怎样的,比如说你认为自己是很棒的,那么你就是很棒的哦!”

“也就是说假如我认为自己很胖很难看,那就会真的很丑;假如我认为自己很帅,那一定是很帅的!是这样吗?”

“当然!相由心生!”我脱口而出并拥抱了孩子。

作为最后一次家庭作业,我提出了两点要求:1.试着和班上的同学交朋友,并简单地记下交往过程。2.如果再次产生了拒绝上学的想法,但自己又让这一想法消失了,要记下发生的时间、原因,以及自己的做法。这次家庭作业旨在让孩子有意识地学习交朋友,而记下战胜自我的事例,就是一个自我肯定的过程,并在记录中强化自信。这样一来,孩子的紧张、焦虑就会逐渐地消失,自信心就越来越强,朋友也会越来越多。

【咨询效果的评估】

1.小强的自评:现在,我不再担心别人瞧不起我了,因为我也有自己的优点,而且我学会了交朋友,遇到困难,我还会积极想办法去克服。

2.家长的评价:孩子在家发脾气的次数比以前少了,遇到困难能和家人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假日和小伙伴友好相处,也没有发生拒绝上学的现象。

3.老师的评价:能和同学友好相处,遇到不可调和的矛盾,会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平时也能主动帮助老师做事,被评选为小组长,两年内没有出现拒绝上学的现象。

4.同学的评价:很少动不动就发脾气打人了,课间会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当大家发生矛盾时,他有时会自己解决,有时会请老师帮忙。

5.咨询师的评价:该学生不再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有了一定的自信,焦虑、紧张的情绪得到适当的缓解,同学间的交往得到改善,并能正常学习。

(作者单位:如皋市安定小学江苏南通 226500)

上一篇:万达开辟全移动消费体验 下一篇: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