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华玉兰根际微生物分离及菌根结构观察

时间:2022-09-04 02:14:35

宝华玉兰根际微生物分离及菌根结构观察

[摘 要] 通过对宝华玉兰根际微生物分离及菌根结构观察分析,发现宝华玉兰根际土壤微生物都是以酵母菌和细菌为主要种类,并伴随有少量的丝状真菌和放线菌。得出宝华玉兰生长过程中酵母菌和真菌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结论。

[关键词] 宝华玉兰 根际微生物 菌根结构 分离

[中图分类号] S781.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044-01

宝华玉兰( Magnolia zenii ) 为我国特有树种,属木兰科木兰属植物,野生种仅分布于江苏镇江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迄今为止,对该种的研究仅见对其花粉形态、自然分布状况和群落学调查的简要描述,而对于宝华玉兰根际微生物种群世界范围内无人研究。

一、材料与分析

1.材料

1.1宝华玉兰根的收集

收集根样是时候需注意不要破坏宝华玉兰主根,实验选取的是根部的须根,将须根与其周围部分土壤一同装入无菌袋中,带回实验室后将须根周围的土壤稍微清理后放入已配好的FAA固定液中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放入FAA固定液时要保证所有的须根全部没入固定液中。

1.2 FAA固定液的配制

每100mlFAA固定液需量取5ml甲醛,5ml冰醋酸和90ml70%的酒精,将这三种试剂置于瓶中摇匀,并且将瓶口密封。

1.3宝华玉兰根际土壤的收集

从宝华玉兰的主要栽植区,采用三点取样法采集宝华玉兰根际土壤。具体步骤:采样时,铲去表土,深挖10~20cm,将宝华玉兰根系及黏附其上的根际土壤一同装入无菌袋中,并且注明采集地点、日期、土样号,置4℃冰箱保存,备用。

1.4供试培养基的配制

1.4.1NA固定培养基,用于根际细菌培养:牛肉膏3g,蛋白胨10g,氯化钠(分子式:NaCl)5g,琼脂16g,蒸馏水1000ml,Ph7.2~7.4;

1.4.2高氏一号培养基,用于根际放线菌培养:可溶性淀粉20g,氯化钠(分子式:NaCl)0.5g,硝酸钾(分子式:KNO3)1g,磷酸氢钾(分子式:K2HPO4・3H2O)0.5g,硫酸镁(分子式:MgSO4・7H2O)0.5g,硫酸亚铁(分子式:FeSO4・7H2O)0.5g,琼脂15-20g,蒸馏水1000ml;

1.4.3PDA培养基,用于根际真菌的培养:去皮马铃薯200g(水煮30分钟),蔗糖20g,琼脂15~20g,蒸馏水1000ml。

2.方法

2.1宝华玉兰菌根鉴定

采用染色镜检法对菌根进行鉴定,将采回来的菌根用自来水洗净,剪成1.0cm长的小段,置于10ml的试管中。剪完后往试管中加入10%的氢氧化钾并置于90℃水浴锅中加热20分钟。取出样品后用清水将碱液洗净。洗净后将根放入2%的盐酸酸化5分钟,洗净后用0.01%的酸性品红溶液对根进行染色。用镊子捏取5~8根根段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2.2宝华玉兰根际微生物的分离

称取10.0g宝华玉兰根际土壤,放入装有90ml无菌水的250ml摇瓶(加入适量玻璃珠),室温下180r・min-1振荡30min,静置10min后,取上清液逐级稀释至10-2、10-3、10-4,取10-2、10-3及10-4稀释液0.1ml涂布于供试培养基平板上,重复3次,30℃培养3d。三天后对这些培养基进行观察,得出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二、结果与分析

1.宝华玉兰根际微生物种群分离

对采集回来的三种土样进行土壤分离实验,共分离出真菌1532株,酵母菌9505株,细菌8262株,放线菌1006株,并纯化培养获得真菌120株,酵母菌153株,细菌286株,放线菌84株。从整体来看,三个地点酵母菌的分离率都是最高的,其次是细菌,详细数据见表1。

2.宝华玉兰根际真菌侵染数据分析

在自然生长情况下,宝华玉兰生长情况非常好,这与其菌根化有直接关系,详细数据见表2。

三、结论

从宝华玉兰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分离数据表明,无论是自然林还是纯林或者混交林,宝华玉兰根际土壤微生物都是以酵母菌和细菌为主要种类,并伴随有少量的丝状真菌和放线菌可以看出在宝华玉兰生长过程中酵母菌和真菌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然林中宝华玉兰根际侵染率很高,纯林较高,混交林较少,虽然三种不同的地方真菌侵染率各不相同,但是也能说明宝华玉兰存在根际共生真菌,即菌根,而且这些侵染都能够促进宝华玉兰的生长。

上一篇:搭建土地流转平台 发展规模经营增收 下一篇:试论我国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