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驱生活50年 人类未来图景

时间:2022-09-04 01:30:39

先驱生活50年 人类未来图景

你永远不知道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被发挥到什么样的程度。时间向前推移350年,在牛顿刚刚发现万有引力的年代,就有罗伯特•博伊尔这样的科学先知预言了日后夜幕中的航空旅行、GPS和器官移植。先锋的生活,永远是从小众走向大众,且让我们为你展开未来50年的生活图景。

新生活阶梯方程式

说到未来的生活,你肯定觉得不可掌握且无法预知,事实上未来生活多种多样,形式变化也无从详尽描述,但生活越来越方便快捷的原则不会改变。且看未来生活年代表。

2011

人体发电

嗯,让我们还是从当下开始吧――比如今年年底。

能源问题一直是所有未来科技的关注核心之一,而科学家们也把目光瞄准了人类自身――人体发电。

噢,也许你想到了《黑客帝国》里电脑把俘获的人类作为生物电池那样邪恶的场景,但实际上的人体发电却远没有那么复杂,普林斯顿大学的迈克尔•麦卡尔平和他的伙伴们把压电晶体埋入类似橡胶的弹力生物相容性材料里,当它受压弯曲时,里面的晶体就会产生能量。如果把这种晶体放入鞋内,或者直接把它们植入人体,那么它们产生的电流足以为小型电子产品或内置医疗仪器充电。而法国的一家公司则已经推出了一款人体发电的原型――橡胶靴,这种像雨靴一样的产品,使用者穿它走动12小时产生的电能,能为手机充电一小时。

另一项利用拥挤空间(幽闭空间恐惧症患者是没法参与了)来发电的计划也在实施中,在法国巴黎,工程师已经开始收集地铁里的人产生的热量,用来给比奥伯格(Rue Beaubourg)的一个公寓项目供暖。人们预计,巴黎地铁供暖系统将把该住宅项目供暖系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缩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

这么好的法子,拥挤的北京地铁是不是也可以考虑考虑?反正挤着也是挤着……

2012

“末日指南”手册,人人都是生存狂

请放心,我们并不是说世界届时会如电影里那样坍塌,而是那时,人人都拥有了一本《末日指南》手册,并且烂熟于心。即使真的发生生化危机、小行星撞地球这样的惊天灾难,生存狂们也能逃出生天。

纽约最近发放的这本手册阐述了当遭遇恐怖袭击、放射性化学物质污染或大规模流行病等灾难时,应该如何应对。其中的末日拯救方法包括:实施宵禁――当遭遇生化武器袭击、大规模流行病时,纽约州政府将勒令所有商店停业,禁止人们在公共场合聚集;管制交通,以避免出逃的车流堵塞道路;隔离染病人员,这条是对付生化危机的,隔离地点最好是他们自己家,或者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向最健康者发放救援药物,一旦病人数量超过药物供给量,那么医疗人员会把药物给予那些身体状况最好、最有希望复原的病人。

2013

太空渔网

在人类社会为垃圾所困扰的时候,太空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从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轨道起,几十年间人类发射的各种航天器的残骸和碎片已经让地球周边成了一个垃圾场,小到人造卫星碎片、漆片、粉尘,大到整个火箭发动机……这些无用的太空垃圾对其他正在使用的航天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2年内――对,就在2013年,一场净化太空的运动将要发起,日本宇航探索局(JAXA)正在和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制网企业进行合作,计划编织一张巨大的“太空渔网”,用于“打捞”飘浮在地球轨道中的太空垃圾。这张网由金属线和人造纤维编织而成,网孔直径约1毫米。借助人造卫星的力量进入轨道后,“太空渔网”脱离开来并开始收集轨道内的太空垃圾。最后在磁力作用下,“太空渔网”连同垃圾一起坠向地球,并在坠落过程中焚烧干净。

2015

生物识别保安宁

确保家庭安全是第一位的。在不远的未来,生物识别技术让我们可以收获放心。视网膜扫描、面部或是指纹识别等相关技术的应用,让家里的智能电脑只辨认专属身份,既不用担心带着好多钥匙不好找,也不用担心钥匙丢失被假冒。简单设置生物识别系统后,我们便可以放心大胆地外出旅行。

2016

人造视网膜

“盲人”或许就要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了。人造视网膜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通过眼镜上的微型摄像机捕捉图像,然后转化成电脉冲信号,送至大脑最终成像,再将图像信号传回人造视网膜上,这将使后天致盲的病人能够重新看见东西。当然,这套设备价格不菲,大约要10万美元。对人造视网膜的测试已经在英国的一家医院开始进行,在对40名患者进行治疗后,已经有一些患者可以识别图形,大概在四五年内,成熟的产品就将上市。

2018

人工大脑问世

这也许是现实版的“弗兰肯斯坦”实验,瑞士洛桑综合理工学院的电脑工程师亨利•马克拉姆(Henry Markram)教授计划在2018年前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意识和智能的人造大脑。

玛丽•雪莱(Mary Shelley)创作的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讲述的是科学家打造科学怪人的故事。而马克西姆则计划通过硅、金和铜等金属制成“人造大脑”,而最终的结果会是一个“人”――这大概需要10年的时间。

马克拉姆“蓝脑”计划的目标是,尝试在世界上运算能力最强大的电脑之一上开发电脑化的大脑版本――一开始是对老鼠大脑进行试验,接着过渡到人脑。他希望赋予人造大脑以丰富的情感,具有思维、推理、意愿表达、记忆等能力,甚至还能体验像人一样的悲伤、欢乐、痛苦和愤怒。

2020

游戏无需操纵杆

对于大多数游戏爱好者来说,手柄也不足以满足游戏驾驭感。未来的游戏设计者充分感知到这一需求,将感知系统直接作用于游戏者的各个身体部位,高度拟真,让你身临其境般地感受游戏,同时还能跟队友或是其他游戏者聊天、玩耍。

这玩意儿以后就用不着了。

2019

移动诊疗器

健康始终是我们最关心的,而移动式的诊疗器将让医生们更为便捷地查看病人的病情。移动诊疗器看起来像是手机一样,实际上也如手机操作一般,只需输入患者姓名或者档案号,在相关目录上选择需要查看的数据即可。然后对着手机屏幕呈现的图像,向病人解释病情和目前的治疗方案。轻松用手指在触摸屏上滑动,便可以放大、缩小图像,查看二维或三维的图像,以便随时作出相应的诊断。

2022

墙壁颜色随心换

目前,我们还只是更改墙壁涂料颜色来为居室更换色彩。未来,随着OLED技术的不断革新,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大面积的OLED屏幕拼接成整面墙壁,这样,就可以根据心情和环境随时更换图片和显示画面,充分营造想要的各种氛围。此外,你还可以让它显示自己喜欢的信息、图像和艺术作品等,真正做到“随心换”。

2031

火星移民

向火星进军!火星模拟登陆实验已经完成了, 而林林总总的火星探测器也陆陆续续发射到太空开始了漫漫征程,“火星来的马丁叔叔”在不久的将来就要成真了,火星将成为人类除月球外踏上的第二个地外星球。

20年,最快20年人类就将展开火星之旅。不过刚开始的旅程很可能是有去无回的单程航线――首批火星移民将成为这颗星球永久的开拓者,并且再也无法回到地球故乡。科学家们的计划是,发送一批宇航员乘坐单程太空船飞往火星,并将该太空船作为他们以后在火星上的“生活舱”,由地球定期向他们发送补给物品,当时机成熟,火星“生活基地”逐步成型后,就可以派遣更多的人类“移民”火星。

尽管这等同于把自己永远流放火星,但已经有400人争相报名愿意充当这首批有去无回的“火星移民”,报名者之一说:“当我还是个孩子时,就渴望探索宇宙。我想象火星上的生活一定既迷人,又充满孤独和恐惧感。但如果有幸成为首个‘火星移民’,那我从此将拥有和70亿地球人完全不同的人生经验。”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充满诱惑力的华丽冒险,面对热情高涨的应征者,科学家们告诫说:“这将是一场长期与世隔绝的幽闭之旅,在体验火箭发射升空和登陆火星的最初兴奋感后,首批‘火星移民’必将很难避免沮丧情绪的发生。毕竟,单程火星之旅意味着他们将永远离开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地球上一切熟悉的事物。和地球上相比,火星上的生活将会非常乏味。”但不管怎么说,火星移民,也许就是人类太空远征的起点。

2024

眼睛书写器

这貌似懒人之作,其实却是行动不方便的残障人士的福音。身体不能动,只有大脑能活动,如何与他人顺畅沟通呢?“用眼写字”利用眼动追踪眼镜和开源软件,使患有神经性肌萎缩症等疾病的患者可以通过追踪眼球运动情况写字和作画,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通过屏幕准确了解患者需求,从而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2030

透明混凝土

曾经认为晒太阳是件最舒服的事儿,但容积率越来越低的都市建筑群正在逐渐剥夺这项权益。如果想舒服地晒太阳,必须走到开阔地。如果有透明的混凝土,即使没有窗户也能充满阳光!这种想法并不疯狂,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意大利馆可以透光的混凝土结构吸引了众人的眼球。未来的建筑工程师与设计师们,在透明的热塑性基质上将混凝土和其他混合物黏合,从而保持持续的半透性。这种设计材料更加廉价和牢固,可以营造出阳光满屋的透明居室。

2030年的一天

MR Future作为2030年的一名普通公民,虽然算不上锦衣玉食,却享受着高科技时代的种种便利,工作快捷高效、生活快乐无忧。不仅健康状况可以随时得到监测和提醒,还不时会从腕式手机上收到私人医生通过视频或图片发来的数据报告、健康食谱等,随时回复进行预约和再检测,真正第一时间“掐断”疾病来源;同时,各种娱乐、就业、学习等方面的信息也会在第一时间自动“涌”进家里的智能电视,方便MR Future按照自己的习惯设置标签进行查看和学习。这些还仅仅是MR Future生活中非常微小的一部分,我们以他的一天为例,来看看2030年的生活是如何精彩纷呈。

a.m.7:00

起床

房间里虽然还是黑乎乎的,床头灯却已然到点自动开启。伴随着灯光从柔和转为明亮,以及一阵悠扬动听的音乐,MR Future完全没被打扰地自然醒。随之,各处窗帘、家电开始智能操作,为MR Future准备早餐和洗漱。这边咖啡香渐渐弥漫开来,那边洗澡水也以蜂鸣声提示温度合适。简单收拾后,MR Future穿上“喷出来的衣服”,准备出门上班。在未来,科技在衣服面料上也大放异彩,这种喷出来的衣服不仅质地轻盈,还非常贴身合体(想一想,这样节省了多少买衣服的费用,还不用忍受商场拥挤的人群,真是乐开花了!)。

喷出来的衣服

Manel Torres博士开发的Fabrican通过喷射纤维,随着溶剂的蒸发,纤维能够黏合在一起。如果直接喷到身上或是模型上,便可以制作出一件合体的衣服来。这项技术更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私人以及医疗用途。

a.m.9:10

搭乘立体快巴

严重的交通拥堵会同时生产大量废气尾气和令人不悦的情绪,这种交通方式在未来早已被叫停。在不增加车辆数量的基础上,巨大的立体快巴帮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MR Future上班的地方离家不远,放弃开车转而搭乘立体快巴的举动环保而时尚,是2030年的潮流之举。秩序井然的交通状况让人看着舒心顺心,再加上对尾气排放的严厉禁止,天色看起来明媚透亮。MR Future不紧不慢的走入巴士,一边还观看着沿途的大屏幕播放,潮流播报、商品促销、活动宣传等等,让MR Future不禁心动。如果想要购买也非常方便,只需在屏幕上进行点击操作,进行个人信息的链接与认证,便可实现“随心购”,省时间又方便(不禁设想,如果把购物狂放在这个时代,钱包肯定瘪得更快)。

a.m.9:30

MR Future的办公室

很快走入办公室的MR Future,早已有智能秘书准备好了上班前的工作:流程表、会议安排、需要签字的文件等,甚至连咖啡都准备妥当,温度刚刚好。将办公室的窗口风景和墙壁随意调换成自己喜欢的图片,换个自然清新的感觉,心情不禁大好。

在未来,你的办公室可能成为最舒适的地方,不仅能够给你提供各种便捷、简单而又舒服的环境,还能为你提供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上的满足。到那时,你的周一恐惧症将会彻底痉愈。

太阳能移动办公室

太阳能移动办公室主要依靠安装在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提供能源,是建筑与环保的完美结合。有了这种绿色天然的能源助力,办公室可以移动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从而让办公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a.m.10:00

MR Future办公中

忙活了一会儿,便会有小助手从电脑桌面上弹出提示MR Future进行短暂的休息。正赶上有新同事入职,MR Future便引导她到相关部门办理手续。手续办起来很快,因为不管是办公桌还是办公用品,都有更多更快捷的选择。界面清晰美观、操作简单方便,如此办公自然出高效率!

迷你的概念喷墨打印机

迷你固体墨水打印机,删除生产塑料废物的烦恼,,从而简化了打印的过程。迷你空间的设计可确保较少使用桌面空间,减少对空间的占用和资源的浪费。

未来的个人办公桌

以往科幻视频里便捷时尚的办公桌不再只是影像,想要自己的桌面美观、整洁又便于操作,选择触摸式的BendDesk就好。它由多点触控的曲线桌面无缝结合了垂直和水平两个角度,垂直的屏幕用于显示文件、照片和视频等内容,而多点触摸技术允许用户通过多点触摸手势与整个界面进行交互。所有这一切都非常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还方便你随时更换桌面背景,不再单调枯燥。

p.m.15:00

办公中

即使在未来的2030年,个人隐私依然神圣不可侵犯。在开放的办公空间保护个人隐私是每个人面临的问题,MR Future所在的公司就采用了一种新品种玻璃。只要按一下开关,在电流的作用下,玻璃内部的液晶分子就会重新排列,在透明和不透明状态之间迅速切换。如果办公室内大量采用这种玻璃,那么就能迅速将一个开放的会议室变成隐秘的个人空间。至于谈话内容的保密现在也有了很多方法。一种名为“胡言乱语”的设备被启用,它会发出随机的语言流,将从你的工位传出来的窃窃私语转换成对偷听者毫无意义的咕噜声。如此一来,MR Future再也不用担心有人意图窥探隐私,可以放心自如地办公生活。

精确书签

精确书签可以精确到最后的阅读段落。它由长条矩形塑料制成,在书签顶部有一U形切口形成的夹板,用以将书签固定在书页上。同时还有一片塑料指示条,指示条上下部有两条水平切缝,书签主体以编织的方式穿过。当阅读到一定阶段,将这种书签别在书页顶端,然后把指示条滑到最后阅读行,合上书本。再次打开书本时,就能够顺利而快捷地找到精确的段落继续阅读了。

12:00

外出就餐

趁着外出就餐的间隙,MR Future抓着一张看起来非常柔软的“纸”看得津津有味。别小看了这样一张“纸”,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可是能够取代一书架的书(节约成本还不占地儿,太给力了)!其实这种“纸”是种8.5英寸×11英寸的屏幕,不仅柔软得像纸质文件一样舒服,还能折叠,便于携带。

p.m.20:00

晚饭后休闲时光

晚饭后的休闲时光是MR Future最为惬意的时刻,看看电影、听听音乐,感受彻底的放松与自由自在。选择一把最为舒服的椅子,躺好之后也不用担心离电脑太远,能够植入眼睛的电脑完全不必考虑远近。如果眼睛有疾病,还能监测青光眼病情的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舒服的椅子

小时候学校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都是正确的,比如坐得笔直。一项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当躯干与大腿之间成130°的倾角时,作用于骨盆的压力最小,这也正是这款椅子备受欢迎的根本原因。你可以随意改变椅面的深度、绷紧程度、包裹程度等等,还能够根据体重改变大小和靠背的斜度。

能植入眼睛的电脑

这是现在全世界最小的电脑,仅仅1平方毫米大小!这玩意儿别看它小,但结构上却一点不含糊的,配备有超级低功耗的处理器和内存,通过薄膜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来供电,并能通过内置的压力传感器来监视眼压,然后将数据用无线的方式传输到外部数据设备上。将它植入人眼后,就能持续地监测青光眼病情的发展,防止致盲的发生,有效帮助青光眼患者。

忙碌了一整天,MR Future并没有特别劳累,相反,期待明天的感觉会更强烈一些。困意浓浓时,MR Future只需按动手中的遥控器,便能将家里的各项家用电器调整到静音和省电状态,而房间里的灯光也跟着柔和黯淡下来。伴随着从地板墙壁漫出的优雅轻音乐,MR Future渐渐进入梦乡,而在梦里,他恍惚中仿佛步入2040年的新能源展,在那里他看到更多令人惊奇的新鲜科技。

2040年“未来之星”新能源展

新材质应用大奖:超轻车

概念指数:

相信轻巧车的驾驭感和性价比,会让男士们抓狂不已!也许使一辆车更省燃料的最简单方法,就是让它更轻巧。Edison2超轻车的设计者在这方面的尝试已经达到极致――该车的重量不足800磅(362.87公斤),每加仑燃料可行驶102.5英里(164.96公里)。它的性能足可以赢得进步保险-汽车X大奖,该奖旨在鼓励人们研发超省燃料的轻型汽车。除了车体轻盈外,Edison2还采用了博格华纳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技术来增强车辆性能、提高燃油经济性。

每年的车展总能吸引一大批汽车拥趸,各种新型汽车纷纷亮相,众多车展女模特各领,让大家看得心痒难耐。2040年“未来之星”新能源展破世而出,率领一众拥有先进科技和全新概念的车型、飞行器乃至代步工具隆重登场,为大家带来视听盛宴。

2

环保大奖:风筝车

概念指数:

近百年来,飞机、汽车、摩托车等在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拥挤不堪的城市交通,日渐枯竭的能源,千疮百孔的生态环境⋯⋯而风筝车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利用环保的可再生能源,我们依然能找到风驰电掣的感觉。由Tsunho Wang、Mingyu Jung 和Sungje Do设计的“风筝车”是一个很酷的绿色交通工具,这款具有流线型设计的新型飞车有三个均配备用电动马达的车轮,奇妙的设计在于它的车顶,在行驶过程中,可以竖立起来――如同帆船的风帆,借助风的力量推动车身前进。而在风猛烈的时候,顶棚甚至能展开形成一个翼面放飞在空中,成为一辆地道的“风筝车”。

创新之星:无人驾驶汽车

概念指数:

早在幻想类杂志和小说中被描述过N次的无人驾驶汽车,在2040年更加被重视和实践起来。实际上,不管它叫什么名字,这辆无人驾驶的汽车装有雷达传感器、录像机和一个激光测距仪,它能够自行驾驶14万英里(约合22万公里)。当然,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确保安全――全球每年发生的汽车交通事故多达100多万次,给无数家庭带来灾难。无人驾驶技术合乎逻辑并且很有效率,让我们可以像躺在一个装有发动机的沙发上一样从容自在,压力和危险从此成为过去。

与此同时,会令那些飞车族感到沮丧的是,恐怕不能随意上演汽车追逐战或是飙车表演了。

公益大奖:网上电动车

概念指数:

网上电动车可谓是公众设施改善的一大重要改进。这款电动车在行进中依靠地面的蓝线条进行充电,无需停靠充电,也无需在电动车运行轨道上端安置电线。如此一来,我们只需随时坐上车,即可一边观赏风景一边为电动车充电,节约时间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能源。

技术大奖:智能冲浪

概念指数:

这款冲浪板可不是空有一身华丽外表而已,外形设计虽然颇有些电子味,其内在却“机关重重”。内部配置了各种高科技设备,帮滑板提升性能。陀螺仪、测震仪、GPS、指南针等常用在遥控驾驶器械上的设备都被安装到了冲浪板上,如此一来,显示板上便可以清晰显示数据,让操作者了解自己的冲浪速度。

飞行大奖:旋翼机

概念指数:

与一般的飞机有着显著不同,旋翼机装有两个主旋翼,可按不同方向旋转,尾部则装有一个类似飞机用的推进器。这种具有高度稳定性的设计允许旋翼机的巡航速度达到每小时290英里(约合每小时467公里),与一些小型涡轮螺旋桨飞机的时速大致相当。

实用大奖:新型潜艇

概念指数:

海底世界探秘是未来的新领域。种种新型潜艇层出不穷。有一种小型的简易潜艇完全可以当做一般的巡航船来使用,体积小、结构简单,功能却十分完善。还可以坐在驾驶舱内欣赏美景。行进中,潜艇的最高时速为5节,充电6~10小时便可提供4小时的巡航时间。

而由英国设计师菲尔•保利设计的新型潜水艇“探路者”则要“强悍”得多。这种潜水艇能容纳三人,可以潜入深深的海底进行探测。它搭配的巨轮外边亦可包裹履带,行进速度比普通的潜水艇更快。有了它,对海底无人区进行准确测量也变得可能。

最具想象力大奖:个人喷气背包

概念指数:

个人喷气背包由火箭推进器推进,以过氧化氢为燃料。背包上有两个喷射口,固定在背上并发动后,两个喷射口就会喷射出高热量气流,将人推向空中;同时可以通过控制器按钮控制喷气推力的大小,从而控制飞行的速度与高度。想要着陆时,可以减小喷气推力从而减速。

能源大奖:水下风筝

概念指数:

瑞典公司Minesto开发的水下风筝为新能源带来了福音,虽然设计图看上去充满了童话色彩,但水下风筝在海流中俯冲、下潜时,由于海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安装在风筝上的小型涡轮机产生的能量就是在空中的800倍。即便海面风平浪静,它也能产生500千瓦的能量,从而将潮汐能增加80%。该公司表示,这一设计将使潮汐能市场增加80%。“深绿”水下风筝的第一个成比例模型将很快在北爱尔兰海岸附近揭开神秘面纱。

2050年未来天空之城

01生命安全

safety

检索和了解了2040年的新能源展,我们怀着艳羡的心情充分认识到高新技术和新能源对于时代的促进和改变。未来的世界我们的生活又会发生何种改变?会有什么样的新面貌让我们耳目一新?

无论在哪个时代,对于人类本体的保护永远排在前列。环境、气候,或是城市系统和人体护具,更加人性化地为人类提供方方面面的防护。

1.超强“头盔”

十分不可思议的头部气囊,可以在0.1秒内迅速膨胀成为头盔,对头部进行保护。这个安全气囊平时看起来像是围在脖子上的围巾,遇到危险时就能迅速充气膨胀。这项科技肯定会在警备系统得到广泛推广,有了这么一条“安全围巾”,身处危险境地办案的警察们便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人身保障。而当我们外出旅游或是从事某项危险工作时,也可以来上一条。天气寒冷时还可以防风保暖,一旦遇到危险当真是以一敌百。

2.行人探测系统

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每年都会给很多家庭带来灾难式的打击,其中超速、酒后驾车以及行人闯红灯等情况都是为重要原因。针对此而开发出的行人检测系统,将道路状况和行人情况实时地传输到车载设施内,以便从第三方的角度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

行人探测系统利用雷达和摄像机密切观察前方其他汽车和行人的动向。如果即将发生相撞事故,报警系统便会警告驾驶者,如果驾驶者没有做出反应,探测系统便会立即自动刹车,从而避免发生意外。

3.最聪明的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将被广泛运用在警方系统,因为它能变成功能强大的手持生物识别设备。同时具备虹膜识别、指纹扫描和面部识别功能,方便警察在几秒之内确定疑犯身份。而通过这部智能手机扫描下来的面部照片、虹膜或者指纹也会一并进入数据系统,以便以后查询使用。

手机会通过无线方式将这些数据与数据库中已有的犯罪记录进行匹配。

02新型材料

new material

1.像塑料一样的合金

未来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金属合金,它比钢铁更坚硬,却像塑料一样可吹塑成任意形状。这种特别的材料还可以像塑料一样变软,但不会像普通金属一样结晶化,这种特性可是常规金属不可能达到的。试想《钢铁侠》的超级盔甲如果用这种材料制成,不仅轻巧无比,更坚固耐用,岂不是更加所向披靡?

在2050年的未来,城市变得更加可亲而可爱。越来越多因人而设的新科技被应用,让我们在应急防备、健康监测和环境改善上得益。同时,生物技术、克隆和纳米微技术,以及其他更为智能的技术让生活变得更加多样化,让整个地球更加活跃健康起来。

2.“人造泡沫”问世

在我们这个时代,地球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含量一直是个大麻烦。不仅使地球变暖,还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变化和危害。科学家们在未来所研制的这种特殊的“人造泡沫”可以跟踪气候变化,吸收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并产生能够转换成生物燃料的糖物质。如此一来,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便可得到逐步控制,从而为我们的地球赢得更多健康养分。

03生物健康

biology health

1.血管探测仪

在医院里被护士错扎误扎的经历至今苦不堪言,因为血管不容易看到,抽血或打针的时候总会非常麻烦。这款血管探测仪正是为解决这个困扰而生。它利用近红外射线探测身体内的血管并且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最终将影像呈现在皮肤表面,相对暗的地方就是血管了。如此清晰,护士小姐下手自然十拿九稳!

2.让艾滋病毒自杀

HIN病毒在入侵细胞时,会将自己的遗传信息转化。人体细胞错误地将受到感染的DNA当成自己的,并由此复制和生产出更多的病毒。目前的大多数药物都致力于干扰这一过程,但HIV病毒却能通过自身的进化绕开它们。新型药物则会促进HIV病毒的复制过程,通过更“狂野”的病毒复制使病毒自我毁灭。

3.新型人造敏感皮肤

依靠太阳能电池供电的“超级”人造皮肤功能十分强大:不仅具有超强的“触觉”,还可以辨别许多种附着在皮肤上的化学物质和生物分子。同时还拥有非常好的弹性,特别的内部结构使其在拉伸时也不会影响任何功能。这种新皮肤被广泛应用在机器人、假肢、服装等诸多领域。

1.3D生物打印机

Invetech 和Organovo两家公司的科学家们已经在研制的3D生物点阵打印机了,这种机器可打印人体器官。同时,它体型小巧,可以装进一个消过毒的生物安全柜。3D生物打印机由两个打印头构成,一个负责喷射凝胶体,形成器官的支架,另一个负责往支架内填充活细胞。其精确度可达到微米级,身体“零部件”都可以实现“按需打印”。借助于此项技术,患者无需等待捐献者的出现,更不必担心出现排斥反应。

2.“人造肉”可控制营养成分

如果不愿意过多杀生,便可以食用这种“人造肉”。它们从牛或是鸡的单个肌细胞分离而来,培养而成的成千的新细胞。与真的肉制品相比,味道很相似,同时营养和组织机构相同。更令人欣喜的是,可以控制其中的营养成分,从而获得想要的健康。

3.克隆技术

当面前坐着一位同你长得一摸一样的人类时,莫要惊诧,这就是克隆技术的神奇魔力。随着人类对克隆技术的发现、了解和不断实践,“多利”羊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类欲望。未来的单细胞复制将在相关法规的约束下得到正确发展。

4.酵母驱动燃料电池

以人血中的葡萄糖为能源的酵母细胞,一旦置入人体内的电子设备,就会如同起搏器一般产生能量。这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很多先天性心脏病或者急性心脏病患者带来全新的能量来源,让他们拥有充满活力的自我新生。

2050年,人类拥有很多尖端科技,其目的依然是获得健康和更好的生活。从器官“打印”到人造皮肤,从解决曾经被认为不治之症的疾病到获得方便快捷的医疗检查,人类通过充分利用已知的资源和技术,挖掘出更多富有创意和强大能量的先进技术,从而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更好地方便自己。

04科技服饰

high-tech apparel

1.生物服装

谁曾想过会穿着由细菌做成的衣服?别说穿,哪怕碰恐怕都不愿意。而在未来,这些细菌被用来开发织物,当它们消化糖分时便会产生出大量的纤维丝,经过适当收获和整理,便可以缝制在衬衫和外套上。英国设计师Suzanne Lee就是这样一个颠覆者,她能够凭空变出一件衣服,培植的微生物,从培养液里萌芽,然后形成薄的湿润的细菌细胞片状组织,可以被造型成衣物。当水分完全脱干后,纤维形成了严丝合缝的纸草样的“面料”,可以被漂白或者染上各种颜色――用水果或蔬菜叶。

2.蜘蛛丝布料

蜘蛛丝织成的布料?岂不是强度和柔韧性都超高?事实证明,由70多名工人花费4年时间收集而来的100多万只金色球体蜘蛛,并非常小心翼翼地从每只蜘蛛身上抽取蛛丝,而后精心织成。的布料堪称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纺织品,在未来,这种高强度,高柔韧性的蜘蛛丝布料将得到广泛应用。

3.调温衣服

未来的衣服能够供热,自调温度。即使在摄氏零下几十度的北极,只要你能穿上调温衣服,马上让你大汗淋漓。调温衣服的优点很多,穿起来方便,比一般衣服更先进,它里面比油还滑百分之八十;耐用,可以穿十年八年任你撕、任你用刀砍,它仍然不破烂。(恐怕服装制造厂商不会用意,有如此结实的衣服他们岂不是要失业。)

谁说爱美一定是女士的专利?未来的服装服饰不再一味地追求款式风格,新材料的使用和内在科技的创新更为大家所看重。穿出特点和个性依然是人类的追求,只是到了未来,我们的衣服变得更加“智能而有趣”罢了。

05创新能源

genesis energy

新技术与新能源的层出不穷使我们很难――罗列,精选了几种富有代表意义的来分享。不论形式如何变化,这些技术与能源利用的目的归根结底还是造福人类。地球的可利用自然资源日渐短缺,如果不能善加利用同时富于创新,人类历史将停滞并陷入可怕的境地。而这些技术的推陈出新,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想象力、创造力的强悍,以及聪明才智的源源不断。

1.可燃冰

未来,科学家们发掘出地层中一种蕴藏量十分丰富的新能源:可燃冰。它是和水结合在一起的固定化合物,虽然和冰很相似,但在低温和高压的条件下呈稳定状态。一旦冰体融化,可燃冰所释放出的气体体积瞬间变为原来的一百倍。更为客观的是,这种可燃冰的矿体在地层下颇为巨大,蕴藏量远比煤量、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盛,足够满足人类使用。

2.纳米发电机将取代电池

纳米微技术虽然为我们现在人类所认识,但却远远无法广泛应用。未来,各种由纳米微技术研制而成的物品将小到难以置信。

新型的纳米级发电机,可以源源不断地从超声波和机械振动等多种来源中获取能量,从而产生持续恒定的电流。使用这种纳米发电机,避免了难当大任的电池或者其他有毒电源后使用,既环保又高效。

06人居建筑

human settlement building

1.独居老人智能屋

即使是在现在的时代,人口老龄化都已经愈发严重,未来更是成为研究人员的重点攻坚课题。因此而研发建造的独居老人智能屋,就是为了能够及时了解老人的身体情况而设。这种智能屋,能够与居住者的腕带检测装置无线连接,可检测居住者的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数据。智能屋的无线传输系统还能将体征数据传给医护人员读取。如果老人摔倒,腕带装置将有所察觉,立即启动脉搏监控器,查看此人是否休克。这是一种预警系统,能提醒护理人员及时了解居住者的情况。

2.将海洋变为未来粮仓

未来水世界的恐慌早已在电影中为人们所熟知,而未来的科学家们在不断研究食物替代品的过程中发现,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一旦善加利用,其年产量比目前全球小麦总产量高出15倍不止。试想把它们再加工成食物的话,将是多么可观的产量。由此可见,海洋虽然淹没了许多土地,却也为人类储存了第二粮仓。

至于如何生产这些海藻粮食,科学家们自有妙招。他们在深海区域划分出若干公顷来建造生产平台,为海藻生长制造温床。如此一来,就像是现在的粮食一般,可以正常地种植、采摘,从而得到充足的食物供给。

3.无光污染的岛屿

有这么一个岛屿,没有公共街灯,没有铺设道路,也没有汽车,所以没有任何城市或乡镇中常见的光害污染。这意味着,这里的天空会非常黑暗,而满天星斗则耀眼繁盛。这就是无光污染的岛屿,未来虽然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却逐渐认识到真正无光害的星空所带来的惊奇与美好。

位于英国与欧洲大陆间的海峡群岛(Channel Island)中的一个小岛萨克岛(Sark),成为第一个被国际暗天协会认可的“暗天之岛”(dark sky island)。萨克岛上没有路灯,也没有汽车,所以没有任何城镇中常见的光害污染,照明工程研究所的工程师为萨克岛设计规划了完整的照明计划,许多当地居民和商家都按照计划更换照明设施,尽量使可能削减星光的亮光减少,以使他们的生活能更少干扰黑暗的夜空。

07未来城市

1.构想海上之城

未来海洋漂浮城市的概念,即人们居住在迷你的漂浮城市里,这些城市就像巨大的荷花一样漂浮在太平洋上。绿色漂浮概念包含很多小室,每个可容纳1万到5万人。每个小室可以单独漂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上,也能与其他小室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市镇或城市。这些小室组成的塔体上种植有草场和森林,还可以饲养家畜,进行其他农业活动,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这些塔体将用超轻铝合金和从海水里提取出来的镁等金属建造。这一概念提出的目的,是创建一个碳中和未来社会,以这种方式居住在这些小室里,可降低40%的碳排放。因为全新的绿色再循环技术被广泛应用,垃圾统统被转换成能源。

2.新“诺亚方舟”

为了应对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和飓风,俄罗斯的设计师雷米佐夫设计了一种全新型的“诺亚方舟”式海上建筑,看起来这座漂浮在海上的建筑就像一艘倒扣在水面上的船,每栋“方舟”拥有14000平方米的居住空间,整栋建筑围绕一根中心支柱建成,中心支柱还起着连接屋顶和地下层的作用。“方舟”使用清洁能源,屋顶上的风能发电机和热泵就能将太阳能、风能以及热能储存起来用于发电。“方舟”内部甚至还有植物园,可以建造自己的“小气候”。

也许到了2050年,人类不再执著于社会达到怎样的发达程度,各个国家民族如何争强斗胜,而是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从宇宙的角度看待整个人类和地球。我们无法苛责本体的某些缺点,却可以充满智慧地用文化和修养去弥补和完善;我们无法挽回曾经对地球的伤害与污染,却可以在未来的世界中尽可能地付出和保护,建造一个更加美好舒适的大家园。

上一篇:40岁前拼出5金人生 下一篇:9个周学艺生活在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