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砺才 教育兴邦

时间:2022-09-04 12:44:43

明德砺才 教育兴邦

摘要:快速发展中的高职院校能否健康持续发展,能否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能否满足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最根本的是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本文试图从“引进”与“培养”、“师德”与“才学”、“环境”与“情感”、“圆梦”与“兴邦”等几个方面对快速发展中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师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02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一批高职院校在国家及省市各级部门的扶持下快速发展。这批快速发展中的高职院校能否健康持续发展,能否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能否满足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最根本的是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本文试图从“引进”与“培养”、“师德”与“才学”、“环境”与“情感”、“圆梦”与“兴邦”等几个方面对快速发展中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探索。

一、“引进”与“培养”:教师队伍的组建途径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说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梅先生的话,精辟地指出教师(特别是大师)之于教育(特别是大学)的重要性。而荀子更直接指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由此可见,教师队伍的素质与建设,决定着高职院校能否健康可持续地发展。那么,高职院校应该如何组建教师队伍呢?笔者以为,重点是做好“引进”与“培养”工作。所谓“引进”,是指根据学校定位及学科特色,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有力提升本学校本学科水平,力争成为相关领域里的领先者或领军者。所谓“培养”,是指立足学校实际,慧眼发掘人才,通过传帮带、压担子等方式,悉心培养成学校骨干力量。以笔者所在单位――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商贸学院为例,学院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及广东省重点专业“国际经济贸易”,则学院在进一步建设完善教师队伍时,可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实重点专业力量,力求把专业打造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代表性精品;同时,在学院原有教师队伍中发掘有能力有潜力的教学人员,通过学科带头人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培养成为学院重点专业的骨干力量。

二、“师德”与“才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根本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指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而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质量根本上取决于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当前,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关键在大力提高教师素质;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关键在有世界一流的教师;要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更多优质教育的需求,关键也在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教师和创办更多的优质学校。”从袁部长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建设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1]事实上,早在《中庸》,孔子的后裔子思就提出“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认为君子既要尊重德性,也要问道求学。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则进一步完善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强调必须德才兼备。的确,教师队伍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发挥着巨大的教育引导作用,教师的整体道德水平,不仅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更关乎全社会的道德建设。也正因此,在现阶段,各级教育部门才要着力加强师德建设,使之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成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另外,正如中国近代力学之父、世界著名教育家钱伟长所指出:“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科研反映你对本学科清不清楚。教学没有研究做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3]钱先生的话,事实上是指出,在教育事业中,“师德”是方向,“才学”是基础,教师必须重视科研,创新教学,通过扎实的学术基础和良好的学术能力,更好地服务贡献于教育事业。由此,我们也便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师德”与“才学”是一个唇齿相依的严密系统,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没有“师德”,“才学”就容易误入歧途;缺乏“才学”,“师德”便只能是空中楼阁。只有以“德”统“学”,“学”以辅“德”,两者才能相得益彰,为我国先进文化与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贡献最大的力量。

三、“环境”与“情感”:教师队伍的稳定之道

在任何一个学校(特别是大学)中,教师队伍的稳定都是相对的。固然,教师队伍的流动有利于竞争与优化,为教育教学带来活力。但是,如果没有相对稳定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那么,学科的建设以及教学的质量都将难以保障。怎样才能把一批骨干力量和学科带头人相对稳定地留在学校服务呢?笔者以为,应从“优化环境”与“情感留人”两方面着手。

所谓“优化环境”是指,学校“要为教师,特别是高素质高层次的教师,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创造理论创新、教育创新、教学创新的学术氛围,为教师充分发挥和发展专业特长,实现人生价值提供空间和舞台。”“要为高素质、高层次的教师创造相应的工作载体……使教师既受到尊重和优待,又能够大展拳脚,有无限的用武之地。”“努力营造彼此尊重、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各尽所能、求实创新的工作氛围,让优秀人才聚到一起,释放出推动学校超常规发展的能量。”[4]所谓“情感留人”是指,学校要从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出发,关心、理解、体贴教师,保障教师的合理利益要求,承认和兑现教师的劳动付出,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事实上,不管是“优化环境”,还是“情感留人”,都是人文管理与人文教育教学的结合与探索,它们都要求以相应的制度和机制切实保障实施。否则,便容易变成虚有其事的表面工程或人走政空的烂尾工程。

四、“圆梦”与“兴邦”:教师队伍的终极目标。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三尺讲台就是自我孜孜不倦追求的一个世界,春华秋实中桃李满园,甘于平淡中大成若缺。每一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国强的途径,正是通过教育,通过无数教育者无数个平凡的梦想汇聚而成。则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在这里,个人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汇聚成一声时代的惊雷――“中国梦”。无数教育者激情满怀,愿望以手中一管教鞭,实干兴邦!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教育者的事业也正迎来一个春天!充满希望!

综上而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是一个历史机遇。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历史机遇,花大力气建设一支素质高、战斗力强的教师队伍,立德树人,立教圆梦,承担起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大力加强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J].求是,2004,(17).

[2]同志语.转引自袁贵仁.大力加强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J].求是,2004,(17).

[3]张辉.论“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在教书育人中的应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3).

[4]邝邦洪.对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5).

上一篇:务实训练,方法引领 下一篇:中国与非洲传统医药领域交流与合作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