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阳清算风波

时间:2022-09-04 12:07:37

金太阳清算风波

曾经声势浩大的光伏产业发展扶植政策,缘何在进入第四个年头时,戛然而止?政策终结所引发的冲击波,将留下怎样的后遗症?

一场耗资数百亿、历时3年多的光伏产业推进运动,在饱受争议中正逐渐落幕。眼下,曾一度声势浩大的金太阳示范工程,正由财政部对其进行清算,涉及企业遍布全国,多达数百家。

5月初,财政部《财政部关于清算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金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对2009-2011年金太阳项目中已完工且并网的项目按补贴标准清算,而对未及时完工或发电的项目则取消示范,收回预拨资金,清算大限为6月30日。

金太阳示范工程这个发端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政府试图借此培育国内光伏市场的举措,就效果而言,业内还是有不少人给予了肯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认为,“金太阳对启动国内的光伏市场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它也受到了投资者的欢迎,解决了投资者的资金问题。 ”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整个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跑项目、骗补贴、产品质量以次充好等,一系列的问题也逐一浮出水面。而其后,项目面临的审查和监管缺失,则是制度设计之初所潜藏的问题。

随着财政部一纸通知的下达,各地原有的金太阳示范项目将面临全面清理。对于那些真正试图推广光伏应用的企业而言,这无疑是当头一棒。同时,那些在期限内无法完成的企业,前期所进行的各种投入又如何保障,仍旧是个未知数。由此,引发的后续博弈,已拉开上演序幕。

尴尬的金太阳

今年3月,财政部便决定不再对金太阳示范工程进行新增申请审批。外界纷纷猜测,金太阳示范工程将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而按财政部5月份的通知要求,那些没有按期完工的项目,要求“取消示范工程,收回补贴资金”;没有按期并网的项目,则会被“暂时收回补贴资金,待并网发电后再来函申请拨付”。

分析人士认为,财政部之所以坚决清理金太阳,与其自身存在的种种纰漏不无关系。2009年夏,全球经济尚未从金融危机中走出,而海外光伏补贴政策也正在削减,政府为促进发电行业的技术进步及规模化发展,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决定综合采取财政补助、科技支持和市场拉动方式,加快国内光伏发电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对于列入名单的项目,国家按照不同区域给予50%到70%的建设端补贴。其中,一般性的光伏发电系统及其配套输配电工程总投资的50%给予补助,偏远无电地区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按总投资的70%给予补助。

一时间,企业申请可谓蜂拥而至,光伏安装量持续飙升。有数据显示:除了2009年的642兆瓦安装量之外,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申报并被批准获补的“金太阳”总装机容量分别为272兆瓦、692兆瓦和4544兆瓦,4年总计的安装量高达6.15吉瓦。

从数字上看,金太阳示范工程所似乎起到了推动扩大国内市场效应。但实际情况,并不如人意。据原国家电监会统计,在这些项目中真正按期竣工并网发电的金太阳项目,占所有项目的比重还不到一半。虽然具体数字因为统计口径不同有所出入,但总体而言,金太阳的完成情况并不乐观。

让当初政策的制定者大伤脑筋的不仅是难以完成的批复工程量,更在于示范项目在具体实施中正在逐步走样。

2011年,河南一家做多晶硅的企业,曾向记者询问申请金太阳示范项目的情况。而记者在这家企业走访时发现,这家主营业务为多晶硅的企业,实际已经停产多时。“我们想通过金太阳示范工程,获取一些补贴,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消化一定的多晶硅产品。”该企业负责人透露了其中的玄机。

而那些试图打金太阳示范工程资金补贴主意的企业,远不止于此。据统计,从2009年至今的4年间,全国共有900多个项目被列入补贴名单,中央财政对这些项目的补贴达200余亿元。在这900多个项目中,免不了鱼龙混杂。

据业内人士介绍,部分企业为了控制运营成本,便会用低价格采购价格相对便宜的太阳能电池片,其发电效率在当时看基本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但是这种电池板在3年以后效率和性能将迅速衰减,从而难以满足使用寿命不低于25年的要求。

正因在项目的具体实施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2010年,国家财政部取消39个“围而不建、以次充好”的金太阳工程项目的补助资格,总计54兆瓦。其中,包括无锡尚德、BP、阿特斯等国际知名企业担任业主的工程。这39个金太阳示范项目约占当时整个示范工程数量的10%。

但在取消这些示范项目的同时,当年7月,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能源局三部委仍旧计划在未来2-3年时间内,采取财政补助的方式支持不低于500兆瓦的光伏发电示范项目。

“因为金太阳示范工程是事先补贴,所以业主在做的时候更关注于眼前的资金,对今后电站20多年的运行缺乏考虑。没有监督,缺乏问责,所以就存在骗补等现象。”孟宪淦表示。

清算后遗症

由于补贴机制设计的不合理,以及实际操作中存在漏洞,金太阳示范工程的最后清算在业界也激起不小的风波。

面对6月30日的清理大限,很多以前未完成安装或并网的企业都急于在此之前完成原有的工程。业内人士对此不免担忧,通知所引发的负面效应,恐将引起最后一波金太阳示范工程的安装潮。对于那些能够赶上政策末班车的企业而言,如能拿到最后的补贴,将是它们最大的愿望。

对那些在6月底之前,难以完工的企业而言,无疑将会遭受重创。山东力诺太阳能内蒙古项目经理徐元江表示,他们此前的项目已经全部完成,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是,那些届时无法完成的企业肯定会有冲击。“如果他们在规定期限内无法完成安装并网,那么就拿不到全部的补贴资金,不仅对企业经营者造成压力,对施工方和组件商也会有影响。”

在徐元江看来, 6月底无法完成的项目,可能会延长至9月份,但补贴相对会有所下调,不过届时补贴多少并不好确定。同时,他认为有一些企业6月底之前肯定是完不成的。“从前期设计,到接入系统等都比大型地面电站要复杂。像我们20个厂家的屋顶,就得设计20个系统接入方案。”他说。

对此,孟宪淦也给出了同样的看法。在他看来,由于金太阳工程所占有屋顶的使用权和管理权往往比较复杂。“如果是单位的统一屋顶还好,但一百间屋子有一百个业主,产权上就难免有纠纷,人家不让装,就得协调,是比较麻烦的。这说明金太阳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多障碍,并没有很好的解决。”

对于此次大规模的清理,除了金太阳工程本身存在各种诟病。财政部给出的理由是,金太阳示范工程在批复时就已经告知企业,“建设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一年”。

眼看着6月30日的清算大限将至,那些难以完成的企业势必将陷入被动。而这些企业免不了会向财政部诉苦,以求网开一面。

而那些被列入清查对象的近百亿资金,并没有人清楚能追回多少。在孟宪淦看来,对于预先拨付的那部分资金,追回来的可能性很渺茫。“通知当中并没有说明,具体谁去执行这件事情,没有执行没有监督,怎么能追回来,最多就是剩下的那部分资金不再发放。”

面对财政部下达清理通知,历时3年多的金太阳示范工程,也将宣告结束。未来政府对于光伏企业的支持更多的会趋向于度电补贴,而不是直接给钱。

根据最新的发改委《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价格政策通知》的征求意见稿显示,未来集中式光伏补贴0.75-1元/千瓦时,分布式光伏发电电价补贴为0.35元/千瓦时,补贴来源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这也预示着,国内光伏电站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本刊实习记者陈躲对此文亦有贡献)

上一篇:香港人怎么能忍受核电? 下一篇:减排背后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