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现状及建议

时间:2022-09-04 11:54:48

农业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现状及建议

摘要 随着农业科研项目立项数量的增多,项目管理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分析了农业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加强过程管理的建议,以提高过程管理的质量与管理绩效。

关键词 农业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276-01

农业科研项目主要是指研究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对农业科技进步有重要突破,对现代农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项目[1]。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农业科研项目立项和支持也逐渐增多,项目的管理工作也开始变得精细化、信息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一般意义上的农业科研项目过程管理是指课题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过程管理。其目的是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竞争力。本文仅针对农业科研项目立项之后、结项之前,即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讨论。

1 农业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现状

1.1 缺乏必要的管理和控制,无法保证研究质量

管理方面存在“重立项,轻执行”的模式,即只重视项目申报和立项,合同签订后,项目执行与管理脱节,对于项目如何执行没有任何措施,缺乏有效的监管,以致项目的实际成效达不到预期目标。

1.1.1 沟通不畅,加大过程管理难度。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上级主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课题组等各个方面。由于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往往导致主管部门、管理部门和课题组相互之间沟通不及时,从而出现“信息不对称”[2]的现象,主管和管理部门不能准确地掌握研究动态,无法了解具体执行过程,评估和预防出现的风险,加重了过程管理的难度。

1.1.2 项目预算缺乏监管,影响过程管理。在项目预算执行方面,很多单位和部门未能充分开展财务监管,难以保证经费的使用效率。由于项目负责人不重视以及各个管理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在预算执行监督中往往出现“支出随意、滥用经费、中饱私囊、用票据滥竽充数”甚至“监管真空”等现象[3]。

1.1.3 影响因素多,重大科研项目过程管理难。重大科研项目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尤为关键。由于是多个单位联合攻关、共同协作,重大科研项目实施过程影响因素较多,难以预测每个子项目的结果。因此,缺乏必要的监管措施,出现技术路线存在差异、人员流动、信息资源不平衡等,都会影响项目的执行[4-6]。

1.2 管理模式和方法有待改进和创新

随着国家对项目管理的重视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项目管理多是采用网络信息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方便快捷,在节省资源的情况下,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中过程管理多是采取固定时间段内填报执行进展或者中期研究报告等方式开展。笔者认为目前的模式还无法达到有效监管的预期水平。其一是科研项目具有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不能准确定量,因此此种单一模式无法全面、深入了解项目的实际和真实的进展情况,使得项目中期检查成为“表面文章”而流于形式,最终导致项目完成时,只能凭借项目产出来评估项目完成情况。其二是不同的科研项目研究节点不同。基础研究项目重在探索和创新,可能短时间内不会有突破或进展。应用项目则是对基础研究的扩展,有特定的目标和目的。在同一时间节点内,开展项目过程评估,必然会影响项目的完成质量。此外,目前项目的评估方式和体系过于单一,无法开展项目全过程评估,使项目始终在可控范围内进行[7]。

因此,综上如何利用便捷的信息化管理,选取适合的节点,提高项目的过程管理水平,及时鉴别和评估项目执行中的风险,才能更好地保证项目的完成质量。

2 加强农业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建议

2.1 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过程管理

全方位的过程管理除了监督项目执行进度外,还应包括控制执行质量和经费使用情况,项目支撑和组织协调等多方面的管理。笔者建议在管理过程中应结合项目的特点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动”是指管理部门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进行项目常规管理,对项目进行动态监测,确保项目支撑条件,协调各方的关系;开展实地考察,收集和分析项目执行实际信息,监控项目执行进度;掌握项目进度动态,及时对项目执行中的风险做出评估和预防。“静”是指选取合适的时间节点进行阶段性或里程碑式的检查汇报,由课题组主动汇报项目进展情况,总结项目执行,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下一阶段的项目情况,必要时可委托专业的中介机构或评审机构开展经费检查或执行情况评估。“动静”结合共同保证项目的执行质量。

2.2 项目过程管理中利用信息化手段

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在于实现项目管理者和项目组之间各种信息的共享,让项目组及时反映项目最新进展和存在问题,管理者及时处理反馈的问题,减少中间环节信息滞纳时间和信息失真,提高信息传递和处理效率[8]。笔者认为目前可以从两方面来改善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一是设计业务流程,完善管理系统,彻底实行信息化管理,实行“无纸化”办公,让科研人员逐步适应信息化管理的模式;二是“扬长避短”,加强管理工作,做好信息化管理的辅助工作,找到信息化手段与管理之间的最佳配合方式,发挥信息化的最大效益。如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制度等项目管理制度,及时预防项目执行过程出现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建立监督评价机制,监管和评估项目执行情况,保障项目顺利执行。加强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科研人员与上级科研主管部门三者之间的联络与沟通,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提高项目的执行质量。

3 参考文献

[1] 刘红霞,郑健,侯佳贤,等.浅析农业科研项目动态过程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4,34(12):244-255.

[2] 钟卫.过程管理方法在地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4):62-63.

[3] 李发福.从项目预算的全过程看我国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弊端[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7):59-62.

[4] 朱彩青,瞿雯婕,陈克樱.高校二级学院重大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J].云南科技管理,2015(3):21-22.

[5] 杨熙.大型科研项目模块化过程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7):84.

[6] 严智宇.高校科研项目过程管理实践研究[J].今日科技,2014(7):53-54.

[7] 刘军,邱俊荣,梅盈洁,等.提高农业科研单位项目过程管理水平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1(17):119-122.

[8] 艾时钟,汤天知,陈新.基于网络环境的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对策[J].电视技术(工业工程版),2005(10):249-252.

上一篇:贵州山区生态复合型桑园建设现状及建议 下一篇:峡江县稻瘟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