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门》创演成功的启示

时间:2022-09-04 11:47:24

《三进门》创演成功的启示

滦南县成兆才评剧团创演的《三进门》,从2010年9月17日在第七届中国评剧节首演获奖,到12月7日赴石家庄河北大戏院汇报演出“感动省会观众”,再到2011年3月20日登上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火燥京城”,接着遵照省领导批示,于4月20日至5月15日到全省11个市巡演结束,可谓盛况空前。其间,仅《唐山劳动日报》就刊发了4篇消息、一版剧评、一篇头版头条红字标题的长篇报道。在笔者看来,这些都是多年来少见的观象,他雄辩地告诉我们,《三进门》是多年来少见的观象,他雄辩地告诉我们,《三进门》是一出紧扣时代脉膊,赢得了不同地区、不同阶层观众广泛赞誉的精品佳作。本文想就其成功创演给予我的几点启示,就教于大家。

深入的论证

为准备第七届评剧艺术节参赛剧目,滦南县准备了两个剧本,到底选择哪个为宜,县领导于7月27日召开了一个由文化官员、文艺工作者、拆迁队员等人参加的讨论会。与会者各抒己见,坦率直言,会开得十分热烈,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争执不休。一方认为《三进门》角度新、形式新,它以拆迁为事件,着笔写拆迁队员王惠霞通过“三进门”的自我感受和行动,写与被拆迁户的思想碰撞的一个个矛盾冲突,目睹了群众的疾苦提高了自己的思想,强化了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用自己的行动,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密切了干群关系,实现了和谐拆迁,从而使戏既脱俗又好看,还极富思想深度和现实意义。一方认为滦南没有王惠霞这样落后的拆迁队员,这是给党抹黑;滦南县拆迁是零上访,没有赵军这样的落后群众等等。两种观点越争越激烈,涉及的问题越来越深入,有的意见还十分尖锐,直到近午,双方仍互不相让。面对此情此景,会议主持者不得不采用投票的方式,表达各自的态度,以供领导决策参考。结果是11比10,《三进门》居后。此时作为应邀参加讨论会的我,只能寄希望于领导的慧眼。

科学的决策

讨论会的意见反映到了滦南县党、政有关领导那里,很快做出决定:由《三进门》作为参加评剧艺术节剧目,要求作者吸纳讨论会上的有益意见,抓紧时间,尽快修改,保证如期参赛。

剧团听到县领导的决定喜出望外,团长孙秀艳激动地说:“县领导为我们选定了《三进门》在评剧艺术节中参赛,我们就有信心了。我们肯定会把这出戏排好、演好,绝不辜负领导的期望。”编剧刘兴会、杨海光,导演马海燕、徐萌在县文体局领导率领下,再次深入生活,梳理剧本,在有限的时间里,改写出新稿,在排戏中再不断完善,全团总动员,日夜兼程,终于在9月16日晚在乐亭剧场进行了第一次彩排,第二天就正式和观众见面,而且接受评委审看。尽管各方面还欠磨合,但演员真情的投入,把编剧、导演赋予的人物、情节演绎得十分感人,一千多人的大剧场里静悄悄,观众很快沉浸在戏剧之中,随着剧情的发展,掌声响了,而且越响越密,不时还夹杂着叫好声,很多观众还流出热泪,《三进门》首演成功了!

此时,我脑际里突然闪现出空政文工团《江姐》剧组,在不久前纪念《江姐》演出46年座谈会上,异口同声地说:“没有刘司令员就没有《江姐》!在《江姐》创作和演出过程中,刘司令员谈了52次意见。”《三进门》的创演成功,其关键之处恰恰也是滦南县委领导关爱艺术家、关爱艺术作品,依照艺术规律,及时做出科学决策。后据卢常青局长介绍:“我们从艺术节获奖归来,县领导班子集体看了《三进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提出了不足之处,我们又进行了修改。我们赴省汇报、进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演出,张国栋书记一直陪同,使剧团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评剧与题材

人们常说,评剧以演才子佳人、人民生活中家常里短见长,这是很对的。但评剧能从唐山走向全国,则是以演现代戏出名,成兆才先生1919年创作的《杨三姐告状》,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而且是中国三百多个地方剧种开先河之作。建国初期新婚姻法公布,评剧《小女婿》《刘巧儿》《小二黑结婚》最先问世,轰动全国,从而各省相继组建评剧团,高峰时,除外各省、市都组建了评剧团,仅辽宁省就多达169个,从而成为全国第一大地方剧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后来因“水土不服”,很多省的评剧团相继解散。但至今,评剧团仍遍布河北、辽宁、吉林 、黑龙江、北京、天津、内蒙七省、市、自治区。中国评剧院、沈阳评剧院仍把以演现代戏为主作为自己的定位,而且成绩显赫,令人瞩目。

滦南县成兆才评剧团,一直继承“祖师爷”的传统,在连续7届评剧艺术节中,演了6台现代戏,仅一台新编古装戏还是《曹妃甸传奇》,其现实意义不必多言,人们都心知肚明。

《三进门》之所以走红,则不仅因为演的是现代戏,也不是因为它抓住了“三年大变样”和谐拆迁的重要题材,沾了“核心价值体系”的光,而是在于它弘扬了评剧擅演现代戏之优长,抓住了“三贴近”在和谐拆迁中错综复杂矛盾的核心――干群关系,并把彰显评剧个优势通过“三进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编导者在创作中“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本领。试想,如果主人公王惠霞在台上说的是拆迁政策的条文话语,拆迁户个个“通情达理”,说的是“好,好,好”,观众能坐得住吗?如果王惠霞以一个拆迁干部的“英雄形象”亮相,不顾现实中的实际困难 ,在拆迁户面前指手画脚,能得到对方的理解吗?正因为王惠霞没把自己视为“人上人”,当她欲走进拆迁户患病的刘大爷房门,被刺鼻的气味呛出来时,惊唱道:“呀!一股怪味扑面来――让我口难开!我真想转身回家去――我不应该,群众的家门上我不能徘徊!参加工作十几载,公务员的工资月月开。城市化的意义也知道,共产党的宗旨更明白 。连一条门槛都跨不过,王惠霞呀,你如何人前把头抬!一口气憋住我把脚迈……”王惠霞就是这样在困难面前不断解剖自己,才跨过了一个又一个门槛,才做到了以心换心,以情传情,赢得了拆迁户的理解,唤出了观众的热泪……

《三进门》并非十全十美,通过这一段演出,他们有很多感悟,还要精雕细刻,力争成为评剧艺术的精品,成为成兆才剧团的看家戏,我热切地期盼着。

上一篇:传统戏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下一篇:戏曲灯光\音响运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