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对策

时间:2022-09-04 11:23:59

浅论高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对策

【摘要】 本文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掘和利用丰富的馆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素质教育 对策

素质教育是指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受教育者基本素质的教育。高校实施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堂教育;二是实践教育;三是图书馆教育。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是学校的图书、情报、文献资料中心,具有教育和情报职能,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专业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信息素质教育等多项任务。高校图书馆可充分发掘和利用丰富的馆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一、高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的基础,是优秀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方面。图书馆可利用大量思想性强、高品位的文献,吸引学生阅读,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主动接受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图书馆还可通过深化服务,利用专题剪报、图片展览、特色书架、各种讲座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等多方面的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大学图书馆优雅的环境、现代化的服务方式、工作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构筑起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这种独特的氛围,对大学生的成长将起到一种独特的作用。

2.是大学生培养自学能力的课堂

大学与中学不同,更多时候需要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学习。没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就不能形成宽厚而扎实的知识基础,将来就不能有所创造,成为高素质的人才。高校图书馆是自学的好场所,这里有浓郁的学习气氛、安静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有众多不说话的“老师”。图书馆丰富的馆藏,可以帮助学生消化理解课堂内容,深化专业基础;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弥补专业过窄的不足,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大学生要形成开放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必须在重视课堂学习的同时,充分利用图书馆,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3.是获取终身教育能力的园地

大学教育是一个培养基础的阶段性教育,教学内容难以涵盖社会多方面的需求,大学生面临不断充实自己,更新知识的问题,也就是终身教育的问题,而具备终身教育能力,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必备条件。高校图书馆承担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的教学任务,负责培养大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搜集信息,获取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培养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园地。

4.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基地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素质中的重要方面,也是目前素质教育中比较欠缺的一个方面。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反映几千年文明史中最丰硕的成果,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宝贵资源。大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书刊,能获得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5.有利于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国家的教育方针。长期以来,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厚此薄彼,只重视智育,轻视或忽视其他几个方面。这与我们的教育方针相去甚远,极不协调。图书馆可以利用丰富的馆藏,发掘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开展多种多样的美育活动,以美辅德,以美益智。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素质教育的对策

1.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

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培养高技能人才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图书馆的任何工作的开展都必须以读者为中心,图书的借阅、图书的采购、网络信息的访问和检索等都必须满足读者的需求,以读者对图书文献资源的需求高于一切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馆员的日常工作中的一言一行都应体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

2.加强馆藏建设

首先,调整馆藏结构。在增加馆藏的同时,图书馆应遵循对大学生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思路,必须保证思想教育、人文科学及身心教育方面文献的品种比例。同时,适应图书馆现代化的需要,还要注重电子文献资源的收藏。其次,抓好采购关,严保书刊质量。采访部门要严把书刊质量关,为大学生订购知识性、思想性强、趣味浓、参考价值大的文献资料。

3.加强导读工作

导读,是阅读指导和阅读辅导的总和,就是指导读者解决读什么书,怎么读书的问题。导读是图书馆开发文献资源,为素质教育服务的有效手段。主要做法是:通过新书通报、新书陈列橱窗等方式,加强对新书的报道工作;发挥自己文献、场地、设备等方面的优势,经常举办一些专题讲座,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如座谈会、交流会、讨论会等形式,促进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注意与学校党委、团委等有关部门紧密配合,针对不同阶段大学生思想状况和不同时期重大政治思想教育开展一些读书活动;设立宣传栏、板报栏,多张贴图片剪报,撰写板报,及时报道馆内外和国内外的大事。结合国家重大事件和学校工作重点,辟出专门阅览室,将各种资料编辑成一些专题,向大学生开放;根据各年级、各专业学生课程安排及馆藏情况,列出紧扣教学内容的书目,包括参考书、题集、专业杂志等,供学生使用,以有利于消化和巩固专业知识,开阔视野,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可以利用校园网,及时在网上信息,进行内容丰富、交互式的网上导读。

4.加强硬件建设,提高馆员素质。

图书馆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自动化、电子化、网络化建设。图书馆要实现自动化管理,建立多媒体阅览室,开展网上信息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图书馆只有建立一支懂业务、肯奉献的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才能保证图书馆自动化、电子化、网络化的实现。图书馆员必须具备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学科专长,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善于捕捉信息,开发信息资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康万武.高校图书馆与素质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肖自力.信息素质教育和高校图书馆的使命[J].大学图书 馆学报,2005,(3).

作者简介:

袁新华,(1963-),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工商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流通管理。

上一篇:“南风”老师 下一篇: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