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长季节番茄再生栽培技术

时间:2022-09-04 11:18:37

越冬长季节番茄再生栽培技术

摘要:利用番茄生长势强、易发枝、地上茎易发生不定根且伸展快的生物学特性,采用中上部连续换头整枝法促进番茄再生,一次定植,多次收获,可使结果量由3~5穗增加到9~10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越冬番茄;再生栽培;日光温室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栽培面积很大,仅次于黄瓜。利用番茄生长势强、易发枝、地上茎易发生不定根且伸展快的生物学特性,采用中上部连续换头整枝法促进番茄再生,一次定植,多次收获,省工省时,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1 品种选择

选择耐低温、抗病性好、生长势强、易发枝、无限生长型的中晚熟粉红果或大红果番茄品种,如雪莉、粉都丽人二号、粉的帅2号等。

2 播期选择

北京地区播期以6月下旬为宜,苗龄40 d左右,8月上旬定植,10月至翌年6月为采收期。

3 催芽育苗

3.1 消毒

将选好的种子放在约55 ℃的温热水中烫种,不断搅拌,经过15~20 min后捞出。

3.2 浸种

将消毒后的番茄种子放入25~30 ℃的温水中浸泡4~5 h后捞起,用干净毛巾反复搓擦,去掉种皮上的黏液,再用清水洗净,滤干水分。

3.3 催芽

将浸种后的种子用纱布包裹好,放在28 ℃左右的温度条件下(6月时室温即可)催芽,每天用清水淘洗1~2次,一般2~3 d即可露白,当有90%种子露白时开始播种。

3.4 育苗

采用50孔穴盘育苗,育苗基质使用番茄专用育苗基质。

3.5 育苗设施

搭建小拱棚,上部覆盖农膜作天膜,其上加盖遮阳网,遮阳网距农膜20 cm以上,起到降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作用,防止种子发芽后出现“高脚现象”。

3.6 苗期管理

3.6.1 温度管理

番茄苗期适宜的温度条件为:出苗前,温度掌握在白天25~28 ℃,夜间15~20 ℃;出苗后,白天温度为18~22 ℃,夜间10~13 ℃;第1片真叶出现后至炼苗,白天温度为25~28 ℃,夜间10~13 ℃;定植前7 d炼苗时,白天温度为25~28 ℃,夜间8~10 ℃。

6、7月份气温较高,没有降温措施很难控制温度,夜间温度过高易形成高脚苗。一般在早晚揭开覆盖物透光,并各喷1次透水。幼苗3叶1心时喷施1次矮壮素,以防止其徒长。

3.6.2 水分管理

出苗前,保持穴盘内土壤湿度在80%以上;出苗后,将土壤湿度保持在65%~75%,见干见湿;第1片真叶出现后气温较高,以控为主,土壤湿度保持在50%左右;定植前1 d浇足水,使土壤湿度达到90%左右,以便于定植时取苗。

3.7 壮苗标准

当幼苗株高20 cm左右、具有6~8片真叶、第一花序现蕾时,即可定植。

4 定植

4.1 施肥深翻

在定植前1周高温闷棚3 d,杀菌消毒。每667 m2撒施优质腐熟有机肥6 m3,浇透水后隔天深翻,使粪土混合均匀,然后耙平。

4.2 起垄做畦

采用宽窄行高垄栽培,宽行距60 cm、窄行距40 cm(根据设施吊蔓情况可稍做调整),垄高20 cm,垄面中央开深10 cm左右的暗沟,暗沟处铺设滴灌带,以便于日后进行膜下暗灌和落秧覆土。

4.3 定植

在垄面两侧定植,株行距为40 cm×40 cm,呈三角形栽培,用洛阳铲在半坡处打定植孔(穴盘苗用直径6 cm的洛阳铲,营养钵苗用直径10 cm的洛阳铲),每667 m2栽3 300株左右。定植完后立即浇足定植水,暂不覆膜,3 d后封好定植。

5 植株调整

5.1 吊蔓

定植后,当番茄长出1~2片新叶、株高30 cm左右时开始吊蔓。

5.2 整枝换头

在番茄进入初花期后进行整枝,采用单干整枝、中上部连续换头的方法,即在主茎出现3穗花后,在植株上部留2片叶后摘心;当第一花序果实开始采收、第二花序果实定个时,从植株中上部选留1个强健侧枝代替主茎,使其伸长作为结果枝;结果枝留3穗果后,在其上部留2片叶后摘心;待结果枝果实开始采收时,再从结果枝的中上部选留1个侧枝作为结果枝,如此反复摘心换头,可使结果量由3~5穗增加到9~10穗。

5.3 抹芽打老叶

整个换头过程中只留主枝,新发出的侧枝及每个主干叶腋处新长出的侧枝都要抹芽去除。在第二穗果定个后,要将其以下的叶片全部打掉,以保证通风透光。

5.4 落蔓

在第2次换头后及时落蔓,落蔓前沟施腐熟饼肥,将肥料掩埋好后浇水;随后将蔓自然下垂至暗沟处,顺沟平放,使之呈匍匐状;选择适当高度重新将龙头吊起,并尽量使植株龙头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然后封沟,将放下后的茎埋入土中,使其发生不定根,以增加根量,扩大根群分布面积;最后覆盖地膜。

6 定植后的温度管理

6.1 四段变温管理

在一昼夜内实施四段变温管理,具体调控指标见表1。

6.2 调控措施

密切注意天气变化,依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温度调控措施,避免高温伤害和低温伤害。

6.2.1 测温位置

测温位置设在温室中部,温度计探头位于植株冠层顶部,随着植株高度的升高而逐渐提高温度计的位置。

6.2.2 揭盖草苫

草苫要晚揭早盖,若是寒流过后、久阴乍晴,则要逐渐揭苫见光,并注意盖苫,防止闪苗。

6.2.3 提高温室蓄热能力

通过加厚墙体、把温室建成半地下式、改善温室采光性能、增强室内光照等方式,提高日光温室集热蓄热能力。

6.2.4 风口设置

只设底风口无法形成气流交换,不便于调控室内温度,应以顶风口和腰风口配合为宜。

6.2.5 覆盖物

使用地膜进行地面整体覆盖,并用作物秸秆、稻草等进行行间覆盖,以增加地温。

6.2.6 浇水

宜在晴天上午、中午高温期浇水,下午、傍晚或阴雨天不能浇水。

6.2.7 临时加温

如遇连续低温天气,可用锅炉烧煤等方法临时加热,以确保番茄安全越冬。

7 水肥管理

前期适当控制灌水和追肥,中、后期适当增加肥水。吊蔓初期追施饼肥,在番茄宽行中间穴施腐熟后的芝麻饼肥或花生饼肥,同时喷施99%的全水溶离子钙“晶钙”。每换1次头就追施1次饼肥,整个生育期共施3次饼肥,每次用15 kg饼肥稀释成水液追施。进入坐果期后,植株需要大量养分和水分,结合灌水追施P、K肥,每采摘一层果就冲施1次肥。

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忽干忽湿,根据土壤性质决定浇水次数,见干见湿,每次灌水要适当控制,切忌大水漫灌。灌水、追肥操作应选在晴朗天气进行,灌水后适当加大通风量,以降低温室内的空气湿度,防止病害的发生。

上一篇:黄光彩的“好人”经济学 下一篇:海洋经济助推广州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