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椒芬洛式智能玻璃温室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

时间:2022-08-07 11:42:25

甜椒芬洛式智能玻璃温室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

摘要:芬洛式智能玻璃温室能够创造出植物生长发育的最佳环境条件,以满足温室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采用太阳红、黄太极等优良甜椒品种在智能玻璃温室内进行长季节栽培,于8月上旬育苗,12月下旬至次年5月中旬收获,通过做好智能玻璃温室内的气候管理及灌溉、施肥管理,可生产出高品质的甜椒,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甜椒;芬洛式智能玻璃温室;气候管理;栽培技术

甜椒是辣椒经过长期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演化出的果肉变厚、辣味消失、心室增多的大果型品种。甜椒营养成分含量较高,每100 g鲜果中含水分70~93 g、淀粉4.2 g、蛋白质1.2~2.0 g、维生素C 70~342 mg,是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蔬菜。甜椒具有以下特点:果形大,果肉厚(厚度为0.5~0.7 cm),单果质量200~400 g;果皮光滑,色泽鲜艳,果形方正,多为4心室;营养价值高,口感甜脆,适合生食;生育期长,一般为10~11个月,可在智能玻璃温室内周年种植。甜椒为特供蔬菜,多作为宾馆、饭店的高档配菜和节日礼品菜,因此种植甜椒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甜椒芬洛式智能玻璃温室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芬洛式智能玻璃温室简介

1.1 芬洛式智能玻璃温室的定义

芬洛式智能玻璃温室是以钢架为支撑结构,以塑料、玻璃为覆盖物,四连栋以上,采用计算机集散网络控制结构对温室内的空气温度、基质温度、相对湿度、CO2浓度、基质水分、光照强度、水流量以及pH、EC值等参数进行实时自动调节、监测,创造植物生长发育的最佳环境条件以满足温室作物生长发育需求的大型保护地设施。

1.2 芬洛式智能玻璃温室的性能优势

从荷兰V&V公司引进世界上最先进、应用面积最广的智能玻璃温室,其构件截面小、安装简单、透光率高、密封性好,采用荷兰Priva计算机控制系统,采用以色列Netafim滴灌系统,运用基于Tichelmann原理的加温系统,采用水晶散射(Crystal-Diffusion)玻璃覆盖材料。

2 栽培地的气候特征

枣庄市山亭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400~2 800 h,年平均气温在13.5 ℃左右,年平均无霜期为200 d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800~950 mm,一般盛行东风和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5 m/s。

3 栽培前的准备

3.1 铺设地布

在温室种植区(不包括混凝土地面)铺设一层白色PP(聚丙烯)塑料地布,起到隔绝土壤的作用。

3.2 基质的选择和消毒

选用草炭和珍珠岩作为无土栽培基质,按3∶1的体积比配成混合基质,使用前必须用20倍的福尔马林或广谱杀菌剂进行消毒。

3.3 搭建栽培槽

用黑色PE(聚乙烯)板搭建高20 cm、宽40 cm的长方形栽培槽,槽间距80 cm,栽培槽呈南北方向放置,坡度1%,用特制镀锌铁卡和拉绳维持形状,并在排水处设置开口。

3.4 填充基质

填充基质之前,先在栽培槽内铺设一层厚约5~6 cm的小石子(石子直径1~1.5 cm),作用是使多余的营养液(15%~30%)通过这层石子渗透流出;然后将经过灭菌处理的混合基质填入槽内,厚度约15 cm。

3.5 温室消毒

采用生态消毒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夏季利用高温闷棚进行生态消毒,晴天时连续闷棚7 d左右即可;闷棚的同时,在种植行间使用百菌清烟剂和异丙威烟剂进行熏蒸,杀灭有害微生物和害虫,以达到最优的消毒效果。

3.6 选用优良品种

甜椒生产要根据市场需求、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方式,选择抗病、优质、高产、耐贮存、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无限生长型品种。

3.6.1 太阳红

该品种从荷兰引进,无限生长型,生长势中等,株高2 m,叶色浓绿,植株紧凑;坐果率高,方果型(10 cm×11 cm),单果质量200~260 g,果实艳丽,由绿转红;耐高温,抗重茬性病害(青枯病、枯萎病、叶霉病等),高抗病毒病;产量和商品性极高,成熟期80 d左右,适宜秋冬和早春保护地栽培。

3.6.2 黄太极

该品种从荷兰引进,一代杂交种,无限生长型,株高2 m,属早中熟品种;方果型(11 cm×9 cm),单果质量200~250 g,果壁厚,耐贮运,果皮光滑,色泽鲜黄;耐高温,对病毒病有良好的抗性;成熟期在75 d左右,适合秋冬及早春保护地栽培。

3.7 茬口选择

温室内设有立体加温系统,可采用长季节栽培,1年一茬。栽培密度为3.5株/m2,栽培槽内株距为50 cm,行距为25 cm。

4 育苗

4.1 育苗时间和方式

选择在8月上旬育苗,该时段育苗既可保证产品在春节前大量上市,又可错开夏季温室内的高温天气。采用穴盘基质育苗方式。

4.2 种子处理

将种子放到55~60 ℃的热水中不停搅拌10~15 min,然后转入25~30 ℃的温水中,以水没过种子为度,继续浸泡8~12 h。用种子质量0.3%的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拌种,可预防甜椒立枯病。

4.3 穴盘育苗

使用72孔穴盘(54 cm×28 cm),将草炭和珍珠岩按3∶1的体积比混合配成基质育苗。基质和育苗用具必须消毒,可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播种前向基质中加入适量水,混匀后装盘;播种时1穴播1粒,播种深度为1~1.5 cm;播后用基质覆盖,或再加一层珍珠岩,然后用清水浇透并覆盖地膜,保湿催芽。出苗前白天适宜温度为27~29 ℃,夜间16~22 ℃,5~6 d即可发芽。

4.4 苗期管理

当有70%种子拱土时,要及时去除苗床上覆盖的地膜。待苗出齐且两个子叶展平后,在温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使秧苗充分见光,同时降低温度,白天将温度控制在26~27 ℃,夜间18~21 ℃,以利于子叶肥大。每隔1 d喷浇1次EC值为0.6~1.2 mS/cm的完全营养液,浇营养液时要均匀。

5 定植

5.1 定植前的准备

检查温室的设备、设施是否完好,存在故障或有潜在隐患的应及时维修,以免影响定植。整理好栽培槽,使之排列整齐,槽内基质饱满平整,滴灌管位于基质上方栽培槽中央。对温室进行全面消毒,使用百菌清及异丙威等有效杀菌剂和杀虫剂在种植行间进行熏蒸,1 d后通风排出烟气。

5.2 定植

穴盘育苗的日历苗龄为4周左右,定植苗标准为:根系粗壮且色白,须根多;株高16~20 cm,4叶1心,下胚轴短粗,节间短;叶片肥厚,叶色深绿;无病虫害,生命力强。移栽前3 d给幼苗浇足营养液,移苗时带肥移栽;定植后2周内应大量灌溉,以利于根系的生长。定植后使用温室内的遮阳网来减弱光照。

6 植株管理

6.1 植株调整

采用双干整枝的方式,当植株长出8~10片真叶时,选留两个健壮对称的分枝(呈V形),除去其他多余的分枝,将门花及第4节位以下所有的侧芽和花芽疏掉。定植约2周后及时吊绳,在两个枝干基部各系1根耐高温、耐老化的尼龙吊绳,吊绳上部系在南北走向的钢丝上,以防止植株倒伏。两个分枝均在主茎上留果,主茎上的侧枝不留果,留果部位的侧枝留1~2片叶,每株留果8个左右。一般每隔2~3周整枝1次,每次整枝时要摘除下部的老叶、病叶、黄叶等,拉秧前75 d左右打顶。

6.2 疏花疏果

甜椒果实较大,且果实由绿熟至红熟或黄熟需要的时间较长(秋冬栽培需50~60 d),如果植株上留果过多,势必影响果实品质,并使果实转色期延长,因此必须进行疏花疏果,以保证果形整齐、果实较大、果色均匀。每株一般保留9个左右果形较好的果实,其余的及时摘除。

6.3 保花保果

开花初期常因温度过高而造成落花落果,可用爱多收2 000倍液喷雾提高坐果率,同时加强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和水肥管理,创造适宜甜椒生长的最佳环境,以防止落花落果。

7 智能温室内的气候管理

7.1 光照

甜椒在一定的日照时间范围内,随日照时间的增加,开花结果数增多,果实生长加快。甜椒的光补偿点为1 500 lx,如果光照强度低于光补偿点,就会出现落花落果或果实畸形;甜椒的光饱和点为30 000 lx。电脑会根据光照强弱来控制遮阳网的开启程度和补光灯的开启。

7.2 温湿度

甜椒是喜温性蔬菜,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温度过低时,花芽分化受到抑制,影响正常的开花结果,导致出现落花落果和畸形果;当温度高于35 ℃时,花粉变态或不孕,植株因不能受精而出现落花。湿度过大时,易发生真菌性病害。通过设置参数,电脑会在温度过高时打开遮阳网、天窗和风机来降低室内温度(温度的高低决定开启程度的大小);在温度过低时,通过锅炉热水加热系统进行调节。彩椒不同生育时期对温湿度的要求见表1。

7.3 CO2浓度

在蔬菜生产中,CO2的饱和浓度为1 000~1 600 ?L/L,补偿浓度为80~100 ?L/L,在此范围内,CO2浓度越高,蔬菜光合作用越强,增产效果越明显。因此,保护地栽培时如果能增加CO2的含量,就会使甜椒产量得到大幅提高。坐果期至结果高峰期是补充气肥的关键时期,可在晴天上午9-10时开启CO2气肥发生器增加其浓度(电脑控制),进而增加光合作用产物。

8 灌溉和施肥

采用以色列Netafim滴灌系统进行精确施肥,可节约化肥和水资源,营养液母液配方见表2。对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设置,每株每天灌溉总量为0.33~2 L,每次每株最多灌溉200 mL,每天每株最多灌溉10次(阴天时要适当减少滴灌次数)。用浓硝酸(pH为1)调节母液pH,甜椒滴灌营养液的pH为5.6。甜椒不同生育阶段所施肥液的EC值见表3。

9 智能温室的维修和清洁

通过维修可延长温室及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植物生长所需的稳定的气候条件;同时设备也需要定期清洁,以利于农艺操作的正常进行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周年栽培的智能温室需要维修和清洁的项目见表4。

10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采用“预防为主,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最优的防治效果。温室内主要有白粉病、霜霉病、病毒病、疫病等病害和白粉虱、蚜虫、斑潜蝇等虫害,可采用有针对性的生物农药或低毒农药进行防治,使用药剂时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10.1 病害防治

10.1.1 白粉病

可喷施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世高)2 500液进行防治。另外,25%醚菊酯悬乳剂(阿米西达)1 500倍液和40%氟硅唑乳油1 000倍液对白粉病有特效,最好同时兼用百菌清烟剂。

10.1.2 霜霉病

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世高)2 500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克露)800倍液、或50%多菌灵700倍液等喷雾防治,也可使用百菌清烟剂防治。

10.1.3 病毒病

感染病毒病的植株要及时清除出温室。定植前10 d、缓苗后及盛果期各施1次0.l%的硫酸锌+0.3%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缓苗后和坐果期各喷1次1%的过磷酸钙或1%的硝酸钾溶液。用1.5%植病灵水剂800倍液、或病毒A 5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于缓苗后至现蕾期间连喷2次。另据试验,在定植前及缓苗后,用700倍的硫酸锌和150倍的奶粉混合液喷洒叶面,可缓解病毒病症状,并预防病毒病的发生。

10.1.4 疫病

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防治。

10.2 虫害防治

定植后根据天气情况每隔7~10 d进行1次病虫害监控检测,同时采用物理方法防治害虫,包括在天窗和门口安装防虫网;在保护地内悬挂40 cm×25 cm规格的黄板诱杀害虫,每50~80 m2悬挂1张;每667 m2安装2个紫外线频振式杀虫灯。

10.2.1 白粉虱

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物理防治措施为悬挂黄板;化学防治可用25%扑虱灵1 000~1 500倍液喷雾或每667 m2用异丙威烟剂500 g熏蒸,交替用药。

10.2.2 蚜虫

吸食植物汁液并传播病毒,在高温干旱条件下繁殖快,为害严重。温室内的银白色遮阳网本身就有趋避蚜虫的作用,还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和3%啶虫脒乳油特效药剂防治,另外,结合异丙威烟剂防治效果更佳。

10.2.3 斑潜蝇

可用1.8%阿巴丁乳剂3 000倍液、或1.8%爱福丁乳剂2 500~3 000倍液、或20%斑潜净乳剂1 500倍液、或98%巴丹原粉1 000倍液、或1.8%虫螨光2 000~2 500倍液、或0.3%印楝素乳剂300~500倍液等喷雾防治,选择其中2~3种药剂,交替防治2~3次,采收前7 d停药。

11 采收及销售

12月下旬至次年5月中旬为周年栽培甜椒的收获期。寒冷季节,采摘要在上午温度适宜时进行(授粉后75~80 d),使用专用工具(如剪刀)采收,不要硬拽,要轻拿轻放,不要伤及果柄和花萼,还要防止扎破或碰伤果实。同时,按果实的等级分级采收,应选择果实较大、果形好、果肉较厚、表皮光亮、完全变色且颜色均匀的果实作为精品果实,把精品果、商品果及次品果分装在不同的采收筐内,剔除病果、虫果、伤果和烂果。采收不要过早,以防止果实变色不均匀,失去彩色甜椒的商品价值;同时,采收也不要过晚,否则果实易腐烂,不便贮运。把高品质的甜椒通过精包装后销往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也可以销往发达国家(如日本、英国、美国等),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浅谈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评估技术 下一篇:黄光彩的“好人”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