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贵仁解读教育中国梦:每个人都应成有用之才

时间:2022-10-14 08:40:31

袁贵仁解读教育中国梦:每个人都应成有用之才

袁贵仁解读教育中国梦:每个人都应成有用之才

“我们教育的孩子应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成为能够适应21世纪世界发展潮流需要的有用人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上,面对政协委员提出的“教育中国梦”,他用十六个字进行了总结: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

他表示,目前教育部正在设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就是要引导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有自己的选择空间,有自己的发展道路。“修更宽的路,多样的路”,让学生“选错了还可以踏过去”。

面对有关义务教育的提问,袁贵仁说,目前的义务教育只是让孩子有学上了,但要巩固义务教育的发展成果,义务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他表示,“教育要树立‘学生是本’的观念,没有学生就不要老师、更不要书记和校长了。”袁贵仁还具体介绍了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比如择校收费问题,为什么择校?就是因为不均衡”。他说,2011年国家全面普及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但是我们还是低水平的,我们应当把义务教育办得更好。义务教育在我们国家,可以说到2020年前不会延长,至于以后,那是以后的事,我们肯定还是坚持九年义务教育。”

谈到民办教育,袁贵仁说,民办教育对中国的教育普及作了重大贡献,为教育改革做了积极探索,功不可没,“我赞同把民办教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民办学校越多,政府越高兴”。

高考是委员们关心的一个话题,袁贵仁说:“高考还是要考的,完全去掉了,谁占便宜?当官有钱的占便宜,穷人占不到便宜,所以不能取消。”他强调,高考是要改革。“改革现在的考试方式,使我们学生能够健康地全面发展,能够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发展潮流所需要的有用的人才。”

袁贵仁介绍,教育部结构调整和职能转变的核心就是简政放权,“简政放权就是放两个权:一个给省级统筹权,就是要使省级政府有更大的教育统筹权,因为中国太大,完全一刀切做不成;第二,所有政府要向学校放权,扩大和落实特别是高等学校办学自。”他表示,现在正在起草这两个相关的文件,配合这两个文件还有一个是中国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有委员提问教育复兴的中国梦是什么,袁贵仁说,教育中国梦首先第一句是有教无类,“不分男女,不分民族,不分地域,都应当平等接受教育。”“第二句话:因材施教。因为不同的人,兴趣、爱好、特长不一样,他可以选这个路,也可以选那个路,这是老百姓的选择权。第三:终身学习。所有的人都要一辈子学习。”袁贵仁总结的教育中国梦,最后一句话是,“每个人都应当成为有用之才。”(《新民晚报》)

教育部:严处博士研究生招生环节学术腐败等行为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关于做好201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要加强对学术权力的监督和制度约束,有效预防和严肃处置命题、阅卷、复试和录取等环节中学术权力滥用和学术腐败等行为。

通知提出,201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有关具体要求要严格按照《201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执行。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仍须从取得学术型推荐免试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遴选,2010年以前备案开展直博生招生工作的高校,招生专业一般为基础学科,招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本校博士生招生规模的10%;其他高校可在本校理、工、农、医学科门类国家重点一级学科的专业内招收直博生,招生人数一般不超过本专业招生人数的20%。未经教育部批准,招生单位不得擅自在规定政策之外开展招生工作。

教育真有“世外桃源”?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长三角地区,一些家庭让孩子以休学的方式,奔赴浙江一所私人学校就读“国学”;武汉有7对父母也将孩子从城市带到农村,在一所废弃的小学里学习生活,自己则当起老师教育孩子。这些家长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目前的教育体制有所不满,甚至失望,进而去追逐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教育“世外桃源”真的存在吗?任何事物总有正反两方面。不论是现代私塾,还是在家教育,某种程度上,是将教育与社会的链条人为切割掉了,让孩子远离集体和社会,这对他们来说不见得是件好事。试想,这些孩子日后回到城市,回到学校,会不会“水土不服”、无所适从?再则,这些孩子除非出国,今后基本还是要回归到 “体制内”,比如参加中考、高考,他们能跟上吗?退一步说,即使在“世外桃源”,也不一定就能让家长满意,孩子也不会没有烦恼。此时,孩子们又该抱怨谁?

其实,不管是学习、升学,还是今后的就业,这些成长中的问题,总是伴随着一定压力而来。将孩子送进“世外桃源”,不是放弃压力、逃避烦恼的最佳办法。(《解放日报》)

俞敏洪:北京大学不能成为“北京人大学”

“全国重点大学在各省区市之间录取率差异巨大,严重损害了高考公平。”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重点高校应该按各省区市实际考生数量同比例分配招生名额。

俞敏洪说,作为一名教育领域的政协委员,自己今年准备的提案就是关于推进高考公平的。当前,多数省市出台了异地高考的政策,而北京、上海、广东、天津等流动人口最多、最受社会关注的省市,所颁布的异地高考方案门槛之高,将绝大多数随迁子女拒之门外,让众多翘首期盼的家长和考生倍感失望。而对京沪广津等地的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异地高考政策的制定面临一个“两难选择”――异地高考门槛过高,则无法保障随迁子女入学和高考机会,造成“拼爹”盛行;但门槛太低,则会导致大量高考移民涌入,挤占当地学生的教育资源和高考机会,引起新的不公平。

“由此可见,相比在当地参加考试的权利,人们更关注也最感不满的是京沪广津优越的名校入学机会。”俞敏洪说,由于京沪广津拥有的全国重点大学数量比其他省份多,加上大学录取名额普遍向所在地倾斜,重点大学在这些地区录取率远远超过其他省区。正如网友所调侃的那样,北京大学已经成为“北京人大学”,复旦大学已经成为“上海人大学”。

俞敏洪说,就全国范围而言,目前高考政策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全国重点大学在不同省区市之间录取率的巨大差异;二是全国重点大学城乡生源比例的严重失调。由于城乡之间、不同省区市间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造成了高考和录取机会的不公平,进而导致大学生城乡生源比例严重失调、“高考移民”屡禁不止、“拼爹”盛行和招生腐败等诸多影响教育公平的现象。

“依据考生数量同比例分配招生名额,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俞敏洪建议,全国性高校根据实际考生数量(以考生户籍为准)同比例分配各省区市招生名额。这样的名额分配方式让不同省份拥有平等的录取率,给予每个考生同样的录取机会,可有效解决因地区教育水平差异带来的招生机会和入学机会的不公问题。

俞敏洪还建议,国家应制定具体扶持政策,切实投入人力、物力,加大对教育贫困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工作,逐步缩小教育资源与水平的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2013年03月08日 新华网)

上一篇:做幸福的“小而美”企业 下一篇:建华管桩严控质量“让建筑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