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中美新闻报道价值观的异同

时间:2022-09-04 10:43:11

简论中美新闻报道价值观的异同

中美新闻报道价值观在全球化语境下有趋同之势。但是,由于中美两国在文化传统和新闻政策上的差异,两者价值观的差异依然会长期存在。比较中美新闻价值观的异同,对当今中国的新闻报道实践会有一些启发意义。

中美新闻价值观的相同点

在重要性方面的趋同。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求的特殊要素的总和,新闻价值要素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而个人或团体判断新闻价值的主观标准就是新闻价值观。①新闻价值要素中的重要性、显著性、时效性等因素,已为中美新闻界共同接受,尤其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例如,在2008年分别由美联社和新华社评出的十大国际新闻中,有6条是完全一样的,分别是“美国大选”、“金融危机”、“油价涨落”、“北京奥运会”、“孟买恐怖袭击”和“俄格冲突”,这表明中美新闻价值观中具有某些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

重视事件报道,发挥舆论监督功能。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现实与舆论的一面镜子。2007年震动全美的几件大事就成为2008普利策新闻奖关注的焦点:《华盛顿邮报》对佛罗里达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的报道,对美国经济尤其是对信贷危机的预测和分析的报道。此外,黑水事件、缅甸骚乱、切尼问题等也都是去年全美舆论的焦点所在。

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27篇消息、通讯和评论作品中,直接或间接批评现实的作品有8篇,比例为29.6%。这说明中国传媒在国家新闻政策范围内,不断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批判的思维,积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关注人类命运,体现人文关怀。面对灾难报道,美国注重报道灾难事实,呈现灾难对人的摧残,表现人的痛苦与悲惨境地,作品充满人文关怀。

中国的新闻报道也逐渐关注弱势群体、尊重人、关心人,“受众”本位意识不断加强。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71名矿工遇难两周年祭日临近,李毅中质疑:为何还没人被究刑责》与《谁代表网友给小慧的后妈道歉》等就是把目光投向人类生存的微观层面的报道。

中美新闻报道重点各具特点

中国新闻注重对时代人物的报道,美国新闻注重个人价值的体现。中国的人物报道强调时代精神。以往的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人民呼唤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等都体现了中国新闻价值观以“国”为重和时代精神意义。在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出的261件获奖作品,充分反映出2007年全党全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显著进步,展示了2007年全国新闻战线引导舆论,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丰硕成果。②

美国传媒更多表现个体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聚焦于个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以具体的个例反映普遍的社会问题,充分体现了媒体的“受众本位”思想。此类新闻在普利策奖获奖作品里俯拾皆是:既有“总统大选”这样的世界大事,也有贴近民众生活的报道,如人们购物、保健乃至选择餐馆等。

美国新闻注重揭露丑闻,中国新闻注重正面宣传。普利策认为媒体应该发挥“社会守望者”的角色,具体地揭露社会腐败行为是记者们的基本使命。由普利策拟定的“新闻揭丑”思想后来逐渐成为美国新闻思想的主流话语传统,如对“水门事件”、“克林顿性丑闻”等事件的报道。

中国新闻媒体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喉舌”,更看重社会效益,这决定了它以正面宣传、歌颂真善美为报道重点和中心任务。如北京奥运会、“神七”载人航天飞行、改革开放30周年等重大事件和活动,新闻界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完成,这是中国传媒新闻报道的特色。

美国偏爱变化求新的“软新闻”,中国厚爱稳健保守的“硬新闻”。西方新闻学认为,硬新闻是指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软新闻是指人情味较浓、写法轻松活泼、易于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的新闻。中美新闻写作也呈现出了稳健保守与多变求新之不同。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对中国新闻工作者报道领域的调查结果来看,在中国新闻工作者队伍中,除32%的人在报道领域方面没有明确的划分外,新闻工作者集中最多的报道领域是经济新闻报道,占19%;位居第二的报道领域是时政、好人好事的新闻,占15%。这反映出中国传媒内容结构上硬新闻居主流地位的特点。③

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作品题材多种多样,多数作品充满了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获奖新闻多涉及凶杀暴力、司法不公、官员腐败、社会贫困、战争、自然灾害,还有环境保护、金融危机,以及有关种族、福利、人口等众多社会问题。

美国新闻多突出本土,中国新闻多着眼于全局。近年来,美国新闻报道呈现出本土化倾向,即国内报道多,国际报道少;当地报道多,全国报道少。第92届普利策获奖新闻报道的主题以暴露美国国内问题为主,就是本土化倾向的体现。

中国新闻报道关注党和政府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注重报道有关全国人民生活的大事。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中,《走好全国一盘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嫦娥奔月特别报道》等作品分别阐述了中央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国家政治、经济和科技领域的重大事件和成就。

结 语

中美新闻价值观既有趋同趋势,又有显著差异。总体而言,美国媒体客观、深入的报道方式,富有人情味的写作方式,“受众本位”思想,新闻专业主义报道思想等值得中国新闻媒体借鉴和学习。

注 释:

①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②新华网:《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news.省略/newscenter/2008-09/03/content_9763874.htm

③钟丹丹:《全球化下的传媒对话――从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看中西传媒的价值取向差异》,《传播学论坛》,www.省略/list.asp?unid=1537

(作者单位:云南省红河学院人文学院)

编校:张红玲

上一篇:美国百年老报停刊的启示 下一篇:西方媒体对我国少数民族的报道